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01:冯膺的心机

《风起陇西》里,就没有“简单”的角色。

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显露出来的都是诡谲多变的手段,还有叫人不寒而栗的心计还有手腕。

该狠的时候狠。

该断的时候断。

李汉南为了扳倒冯膺,重创杨仪,无所不用其极,竟然自导自演了一出白帝雕版密语“失窃”戏码。

他的算计,白白搭上了廖会一条性命。

可怜廖会,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却死在了“自己人”的倾轧里。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狐忠“蹭血”的那一幕,当真戳心。

廖会的枉死,李汉南不在意,李严不在意,就连看似是“大好人”的冯膺,也不甚在意。

他们真正在意的,还是政权上的那点得失。比起权力,还有所谓的“大局”,廖会这一条命,就是不拘小节中的“小节”。

李汉南这个人,狠虽狠,但狠在表面。说明白点,就是属于“愚笨”型的狠。

有手段,但不算有心机。

真正有手段,有心机的,是冯膺。

他从牢狱中逃出来,手握马盛留下来的关键证据,不去找杨仪,反倒去找李严示好。

这就完全暴露他的深沉心机了。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在三国里,刘备白帝城托孤,为儿子刘禅定下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李严。

而李严和诸葛亮,向来不太对付。

刘备此举,不是制衡诸葛亮,又是什么。

诸葛亮的门生、势力在蜀汉盘根错节,他在军中的威望,更是犹如老树一般“根深蒂固”。

这样的诸葛亮,刘备会忌惮。

刘禅就不会忌惮?

一边是蜀汉皇帝的忌惮,一边又是李严的虎视眈眈,而另一边,还要面临曹魏的步步紧逼。

诸葛亮的压力,一点都不小。

而诸葛亮身边的杨仪,又一直在给他“拉仇恨”。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马伯庸原著里的杨仪,不仅心胸狭窄,还睚眦必报。正因为他的气量,让整个司闻曹一直被军中压制。

而剧里的杨仪,比原著更甚。

虽是诸葛亮的忠实追随者,但他的格局,却成杨仪的致命短板。

李汉南因为公然反对诸葛亮杀马谡,就被杨仪记恨上了,接连遭贬。

这也是为什么,李汉南会如此痛恨杨仪的原因。而像李汉南这么痛恨杨仪,向李严倒戈的,肯定不在少数。

冯膺向李严示好,他的投名状,就是扳倒杨仪。

明面上,扳倒了杨仪,就是砍掉了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可实际上,冯膺这是替诸葛亮处理了一个烫手山芋。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冯膺的示好,不仅“丢”了诸葛亮的烫手山芋,还让李严和皇帝刘禅,对诸葛亮的忌惮有所缓解。

又让自己的冤屈,得以洗刷。

短短功夫,就能想出这一石三鸟之计,冯膺的心机,不是一般的深。

他利用了李严,又何尝没有利用荀诩?该利用的利用,该舍的舍,冯膺的狠劲,狠在“巧”。

但就是这样的冯膺,还是被身为“烛龙”的高秉堂算计了。

02:烛龙身份揭晓,冯膺被烛龙算计

烛龙的身份之谜。

是观众们讨论了十集的问题。

实际早在头两集的时候,就把这个怀疑圈,缩小到了司闻曹的高层。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司闻曹的高层,从上到下,无外乎就是杨仪、冯膺、姚柚、孙令,还有三司司尉荀诩、阴辑、高秉堂。

这些人里,率先应该排除的,就是杨仪和冯膺,然后又是街亭案中被罢免的姚柚,还有就是荀诩。

排除了这四个人,剩下的也就阴辑、孙令,还有高秉堂。

符合烛龙身份的,除了是司闻曹高层,还有是能接触到白帝密语,另外有一点,就是获悉荀诩去天水外勤。

所以,阴辑也被排除了。

孙令和高秉堂,谁更有可能?

明面上看,保存白帝密语的孙令,嫌疑最大,而且他又是冯膺的小舅子,获取情报的可能性也更多。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但有一点,荀诩去天水,他是完全不知情的。就冲这点,也能把他排除出去。

剩下的高秉堂,就被锁定了。

那他,会不会是烛龙?

