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上司的五次北伐,為何隻奪取地瘠人稀武都、陰平二郡227年,首次北伐228年,二次北伐229年,三次北伐231年,四次北伐234年,五次北伐蜀漢北伐的影響

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即位,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等曹魏重臣受命輔佐明帝。隔年,蜀漢丞相諸葛亮上書《出師表》,請求劉禅北伐魏國,一統中原。其實從當時的情況與後世的角度來看,此時都不是北伐的最佳時機。

首先,魏明帝22歲即位并非“主少國疑”,跟随曹操、曹丕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部分還健在,如陳群、司馬懿、張郃、滿寵、曹真、曹休、夏侯霸等,不符合隆中對所提出的“繼而待天下有變圖取中原”。

其次,魏國面積最大,經濟實力最強,蜀漢自關羽失荊州後僅剩益州,南中地區又多為少數民族混居郡縣,人口戶數僅為魏國的五分之一,東吳的三分之一。

再者,夷陵之戰損失慘重,南中叛亂剛剛平定,能征善戰的謀臣武将早已凋零,擁有領兵作戰經驗的僅剩趙雲、魏延、廖化等少數将領;

最後,魏明帝聽從曹魏老臣孫資的建議,已經做好防禦準備,在關中各險要關隘派遣大軍駐守,同時自身發展經濟,以期困降蜀漢、東吳兩國。

諸葛亮上司的五次北伐,為何隻奪取地瘠人稀武都、陰平二郡227年,首次北伐228年,二次北伐229年,三次北伐231年,四次北伐234年,五次北伐蜀漢北伐的影響

227年,諸葛亮命張裔為丞相長史、蔣琬為參軍,協助處理國事,派趙雲、鄧芝領偏師出兵箕谷,吸引魏軍主力部隊,自率主力大軍從漢中兵圍祁山。魏明帝曹睿親自坐鎮長安,派大将軍曹真都督關右諸軍,在箕谷擊破趙雲所部人馬,左将軍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迎戰蜀漢大軍。

魏國雍州刺史郭淮、天水郡太守馬遵、參軍姜維、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一行外出巡視,忽然傳聞蜀漢軍将至,郭淮、馬遵聞訊逃亡,姜維、梁緒、尹賞、梁虔等人與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歸降蜀漢,僅魏國隴西郡太守遊楚以緩兵之計使蜀軍退去。

在祁山前線,諸葛亮并沒有聽取諸将建議,任用具有實戰經驗的鎮北将軍魏延、關中都督吳懿為主将,而是啟用南中平亂表現卓越的馬谡、王平為主将,前往街亭抵禦張郃大軍。根據史書記載,馬谡在街亭違背諸葛亮的指令,亦不聽王平的勸阻,舍棄水源上山紮營,屆時以居高臨下之勢擊破魏軍,隻分給王平五千人馬駐守街亭。張郃率大軍趕到街亭,立即派兵切斷山上水源和糧道,将馬谡大軍牢牢圍困在山中,并縱火燒山。不久,蜀軍饑渴難耐,軍心渙散,張郃乘勢總攻,蜀軍大敗退守漢中。張郃率軍平定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亂。

戰後,因街亭之戰,諸葛亮斬殺馬谡、張休、李盛等人,罷免黃襲兵權。魏國大都督曹真鑒于蜀漢大軍兵敗祁山,趙雲所部撤退時燒毀箕谷棧道,預料下次必定以陳倉為目标,遂派遣郝昭、王生等人屯兵駐守。

東吳和曹魏在石亭開戰,諸葛亮為了減輕吳國的壓力,預想關中空虛,遂預備了一個月糧草,率領大軍出散關圍陳倉。魏将郝昭拒絕了蜀漢的招降,大破雲梯、沖車、井闌和道地等攻勢,堅守二十餘日,分兵攻打郿縣也未能成功,最後蜀漢糧盡退兵,曹魏援軍王雙追擊至秦嶺山中,中埋伏而死。

