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作者:齊文刀說

感謝您的閱讀,本文作者【齊文刀】,系頭條号簽約作者,更多深度長文,歡迎點選關注!

《水浒傳》第37回,“浪裡白條”張順在岸上打不過李逵,便将他诓下浔陽江。

李逵不識水性,被張順“浸得眼白,又提起來、又納下去”,撈出來後“喘作一團,口裡直吐白水”……隻能心有不甘道地:“你路上休撞見我。”

張順道:“我隻在水裡等你便了。”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浪裡白條戲李逵

1805年的歐洲,剛剛加冕的拿破侖大帝就像“黑旋風”一般,橫掃六合,無人能擋。但皇帝内心深處,卻總有一團噩夢般的陰影——那裡是大陸的盡頭,霍雷肖·納爾遜驅馳着他的戰艦,高呼道:“我隻在水裡等你便了”!

那一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是風帆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也是推倒拿破侖帝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盡管這要在整整十年後,才得以驗證。

而對拿破侖來說,噩夢的開始,是在1798年,遙遠的埃及尼羅河口……

那時節,還沒有拿破侖皇帝,也沒有拿破侖第一執政,面對歐洲各國對法國大革命的包夾重圍,天才的青年将領波拿巴,出人意料跳出圈外,以圍魏救趙的外線作戰來解脫本土危局。他先在1796年遠征意大利,像一把尖刀抵在奧地利的下腹,次年就迫使其簽訂了停戰協定。接下來,一個更宏大的戰略計劃浮出水面,那就是縱貫地中海,去攻打英國勢力範圍的埃及,将這個反法聯盟的老“釘子戶”打殺出去。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拿破侖的外線戰術

陸戰法國人是不怕的,但作為海陸複合型國家,面對有着幾百年海洋傳統的英國,他們的海軍一直處于劣勢。這次遠征埃及,艦隊是搭載着陸軍,趁封鎖港口的英艦不備,偷跑出來的,根據馬耳他人的描述,法國人“越獄”成功,“像孩子一樣又蹦又跳,快活地感謝他們的好運氣。”

1798年7月29日,法軍在曆山大港附近的馬拉布特村登陸,從那時起,他們的好運氣還剩最後72小時。

雙腳踏上陸地,拿破侖便無懼無畏了,他率區區4000人先頭部隊,在來不及解除安裝重武器,就敢強攻亞曆山大港,次日中午,掃清了強悍的埃及馬穆魯克騎兵,拿下整個亞曆山大。

8月1日,納爾遜船長如約而至。這邊廂,法國海軍布裡埃斯将軍在尼羅河口附近的阿布基爾海灣列陣迎敵。阿布基爾是一個“c”字形的深水灣,法艦一字排開,封鎖了這個“c”的缺口,背靠港灣炮口向外。如果按當時海戰的慣常戰術,艦隊橫向布陣,以側舷排炮對轟,以法軍的形勢,真如萬裡長城,固若金湯。

納爾遜卻像陸地上喜歡铤而走險、出奇制勝的拿破侖那樣,魚貫而來,避開正面的法艦炮火,全力攻擊“c”字末端,也就是阿布基爾港灣一角的炮台。幾十艘戰艦,上千門大炮,很快打開缺口,殺進了“c”字腹中,法國人的“萬裡長城”一下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尼羅河口之戰

戰鬥從下午5:30打響,到晚上9:45,法軍旗艦“東方”号被擊沉,幾乎就是一場英軍的屠殺戰。法方15艘戰艦被擊沉或俘虜,包括布裡埃斯中将在内的4名将軍、1700多官兵陣亡,包括7位艦長在内、3000多人被俘。英方隻傷了兩艘船,傷亡總共不到1000人。

連主将和旗艦都賠上了,法國人不可謂不勇猛,隻可惜,他們遇到的是無敵的“海上拿破侖”——納爾遜将軍。

作為海上戰神,論勇猛和冒險精神,納爾遜比拿破侖更瘋狂。在他的意識中,将敵方艦隊擊退,遠遠算不上勝利,那樣的海軍,仍然是陸軍的附庸,隻有把敵艦打沉或俘虜,才算真正完成了海軍的使命。

1797年聖文森特海戰,納爾遜公然違抗艦隊司令的指令,脫離隊形,孤身沖擊敵方的西班牙艦隊,連續逼停多艘敵艦,親率水手登船肉搏,迫使西班牙人降旗投降。

當時,英艦與西艦的數量是15:27,接近一倍的差距。納爾遜不畏強敵“敢于亮劍”、主動出擊,成就了後人所謂的“納爾遜精神”,從此一戰成名,晉升海軍少将,受封勳爵。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青年納爾遜形象

