天天看點

血性一戰!蔡廷锴将軍同日軍血戰一月有餘,打得敵軍四次換帥

我們都知道,日軍從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到一九四五年的無條件投降,這長達十四年的時間内,日本人一直對我國實施殖民主義侵略,無時無刻不在侵略我國領土,殘害我國同胞。在日軍攻擊東北的時候,蔣介石非但不指令部隊主動與日軍作戰,争取早日趕走日本軍隊,反而指令張學良把部隊全部撤往關内,奉行"不抵抗"政策,将東北的廣袤土地全部拱手讓給了日本,數千萬人民慘遭日軍踐踏。另一方面,占領了東北地區并不能讓日本滿足,因為日本殖民擴張的最終目的是想要占領整個中國,東北并不能滿足日本人的胃口。是以,在占領東北不到幾個月之後,日本軍隊蠢蠢欲動,得寸進尺,又開始了謀劃新的作戰行動,這一行動竟将矛頭直指中國當時最繁華最有名氣的城市——上海。

血性一戰!蔡廷锴将軍同日軍血戰一月有餘,打得敵軍四次換帥

蔡廷锴,廣東人,出生于一個非常平凡的農村家庭。但是他和他村子裡其他的小夥伴不同的是,他從小就有一個當軍為國效力的夢想。即使條件再艱苦,他也沒有放棄過這個夢想,并為了這個夢想一直在努力。在他十八歲成年的時候,由于家裡人對他當兵不滿,怕他有什麼閃失,不想讓他當兵。迫不得已,他瞞着家裡人去參軍。蔡廷锴到了部隊中,刻苦勤勞,任勞任怨,始終在履行軍人的職責。在軍隊裡他從小做到大,從一個士兵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終于在一二八事變之前,他已成為了十九路軍的軍長。在一二八事變爆發時,他帶領着十九路軍坐鎮上海,進行對上海的防衛工作。

血性一戰!蔡廷锴将軍同日軍血戰一月有餘,打得敵軍四次換帥

(此圖為蔡廷锴)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軍隊出動海軍軍艦對我上海地區展開了猛烈炮擊,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奮力還擊,一二八事變正式爆發。事變爆發後,日本軍隊又在沿襲用他們在盧溝橋事變時用過的那一招,想讓我軍後撤十五裡。但是軍長蔡廷锴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日本的請求,因為他你清楚地知道,這隻是日本人的詭計,日本人最終目的還是想攻占上海。今天要求退十五裡,明天可能就是要退一百五十裡,後天要退一千五百裡,如此方法上海将必将淪喪,東北已經丢了,不能再讓日本人輕易的得到上海。是以這他的态度很明确,如果想要向上海前進,肯定遭到十九路軍的全力抵抗。同時,蔡廷锴向全國發表了通電,十九路軍将會與來犯的日本軍隊戰至最後一刻,戰至一兵一卒也不會放棄上海。

血性一戰!蔡廷锴将軍同日軍血戰一月有餘,打得敵軍四次換帥

日本人看到詐敗這一招已經不管用了,于是就計劃通過武力來攻占上海。 日軍将自己的軍艦開到了上海陸地附近,對上海城内進行猛烈的炮擊。日本的陸軍也在海軍的掩護下,對我軍陣地進行了全面進攻。由于十九路軍駐紮在此地多日,對上海的地形地況非常熟悉,是以他們在防守時也是遊刃有餘。再加上南京方面趕來的大批援軍。使得日軍對上海攻擊了整整三十三天,也無法将上海給攻占。反倒中國軍隊越戰越猛,給了侵略的日本軍隊以沉重的打擊。終于在三十三天之後,日軍發現攻占上海已成為了不可能,選擇主動求和。

血性一戰!蔡廷锴将軍同日軍血戰一月有餘,打得敵軍四次換帥

日本人此番攻占上海,是想複制他們在東北的成就。可能在他們眼裡,東北那麼輕松就打了下來,上海一樣也可以。日本人吃了這一跟頭後,在十九三十七年之前都沒有對中國的部隊發起大規模的進攻。這場事變之後,蔣介石為了獎勵蔡将軍,授予了他青天白日勳章,并晉升他為陸軍上将。

血性一戰!蔡廷锴将軍同日軍血戰一月有餘,打得敵軍四次換帥

蔡将軍也受到了國内外輿論的一緻好評,連紅軍的指揮官們都對他進行了非常高度的贊揚。總的來說,蔡将軍不畏強敵,拼死為國,值得我們後世的敬仰。

血性一戰!蔡廷锴将軍同日軍血戰一月有餘,打得敵軍四次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