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作者:齐文刀说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水浒传》第37回,“浪里白条”张顺在岸上打不过李逵,便将他诓下浔阳江。

李逵不识水性,被张顺“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捞出来后“喘作一团,口里直吐白水”……只能心有不甘地道:“你路上休撞见我。”

张顺道:“我只在水里等你便了。”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浪里白条戏李逵

1805年的欧洲,刚刚加冕的拿破仑大帝就像“黑旋风”一般,横扫六合,无人能挡。但皇帝内心深处,却总有一团噩梦般的阴影——那里是大陆的尽头,霍雷肖·纳尔逊驱驰着他的战舰,高呼道:“我只在水里等你便了”!

那一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是风帆时代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推倒拿破仑帝国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尽管这要在整整十年后,才得以验证。

而对拿破仑来说,噩梦的开始,是在1798年,遥远的埃及尼罗河口……

那时节,还没有拿破仑皇帝,也没有拿破仑第一执政,面对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的包夹重围,天才的青年将领波拿巴,出人意料跳出圈外,以围魏救赵的外线作战来解脱本土危局。他先在1796年远征意大利,像一把尖刀抵在奥地利的下腹,次年就迫使其签订了停战协议。接下来,一个更宏大的战略计划浮出水面,那就是纵贯地中海,去攻打英国势力范围的埃及,将这个反法联盟的老“钉子户”打杀出去。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拿破仑的外线战术

陆战法国人是不怕的,但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面对有着几百年海洋传统的英国,他们的海军一直处于劣势。这次远征埃及,舰队是搭载着陆军,趁封锁港口的英舰不备,偷跑出来的,根据马耳他人的描述,法国人“越狱”成功,“像孩子一样又蹦又跳,快活地感谢他们的好运气。”

1798年7月29日,法军在历山大港附近的马拉布特村登陆,从那时起,他们的好运气还剩最后72小时。

双脚踏上陆地,拿破仑便无惧无畏了,他率区区4000人先头部队,在来不及卸载重武器,就敢强攻亚历山大港,次日中午,扫清了强悍的埃及马穆鲁克骑兵,拿下整个亚历山大。

8月1日,纳尔逊船长如约而至。这边厢,法国海军布里埃斯将军在尼罗河口附近的阿布基尔海湾列阵迎敌。阿布基尔是一个“c”字形的深水湾,法舰一字排开,封锁了这个“c”的缺口,背靠港湾炮口向外。如果按当时海战的惯常战术,舰队横向布阵,以侧舷排炮对轰,以法军的形势,真如万里长城,固若金汤。

纳尔逊却像陆地上喜欢铤而走险、出奇制胜的拿破仑那样,鱼贯而来,避开正面的法舰炮火,全力攻击“c”字末端,也就是阿布基尔港湾一角的炮台。几十艘战舰,上千门大炮,很快打开缺口,杀进了“c”字腹中,法国人的“万里长城”一下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尼罗河口之战

战斗从下午5:30打响,到晚上9:45,法军旗舰“东方”号被击沉,几乎就是一场英军的屠杀战。法方15艘战舰被击沉或俘虏,包括布里埃斯中将在内的4名将军、1700多官兵阵亡,包括7位舰长在内、3000多人被俘。英方只伤了两艘船,伤亡总共不到1000人。

连主将和旗舰都赔上了,法国人不可谓不勇猛,只可惜,他们遇到的是无敌的“海上拿破仑”——纳尔逊将军。

作为海上战神,论勇猛和冒险精神,纳尔逊比拿破仑更疯狂。在他的意识中,将敌方舰队击退,远远算不上胜利,那样的海军,仍然是陆军的附庸,只有把敌舰打沉或俘虏,才算真正完成了海军的使命。

1797年圣文森特海战,纳尔逊公然违抗舰队司令的指令,脱离队形,孤身冲击敌方的西班牙舰队,连续逼停多艘敌舰,亲率水手登船肉搏,迫使西班牙人降旗投降。

当时,英舰与西舰的数量是15:27,接近一倍的差距。纳尔逊不畏强敌“敢于亮剑”、主动出击,成就了后人所谓的“纳尔逊精神”,从此一战成名,晋升海军少将,受封勋爵。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青年纳尔逊形象

