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研究組出版社
4月6日,習近平緻函祝賀廈門大學成立100周年,并向國内外所有師生和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在福建的第一站是廈門。在此期間,他與廈門大學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照片:Xinhua.com
一
在廈門工作期間,習近平的秘書畢業于廈門大學,他經常通過秘書或其他管道聯系廈門大學的知名教授,借用或咨詢他們。
其中有一位外籍教授潘偉蓮。他于1988年在廈門大學任教,在廈門生活多年,是第一個在廈門定居的外國人,也是福建省第一個外國永久居民。
1999年,在中國生活了10多年的潘偉蓮得了癌症,絕望了。就在這時,時任福建省代理省長的習近平帶着鮮花到醫院探望,這讓潘偉蓮大吃一驚,他不知道一個省長竟然如此關心廈門大學老師的病情。
1999年,潘在香港一家醫院接受癌症手術後與家人在一起。(圖檔:人民日報客戶)
2001年11月,習近平親自向潘偉蓮頒發福建省榮譽市民證書。晚宴上,潘氏夫婦和習近平同桌吃飯,聊了将近兩個小時。"你寫了一本關于廈門的書,它是你的第二故鄉,你要寫泉州,那是你的第三故鄉,"習近平說,他指的是如何向世界講述一個中國的好故事。
2018年底,潘教授出版了一本關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書,并給習近平寫了一封信,并随筆寄出。2019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回信"不去"教授,感謝他為中國教育奉獻了30年的生命。信中用了一句祝福:"全家'福安',終身'長音樂'",因為巧妙地嵌入了兩個福建地名,成為當年福建最流行的新年語言。
廈門大學也成為習近平在廈門大學任職期間的重要智囊團。當時,廈門經濟特區經過5年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一個發展戰略作為決策指導。作為負責該項目的副市長,習近平邀請了包括廈門大學在内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為廈門的發展做出貢獻。經過廣泛的研究和反複論證,曆時一年半的時間制定了《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1985-2000》,這是我國地方政府15年來第一個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
二
習近平不僅喜歡與廈門大學的專家教授交流,還喜歡與年輕人交朋友。
那一年,習近平抽出時間參加了在廈門大學舉行的一次小型研讨會,主題是"資本"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際指導意義。他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對社會的廣泛了解,給在座的青年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亞楠(照片:新華社)
習近平透露,他在農村時讀了三遍《資本論》,他最喜歡的譯本之一是廈門大學前校長王亞楠的譯本。當他聽說廈門大學經濟系把《資本論》三卷作為必修課時,他非常肯定這樣一種做法:"學習原則,閱讀原著是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最好途徑。"
1986年中秋節前一天,奚騎着自行車,帶着兩盒月餅來到廈門大學的學生宿舍,邀請同學們一起吃月餅,一起度過假期,讓他們感受到離家出走的大哥哥的溫暖。
"......各方面信件積壓案件,逾期回複請您諒解。可以聊聊,我也想向你們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學習。"
這是習近平給廈門大學學生張紅軒的回複。原來,張紅軒高中同學的姐夫是習近平的朋友,對如何推進改革,擴大開放有一些想法。于是他寫了一封厚厚的信,專門訓示張某把它交給習近平。張紅軒給習近平寫了一封信,期待見到他。
會議在習近平的宿舍舉行,兩人在那裡聊了很久,張紅軒還記得習近平的一段話:"雖然你讀了很多書,但書裡卻有很多水分,隻有結合群衆練習,才能擠出水。把知識擠在書本上,才能得到知識的幹貨。"
後來,習近平把張紅軒帶到位于廈門海防前線的河軒村進行研究,指導他在正定進行旅遊經濟學的社會實踐,甚至親自幫助他修習了關于正定土地集約化的畢業論文。
張紅璇畢業時,習近平在畢業典禮上寫下了"志存高遠,追随自然"的字樣。他告訴張紅軒說:"這八個字,你要有好的經驗,同時下定決心,要務實,要做到。"
溫/海明
編輯/九段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學習時報、中國紀檢院等
資料來源: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