首先看他的职位,军谋司司尉,负责的就是分析情报,光是想想,就知道他能接触多少情报。

另外,荀诩去天水,他虽然没有直接获悉,但荀诩被派去天水执行紧急任务,高秉堂是知道的。

作为资深魏谍,不难推断出,荀诩就是派往天水“锄奸”的吧。

而且,很多人还忽略了重要一点,那就是荀诩之所以会把勘察方向,锁定在“谁掌握了白帝密语,谁就有可能是烛龙”。

完全是因为在蜀汉边境时,高秉堂特意跟荀诩“提醒”的。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在谍战里,就没有什么巧合。

看似巧合,极有可能就是故意。

荀诩的侦查方向,可能一开始就被高秉堂误导了。

情报,极有可能还没到冯膺手里,就被烛龙替换了。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

城外糜冲截杀替白帝送情报的驿兵这场戏里,糜冲他们先追杀的,是拿着弓弩的夜枭。随后追杀的,才是真正送情报的驿兵。

这就说明,驿兵手里的情报,是由这名拿弓弩的夜枭传送给他的。

弓弩,是烛龙和谷正的传信方式。

烛龙能“借用”白帝的情报线传送情报,当然也能率先截获白帝送出去的情报,并把情报内容换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糜冲那么多人追杀驿兵,却还是能让他“成功”逃脱,并把情报送到冯膺手里。

从一开始,这就是个局。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这些无不坐实了,高秉堂,就是隐藏在司闻曹里的烛龙。

更何况,高秉堂还“亲近”魏谍柳莹,种种迹象,都指向了高秉堂。

但高秉堂是烛龙不假,可他的背后,应该还会有一个“大人物”。

在原著里,烛龙的身份直到大结局才揭晓。而现在从剧版的剧情走向来看,烛龙的身份,应该很快会曝光。

但他背后真正重量级的“大人物”,恐怕还是要到剧版大结局了,才会浮出水面。

烛龙的心机,可谓是“细思极恐”,就连冯膺这只老狐狸,也同样被他算计得死死的。

他让柳莹护送冯膺出城,分明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前脚让柳莹不顾性命护送,后脚又将酒局,约在了紫烟阁。还让柳莹亲自送酒,这不是明摆着,把柳莹送到冯膺跟前么?

“美救英雄”,英雄自然会“怜香惜玉”。

还能有什么,比得过在司闻曹一把手身边,安插一根钉子来得直接?

高秉堂,真是好算计。

但这样的高秉堂,也同样被人算计了。

03:“借刀杀人”的黄预

在原著里,五仙道的教徒黄预,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被糜冲和烛龙,利用得死死的。

以他为饵,把荀诩一干人玩得团团转。

但到了剧版,竟然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意思了,把算计,都打到了烛龙头上。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陈恭的这个“糜冲”身份,曹魏没有怀疑,郭刚、郭淮都没有怀疑。

唯独黄预,不仅心思缜密,还极其敏锐,愣是给陈恭整了一出“攻心计”。

如果不是翟悦示警,陈恭的这招“借尸还魂”,怕是真成了魂。

尽管明面上的嫌疑洗刷清楚了,但陈恭中途折返此举,一直让黄预耿耿于怀。

为什么陈恭会中途折返?

最危险的情况,无非是五仙道出了“内贼”,有人给他示警了。

在预告里,翟悦蜀谍的身份暴露,而这其中关键的信息点,就是翟悦拿了黄预未烧尽的竹片。

看似是黄预的疏忽,但真的会是疏忽?

现在这么看,就是黄预对翟悦的一次考验。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五仙道这么多教徒,能接触到核心情报的寥寥无几。

而这些教徒里,恐怕就翟悦的资历最浅,也最容易被人忽视。

翟悦的身份暴露,也就解释了,陈恭为什么会中途折返了。

黄预明知道陈恭的真实身份是蜀谍,为什么还要让他跟着教徒,去窃取图纸?

无外乎两个因素,一个就是能飞到军技司的竹鹊,只有陈恭会使用。若是此刻把他拿下,那窃取图纸就麻烦了许多。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这个原因,能看出黄预的手段。

黄预虽然明面上归顺了曹魏,但私下的野心与不甘,那是昭然若揭的。

他最愿意看到的,就是曹魏和蜀汉打得两败俱伤时,可以坐享渔翁之利。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风起陇西》:“一个比一个心机”,烛龙套路冯膺,黄预借刀杀人

他继续让陈恭去窃取图纸,还故意透露出,到时候烛龙会亲自现身拿走图纸。

不就是在变相地暗示陈恭,可以直接“生擒”烛龙?

在原著里,黄预是糜冲和烛龙的弃子。到了剧版,他也变成了执棋人。

这番逆袭,当真叫人意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