很难想象,这个疯狗一般的海上“战争狂人”,身高只有1.74米,体重不足60公斤,体弱多病还经常晕船。也许是因为喜欢冲锋在前,却又实在不善格斗,纳尔逊在战争中先后损失了一只右眼、半条右臂(手肘以下),在尼罗河口一战之前,他就已经是独臂独眼龙了。其真实形象应为下图所示。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上的独臂纳尔逊

尼罗河口战后,法舰全军覆没,拿破仑后援断绝,等了一年多,才登上“米伦”号巡洋舰,再次像做贼一般,偷摸绕过英舰封锁线回国。法兰西征服埃及、东进印度的梦想,就此灰飞烟灭。

1801年,又是纳尔逊,指挥舰队千里奔袭哥本哈根,打上门去欺负人,瓦解了拿破仑联合俄国、丹麦、瑞典等国,苦心经营的北方同盟。

看不惯你又灭不掉你,这种感觉无奈又无力。1804年拿破仑称帝,从此雄霸欧陆,控制了西班牙,组建了空前强大的法西联合舰队。这一次,他能干掉纳尔逊吗?

拿破仑的战略本意,是在北大西洋画一个圈,将英舰主力引到北美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附近,然后回转合兵,乘虚攻打英国本岛。无奈前有因后有果,尼罗河口一战后,法国人不自觉间已经患上了“恐英症”,失去了在海上破釜沉舟决死一战的勇气。在一番调动与反调动的博弈中,战机稍纵即逝,联合舰队白白在大洋兜了一圈,最终还是被英追击舰队封锁在西班牙加的斯港。如果要突出去,就必须在加的斯外海的特拉法尔加海角一带,进行决战。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拿破仑脑洞大开的“调虎离山”战术

战前,纳尔逊宴请各位舰长,布置临阵战术。他明确表示,一旦战斗打响,自己就不会再下达任何指令,没必要去干扰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大原则只有一条:“万一看不到或看不懂信号时,尽管把战舰靠近敌人,这样做的舰长是不会大错的。”这也是纳尔逊一贯的彪悍风格。

1805年10月21日,双方在特拉法尔加遭遇。上午10点,纳尔逊旗舰向全舰队发出的旗语

英格兰期盼每一个人都恪尽职守(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

这也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沿用至今的座右铭。

战斗的经过与尼罗河口如出一辙。维尔纳夫率领的联合舰队,仍是墨守成规的一字横排,侧舷炮口向外。纳尔逊舰队则是两路纵队,避开炮火直插敌阵,像餐刀切香肠一样,把对方分割成前卫、中军、后卫三段。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战斗开局的态势

纳尔逊率旗舰“胜利”号一马当先,直扑中军的法军旗舰“布桑托尔”号,英军副司令科林伍德的“皇家君主”号则切入对方中军和后卫之间。

这一态势,正是战前两军迥异心态的反映。

法方统帅维尔纳夫对尼罗河惨败刻骨铭心,开战前,他下令舰队180度大转向,以备战事不利时,方便回撤加的斯港。风帆时代的大船,迎风调头并不容易,这就使联合舰队阵型大乱,更要命的是,打击了原本就不高的士气。纳尔逊方面,却咄咄逼人,中午12时,最后一次变换旗语,打出“请更靠近敌人作战”(engage the enemy more closely)。

当然,海洋对决与陆上的“亮剑”不同,士气固然重要,更关键的还在技战术和装备。

在纳尔逊的调教下,英舰貌似各自为战,却配合有度,能准确判断出对方的薄弱环节,迅速机动到各自的有利位置,在主攻方向上对打击目标形成二对一或三对一的局部优势,集中火力先歼敌一部,再逐一扩大战果。

——这就是所谓的“纳尔逊战术”,但其实,与他老人家当年采用的,集中优势兵力,快速穿插包围,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原则,完全一致。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纳尔逊当年的旗舰:三层战列舰“胜利”号

装备优势就更明显了。仅举一例:英舰装载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卡龙短炮(carronades),这种大口径短炮轻便短小,能装填更大的实心炮弹,因此威力巨大,享有“粉碎者”称号,还配备了后坐力滑板,炮口能抬升,方便大弧度调转瞄准。英舰炮手素质更高,射术精良,不但命中率高,射速也几乎是法舰的一倍。