很難想象,這個瘋狗一般的海上“戰争狂人”,身高隻有1.74米,體重不足60公斤,體弱多病還經常暈船。也許是因為喜歡沖鋒在前,卻又實在不善格鬥,納爾遜在戰争中先後損失了一隻右眼、半條右臂(手肘以下),在尼羅河口一戰之前,他就已經是獨臂獨眼龍了。其真實形象應為下圖所示。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上的獨臂納爾遜

尼羅河口戰後,法艦全軍覆沒,拿破侖後援斷絕,等了一年多,才登上“米倫”号巡洋艦,再次像做賊一般,偷摸繞過英艦封鎖線回國。法蘭西征服埃及、東進印度的夢想,就此灰飛煙滅。

1801年,又是納爾遜,指揮艦隊千裡奔襲哥本哈根,打上門去欺負人,瓦解了拿破侖聯合俄國、丹麥、瑞典等國,苦心經營的北方同盟。

看不慣你又滅不掉你,這種感覺無奈又無力。1804年拿破侖稱帝,從此雄霸歐陸,控制了西班牙,組建了空前強大的法西聯合艦隊。這一次,他能幹掉納爾遜嗎?

拿破侖的戰略本意,是在北大西洋畫一個圈,将英艦主力引到北美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島附近,然後回轉合兵,乘虛攻打英國本島。無奈前有因後有果,尼羅河口一戰後,法國人不自覺間已經患上了“恐英症”,失去了在海上破釜沉舟決死一戰的勇氣。在一番調動與反調動的博弈中,戰機稍縱即逝,聯合艦隊白白在大洋兜了一圈,最終還是被英追擊艦隊封鎖在西班牙加的斯港。如果要突出去,就必須在加的斯外海的特拉法爾加海角一帶,進行決戰。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拿破侖腦洞大開的“調虎離山”戰術

戰前,納爾遜宴請各位艦長,布置臨陣戰術。他明确表示,一旦戰鬥打響,自己就不會再下達任何指令,沒必要去幹擾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兵,大原則隻有一條:“萬一看不到或看不懂信号時,盡管把戰艦靠近敵人,這樣做的艦長是不會大錯的。”這也是納爾遜一貫的彪悍風格。

1805年10月21日,雙方在特拉法爾加遭遇。上午10點,納爾遜旗艦向全艦隊發出的旗語

英格蘭期盼每一個人都恪盡職守(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

這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沿用至今的座右銘。

戰鬥的經過與尼羅河口如出一轍。維爾納夫率領的聯合艦隊,仍是墨守成規的一字橫排,側舷炮口向外。納爾遜艦隊則是兩路縱隊,避開炮火直插敵陣,像餐刀切香腸一樣,把對方分割成前衛、中軍、後衛三段。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戰鬥開局的态勢

納爾遜率旗艦“勝利”号一馬當先,直撲中軍的法軍旗艦“布桑托爾”号,英軍副司令科林伍德的“皇家君主”号則切入對方中軍和後衛之間。

這一态勢,正是戰前兩軍迥異心态的反映。

法方統帥維爾納夫對尼羅河慘敗刻骨銘心,開戰前,他下令艦隊180度大轉向,以備戰事不利時,友善回撤加的斯港。風帆時代的大船,迎風調頭并不容易,這就使聯合艦隊陣型大亂,更要命的是,打擊了原本就不高的士氣。納爾遜方面,卻咄咄逼人,中午12時,最後一次變換旗語,打出“請更靠近敵人作戰”(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

當然,海洋對決與陸上的“亮劍”不同,士氣固然重要,更關鍵的還在技戰術和裝備。

在納爾遜的調教下,英艦貌似各自為戰,卻配合有度,能準确判斷出對方的薄弱環節,迅速機動到各自的有利位置,在主攻方向上對打擊目标形成二對一或三對一的局部優勢,集中火力先殲敵一部,再逐一擴大戰果。

——這就是所謂的“納爾遜戰術”,但其實,與他老人家當年采用的,集中優勢兵力,快速穿插包圍,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原則,完全一緻。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納爾遜當年的旗艦:三層戰列艦“勝利”号

裝備優勢就更明顯了。僅舉一例:英艦裝載了大量當時最先進的卡龍短炮(carronades),這種大口徑短炮輕便短小,能裝填更大的實心炮彈,是以威力巨大,享有“粉碎者”稱号,還配備了後坐力滑闆,炮口能擡升,友善大弧度調轉瞄準。英艦炮手素質更高,射術精良,不但命中率高,射速也幾乎是法艦的一倍。

