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耿直讨人“嫌”,其實讨人嫌的是假耿直,魏征告訴你什麼是真耿直

俗話說“耿直讨人嫌”,誠然,耿直的人在任何場合都不會被歡迎,因為這些人不會“說話”,總是将最好的話用最糟糕的方式說出來。其實對于“耿直”一詞,我們還是存在諸多誤解的,因為我們平時讨厭的“耿直”隻是假耿直,而非真正的耿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耿直讨人“嫌”,其實讨人嫌的是假耿直,魏征告訴你什麼是真耿直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你是否會遇到過以下經曆?在公共場合中,當你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觀點時,有人當面反駁你并揭露你的私人秘密;在愉快的氛圍中,有人不合時宜地大聲喧嘩或者提出一些非禮要求。以上這些破壞氣氛者,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耿直”之人。俗話說“順情說好話,耿直讨人嫌”,耿直的人總是會不分場合、時間、人物的“哪壺不開提哪壺”,着實會令在場之人尴尬無比。

耿直讨人“嫌”,其實讨人嫌的是假耿直,魏征告訴你什麼是真耿直

有人認為,耿直是一個優點,起碼能證明此人不會拐彎抹角,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其實您如果抱有這種想法,絕對是大錯特錯的,為什麼呢?因為您看到的耿直,其實并不是真耿直而且假耿直,不客氣一點來說,就是“沒心機”或者“缺心眼”。耿直不是盲目否定别人的觀點并以此為榮,更不是挖苦、嘲諷對方而獲得自己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孔融讓梨的故事盡人皆知,但孔融的結局卻很少有人知道,孔融後來成為了北海太守,卻被著名的奸雄曹操誅殺。相信不少人都會痛恨曹操心狠手辣,慨歎孔融命運的悲催,其實您大可不必為孔融鳴不平,因為孔融的結局完全是自己“作”出來的。

耿直讨人“嫌”,其實讨人嫌的是假耿直,魏征告訴你什麼是真耿直

孔融素來以“耿直”著稱,常常仰仗自己的才華對别人進行挖苦。曹操曾在軍中宣布禁酒令,但孔融性嗜飲酒,對禁酒令心存不滿,此後曾多次公然頂撞曹操。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下令派兵北讨烏桓,對此孔融譏笑他道:“大将軍(曹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言外之意就是嘲諷曹操的窮兵黩武。

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之後,曾将袁紹的兒媳甄姬擄來,并想将其許配給自己的兒子曹植。可曹操生性風流,見甄姬貌美如花,随即想将其留在自己身邊享用。孔融對此大加譏諷,将曹操比作古代暴君,專做搶自己兒子媳婦的醜事。此語令曹操大為惱火,當即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衆”,“欲圖不軌”、“謗讪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将孔融處死并株連其全家。孔融一張“耿直”的嘴,害慘了自己的家人,他為自己的假耿直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耿直讨人“嫌”,其實讨人嫌的是假耿直,魏征告訴你什麼是真耿直

明代嘉靖朝有一位臣子名叫夏言,為人向來耿直固執,甚至多次在朝堂上與嘉靖皇帝争吵,令皇帝本人心存怨恨。夏言曾力谏皇帝發兵收複河套地區,甚至為此不惜出言得罪權相嚴嵩。如果按照當時明王朝的軍事實力來看,收複河套雖然能擴大國土面積,卻仍需要耗費龐大開支,嘉靖皇帝也不願意費力不讨好。但夏言卻一再堅持,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勢,直到最後,在嚴嵩的挑撥下,嘉靖皇帝才不得不狠心下令殺死夏言。夏言的“耿直”其實就是固執,一種不合時宜的固執,自取其禍也在情理之中。

耿直讨人“嫌”,其實讨人嫌的是假耿直,魏征告訴你什麼是真耿直

漢朝功臣樊哙,曾是漢高祖劉邦的患難兄弟,但此人向來魯莽憨直,說話不分場合,多次令劉邦下不來台。劉邦是以而十分惱怒,況且樊哙還是呂雉的妹夫,可謂是大權在握,一旦造起反來必然會十分棘手,是以準備将其殺掉以絕後患。幸虧後來陳平與周勃在抓捕樊哙的過程中“留了一手”,否則的話,樊哙的腦袋可就搬家了。毫無疑問,樊哙的耿直也是假耿直,是粗魯蠻橫的一種表現,引來殺身大禍絕非不可了解。

真正的耿直是什麼?真正的耿直,是能夠針對他人提出合理性的建議,無論對方是不是願意傾聽,也要做到自己的本分,絕對不會在權威面前讓步半分,唐朝的名相魏征就是如此。魏征的耿直才是真正的耿直,他為國為民,心中從沒有一點私利雜念,而是試圖與君主心貼心的交流,不粗魯、不固執,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對皇帝加以引導,讓對方不會因為自己的耿直而厭惡自己,也不會因為别人的谄媚而迷失自我。

耿直讨人“嫌”,其實讨人嫌的是假耿直,魏征告訴你什麼是真耿直

俗話說:“順着好吃,橫着難咽”,假耿直不可取,也不是用來證明自己有異于他人的資本,隻有真正的耿直才值得人們敬佩,它才是一個人情商、智商的完美結合與展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