在这样的代差之下,胜负只是时间问题。下午2时许,联合舰队"布桑托尔"号宣布投降,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被俘。此役英军伤亡总计1500余人,军舰无一损失,法西联合舰队阵亡3243人,伤2538人,被俘7000多,战舰被击沉1艘、被俘17艘。

一场完美的大捷,唯一意外是,英国人永远失去纳尔逊将军。

巴顿将军说:

一个军人最好的结局,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这正是纳尔逊的归宿。

开战后,纳尔逊力排众议,登上甲板亲自指挥,而且拒不换下那一身挂满勋章的礼服。侍从们劝他,这样目标太过明显,纳尔逊却说:“我光荣地得到它,也要光荣地与它同死。”一语成谶,他被敌舰狙击手击中,子弹贯穿左肺,射入脊骨,无可救药。下午4时30分,在收到最终的捷报后,纳尔逊合上双眼,就此封神。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纳尔逊之死

纳尔逊死了,但特拉法尔加的惨败,意味着拿破仑再没机会能征服大海、征服英国。皇帝只有把满腔怒火发泄在陆地上,在海战前后,他接连获得了乌尔姆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大捷,打垮了奥地利和俄罗斯,第三次反法同盟土崩瓦解,次年,又在耶拿痛打普鲁士,将所有陆上强敌踩于脚下。

1806年11月,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即大陆封锁令,全面封锁英国和欧洲大陆贸易往来。到1807年,他又两次颁布升级版的《米兰敕令》,将封锁令扩展到所有在英国港口停泊的中立船只。

皇帝从他一贯的陆权思维出发,发起了一场挑战整个海洋的贸易战。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拿破仑皇帝

拿破仑认为,大陆封锁会像蛋清包裹蛋黄那样,困死英国人。然而,掌握着全世界制海权和贸易资源的英国,却像蛋壳包裹蛋清,反过来困死了欧洲大陆。1807年,英国颁布《枢密院敕令》,禁止任何船只,不经英国批准而载货前往法国,且禁止任何中立船只,在任意两个法国港口之间往来贸易。潜台词就是——老子就要把你所有港口都封死,一切海外贸易全隔离!

《三体》中的“太空军”将领章北海说:

海军的最前沿应该是敌人的港口。

英国人做到了,而且蹬鼻子上脸,指哪打哪。

1807年8月,英军登陆丹麦西兰岛,炮轰哥本哈根,破坏船坞,摧毁了丹麦海军;11月突袭里斯本,将葡萄牙王室转运巴西;1809年偷袭安特卫普的法国船厂,摧毁法军舰只;1812年,封锁并打击法国的北美盟友美国,1814年攻占华盛顿、火烧白宫……

特拉法尔加1805:纳尔逊一战封神,拿破仑帝国丧钟响起01 埃及:尼罗河口的惨败02 “战争狂人”纳尔逊03 特拉法尔加:命运之战04 拿破仑:我在陆上赢得所有,却困毙于海洋

英军破坏后的造船厂

长期封锁之下,欧洲大陆物资匮乏、走私猖獗,伴随着拿破仑一场又一场无谓的征伐,法国更是民穷财尽,江河日下。

在海外,英国经济却在竞争真空中迅速壮大,当拿破仑靠掠夺他国筹措军费时,英国人却挥洒着英镑,组织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像1813年重新组建的普鲁士军团,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是英国提供的。

当遥远的俄国率先跳出封锁令,与英国人恢复了贸易,拿破仑只好点起60万大军,在1812年远征莫斯科。他的部队几乎全数葬送在俄罗斯的茫茫雪原。1813年,莱比锡“民族解放之战”,法国败北。1814年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到1815年兵败滑铁卢,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

追根溯源,正是十年前那一场特拉法尔加大海战,开启了拿破仑帝国崩溃的初始程序。

历史并未走远。

时至今日,那个海陆复合型大国正在崛起,她势必会遭遇传统海洋型霸权国家的围追堵截,以贸易封锁、军事威慑等手段,重重阻挠。回首拿破仑、纳尔逊和他们的特拉法尔加,以史为鉴,或许可以从老故事中,找寻新的答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