在這樣的代差之下,勝負隻是時間問題。下午2時許,聯合艦隊"布桑托爾"号宣布投降,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被俘。此役英軍傷亡總計1500餘人,軍艦無一損失,法西聯合艦隊陣亡3243人,傷2538人,被俘7000多,戰艦被擊沉1艘、被俘17艘。

一場完美的大捷,唯一意外是,英國人永遠失去納爾遜将軍。

巴頓将軍說:

一個軍人最好的結局,就是在最後一場戰鬥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

這正是納爾遜的歸宿。

開戰後,納爾遜力排衆議,登上甲闆親自指揮,而且拒不換下那一身挂滿勳章的禮服。侍從們勸他,這樣目标太過明顯,納爾遜卻說:“我光榮地得到它,也要光榮地與它同死。”一語成谶,他被敵艦狙擊手擊中,子彈貫穿左肺,射入脊骨,無可救藥。下午4時30分,在收到最終的捷報後,納爾遜合上雙眼,就此封神。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納爾遜之死

納爾遜死了,但特拉法爾加的慘敗,意味着拿破侖再沒機會能征服大海、征服英國。皇帝隻有把滿腔怒火發洩在陸地上,在海戰前後,他接連獲得了烏爾姆戰役和奧斯特裡茨戰役的大捷,打垮了奧地利和俄羅斯,第三次反法同盟土崩瓦解,次年,又在耶拿痛打普魯士,将所有陸上強敵踩于腳下。

1806年11月,拿破侖頒布《柏林敕令》,即大陸封鎖令,全面封鎖英國和歐洲大陸貿易往來。到1807年,他又兩次頒布更新版的《米蘭敕令》,将封鎖令擴充到所有在英國港口停泊的中立船隻。

皇帝從他一貫的陸權思維出發,發起了一場挑戰整個海洋的貿易戰。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拿破侖皇帝

拿破侖認為,大陸封鎖會像蛋清包裹蛋黃那樣,困死英國人。然而,掌握着全世界制海權和貿易資源的英國,卻像蛋殼包裹蛋清,反過來困死了歐洲大陸。1807年,英國頒布《樞密院敕令》,禁止任何船隻,不經英國準許而載貨前往法國,且禁止任何中立船隻,在任意兩個法國港口之間往來貿易。潛台詞就是——老子就要把你所有港口都封死,一切海外貿易全隔離!

《三體》中的“太空軍”将領章北海說:

海軍的最前沿應該是敵人的港口。

英國人做到了,而且蹬鼻子上臉,指哪打哪。

1807年8月,英軍登陸丹麥西蘭島,炮轟哥本哈根,破壞船塢,摧毀了丹麥海軍;11月突襲裡斯本,将葡萄牙王室轉運巴西;1809年偷襲安特衛普的法國船廠,摧毀法軍艦隻;1812年,封鎖并打擊法國的北美盟友美國,1814年攻占華盛頓、火燒白宮……

特拉法爾加1805:納爾遜一戰封神,拿破侖帝國喪鐘響起01 埃及:尼羅河口的慘敗02 “戰争狂人”納爾遜03 特拉法爾加:命運之戰04 拿破侖:我在陸上赢得所有,卻困斃于海洋

英軍破壞後的造船廠

長期封鎖之下,歐洲大陸物資匮乏、走私猖獗,伴随着拿破侖一場又一場無謂的征伐,法國更是民窮财盡,江河日下。

在海外,英國經濟卻在競争真空中迅速壯大,當拿破侖靠掠奪他國籌措軍費時,英國人卻揮灑着英鎊,組織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像1813年重新組建的普魯士軍團,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是英國提供的。

當遙遠的俄國率先跳出封鎖令,與英國人恢複了貿易,拿破侖隻好點起60萬大軍,在1812年遠征莫斯科。他的部隊幾乎全數葬送在俄羅斯的茫茫雪原。1813年,萊比錫“民族解放之戰”,法國敗北。1814年拿破侖第一次退位。到1815年兵敗滑鐵盧,拿破侖的政治生涯就此終結。

追根溯源,正是十年前那一場特拉法爾加大海戰,開啟了拿破侖帝國崩潰的初始程式。

曆史并未走遠。

時至今日,那個海陸複合型大國正在崛起,她勢必會遭遇傳統海洋型霸權國家的圍追堵截,以貿易封鎖、軍事威懾等手段,重重阻撓。回首拿破侖、納爾遜和他們的特拉法爾加,以史為鑒,或許可以從老故事中,找尋新的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