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與蜀漢大臣張裔

作者:徐張話曆史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自幼研涉史書,頗有才能。原為益州牧劉璋的帳下司馬。後劉備進蜀,張裔奉劉璋命率軍與張飛作戰,戰敗後退回成都。

諸葛亮與蜀漢大臣張裔

張裔劇照

劉備入主益州後,非常信任張裔,先後任命他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等職。在上任途中,因益州人雍闿叛亂,張裔被雍闿押送給吳國孫權,被孫權流徙到南海郡。建興元年諸葛亮令鄧芝出使吳國,索回張裔。歸蜀後,諸葛亮任命他為參軍,益州治中從事。

後諸葛亮出駐漢中,非常信任張裔,任命他為射聲校尉,領留府長史。其辦事靈活,能治繁劇。但張裔與蜀郡太守楊洪及司鹽校尉岑元儉不和。蜀郡太守楊洪也是諸葛亮信任的人,他忠清款亮,憂公如家。當初劉備在白帝城病重,要諸葛亮與李嚴到白帝城托孤安排後事,不料後院起火,漢嘉太守黃元起兵反叛,成都危急,楊洪主動平叛,生擒黃元。

諸葛亮與蜀漢大臣張裔

劉備白帝托孤劇照

建興五年,諸葛亮從漢中寫封信給張裔,情義激切地教育張裔,要搞好與同僚關系,以公義相取,寬容待人。

作為上級上司人,如何來協調下級的人際關系,簡單地用行政指令的方法不行,用強制壓服的方法也不行,隻能用民主的、說服的、互相溝通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而這種方法的本質特征就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佳效果是促使其自我批評。

諸葛亮與蜀漢大臣張裔

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所寫《與張裔書》:“君昔在陌下,營壞,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迸南海,相為悲歎,寝不安席;及其來還,委付大任,同獎王室,自以為與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舉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猶不相謝也,況吾但委意于元儉,而君不能忍邪?”

此信“君陌下營壞”、“流迸南海”時,我寝食不安。意思是你在德陽陌下戰敗及後來你被執送流徙到南海郡,我為您而悲傷憂歎,以至于睡覺都不安穩、吃飯不知味;“委付大任”、“自以為石交”,意思是等到你從東吳被接回來,我便付你重任,一起輔佐朝廷,我自以為與您如同古代感情深厚牢不可破的石交。——這是“動之以情”,而“石交之道,舉仇以相益”——這是“曉之以理”。末了一句很巧妙,既挾嚴肅追詢,又帶委婉批評,重要的是促使其内疚檢討,真正認識到自己缺乏容人之度量。

張裔接書後,果然覺悟到諸葛亮的公正無私,改正了自己的過錯,并深有感觸地稱贊道:“(諸葛)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是以佥忘其身者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