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先生是一位真誠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所反映出的極強的繪畫性和文化感。張松的山水畫作,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畫風靈秀樸實,富有天然的生活情趣,更多地是表現自然生活優美的一面,諸多的作品都表達熱愛鄉土生活的情懷。不論畫的是恬靜甯谧的田園水鄉景色,還是含着苦澀味道的山野氣象,都會給人以親切的審美感受,展現發人深省的家園鄉土情結。

就作品而言,張松的山水畫強調的是在自然美的基礎上實作自我的統一性和一緻性。他的畫作,用筆松動,用墨内斂,作品含蓄且強調韻緻,極注重文化内涵的關注與融入,意在傳達中國文化的特殊美感與涵義。
張松的山水畫在審美取向上傾向于甯靜超逸,喜歡在從容的筆調間表達胸懷中所蘊蓄的新意和藝術感,展示美的神韻。不難看出,張松的山水畫是在挖掘自然美的基礎上用筆墨去表現人生的感悟和審美追求。在他輕盈與簡淡的筆墨之中,蘊含的是對鄉土家園的魂牽夢萦,這樣,畫面中的山水意象便升華為一種精神境界,直抵曆史的深處、文化的深處、心靈的深處。
值得一提的是,張松的山水畫基本上都是從大量寫生中提煉創作的,是以很具有造型層次上的意義。是以,賞讀張松的山水畫,從一定意義上讓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如同晉唐兩宋繪畫一樣,畫作的繪畫性是第一位的。這并不意味着不重視文化訴求,相反,更是将繪畫自身的文化性提煉出來。如此一來,張松的山水畫就多了一份探索繪畫語言的豐富性和形式美的重要實際意義。
的确,從對自然美的描摹出發,發現從造型意義生發出來的屬于藝術創造的思維、理念以及在此基礎上表達的心象之美,是中國畫家需要認真思考和對待的。是以,開掘自然美和由此生發的文化美、藝術美和心象美的努力,成就了張松的繪畫藝術。作為當代畫家,張松在當代文化語境中定位了自己的藝術。他在繼承和創新中,在承前啟後中,建立了自己的藝術目标和方向。在山水畫創作中,他把目光聚焦在現實世界,并在作品中表現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現着當代人對自然美的渴望與追求。這種自然美的心象追求是最鮮明的例證。
張松的山水畫,最大成功之處就在于他以傳統的筆墨技巧,生動而又具體地描繪徽山徽水,這都是他内心世界情感的真摯表現。
張松簡介
張松,号廬州師山堂主,生于1952年8月,安徽蕪湖人,祖籍安徽桐城。先後畢業于安徽教育學院藝術系國畫專業、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所學生班。長期從事美術創作群組織工作。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院長、安徽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