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与蜀汉大臣张裔

作者:徐张话历史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自幼研涉史书,颇有才能。原为益州牧刘璋的帐下司马。后刘备进蜀,张裔奉刘璋命率军与张飞作战,战败后退回成都。

诸葛亮与蜀汉大臣张裔

张裔剧照

刘备入主益州后,非常信任张裔,先后任命他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等职。在上任途中,因益州人雍闿叛乱,张裔被雍闿押送给吴国孙权,被孙权流徙到南海郡。建兴元年诸葛亮令邓芝出使吴国,索回张裔。归蜀后,诸葛亮任命他为参军,益州治中从事。

后诸葛亮出驻汉中,非常信任张裔,任命他为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其办事敏捷,能治繁剧。但张裔与蜀郡太守杨洪及司盐校尉岑元俭不和。蜀郡太守杨洪也是诸葛亮信任的人,他忠清款亮,忧公如家。当初刘备在白帝城病重,要诸葛亮与李严到白帝城托孤安排后事,不料后院起火,汉嘉太守黄元起兵反叛,成都危急,杨洪主动平叛,生擒黄元。

诸葛亮与蜀汉大臣张裔

刘备白帝托孤剧照

建兴五年,诸葛亮从汉中写封信给张裔,情义激切地教育张裔,要搞好与同事关系,以公义相取,宽容待人。

作为上级领导人,如何来协调下级的人际关系,简单地用行政命令的方法不行,用强制压服的方法也不行,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互相沟通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本质特征就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佳效果是促使其自我批评。

诸葛亮与蜀汉大臣张裔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所写《与张裔书》:“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

此信“君陌下营坏”、“流迸南海”时,我寝食不安。意思是你在德阳陌下战败及后来你被执送流徙到南海郡,我为您而悲伤忧叹,以至于睡觉都不安稳、吃饭不知味;“委付大任”、“自以为石交”,意思是等到你从东吴被接回来,我便付你重任,一起辅佐朝廷,我自以为与您如同古代感情深厚牢不可破的石交。——这是“动之以情”,而“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这是“晓之以理”。末了一句很巧妙,既挟严肃追询,又带委婉批评,重要的是促使其内疚反省,真正认识到自己缺乏容人之度量。

张裔接书后,果然觉悟到诸葛亮的公正无私,改正了自己的过错,并深有感触地称赞道:“(诸葛)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