諸葛亮上司的五次北伐,為何隻奪取地瘠人稀武都、陰平二郡227年,首次北伐228年,二次北伐229年,三次北伐231年,四次北伐234年,五次北伐蜀漢北伐的影響

諸葛亮遣陳式攻取武都、陰平二郡,自率大軍出漢中意圖,建立漢城和樂城加強漢中的防禦。次年,曹魏明帝派大司馬曹真、征西車騎将軍張郃、大将軍司馬懿和雍州刺史郭淮、後将軍費曜四路伐蜀。諸葛亮分遣魏延、吳懿西入羌地,擊退郭淮隴右大軍,骠騎将軍李嚴支援漢中,最後主力大軍曹真在子午道因大雨被困,魏明帝下诏各部退軍。

諸葛亮上司的五次北伐,為何隻奪取地瘠人稀武都、陰平二郡227年,首次北伐228年,二次北伐229年,三次北伐231年,四次北伐234年,五次北伐蜀漢北伐的影響

蜀漢大軍再次從漢中進軍祁山,此時曹魏大都督曹真病重,司馬懿坐鎮長安派費曜、戴淩拒守天水,自己親率諸将前往祁山。諸葛亮命王平圍攻祁山,統軍進抵天水擊破費曜所部,搶割曹魏小麥後回師鹵城。

司馬懿率軍趕到鹵城,挖壕紮營隻圍不攻。蜀漢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守不出,引發諸将不滿和嘲諷。面對重重壓力的司馬懿隻得親率大軍出擊,蜀漢魏延、吳班、高翔分兵迎戰,大破魏軍,斬殺三千餘人。此戰之後司馬懿堅守不出,随着蜀軍糧盡,諸葛亮再次退兵。司馬懿不聽勸阻,強令張郃率軍追擊,導緻張郃在木門道中箭身亡。

經過三年的休整,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口,抵達渭水南岸五丈原,與司馬懿大軍隔河對峙。戰前郭淮預料蜀漢在下一次北伐必定搶奪渭河北岸,是以早有準備。雙方對峙百餘日,期間渭水大漲,司馬懿趁機偷襲蜀軍孟琰所部,被諸葛亮搭浮橋以強弩擊退。

此後雙方再無戰事,同年八月諸葛亮于營中病故,蜀漢諸軍秘不發喪,長吏楊儀整頓軍馬從容撤退。司馬懿從當地百姓處得知後率軍追擊,姜維、楊儀回軍出擊,司馬懿以為中計而退軍。于是,蜀軍進入斜谷後,訃告發喪,司馬懿方知中計,此事也被魏國當成笑話流傳“死諸葛吓走了生仲達”。

從227年至234年,諸葛亮五次北伐幾乎無所成果,除首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風而降,不久就被張郃收複。第三次北伐攻取武都、陰平二郡,兩郡因漢中連年征戰早已地瘠人稀,其實毫無經濟價值。

首次北伐棄趙雲、魏延、吳懿等先帝宿将不用,而用毫無經驗或出身卑微馬谡、王平等人,導緻街亭大敗,對蜀漢軍民的士氣影響極大。

另外,蜀漢的情報工作幾乎為零,二次北伐欲攻陳倉和五次北伐進抵渭水北岸,早已被曹魏識破并做好準備。以至于諸葛亮原以為陳倉破舊不堪無人把守,直到軍臨城下才發現沒想到親自統帥數萬精銳,并攜帶大量攻城機械,居然無法攻破郝昭千餘人固守的陳倉。

是以,真正意義上的北伐主要是第一次,二次主要是配合東吳的戰略,三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二郡後主要面臨曹魏的四路伐蜀,第四和第五次魏、蜀兩軍先後對峙祁山、渭水,幾乎沒有大規模的作戰。

不過,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以區區一州五次出擊北伐,屢屢擊敗曹魏大軍,創造以弱勝強的局面。《晉書》記載“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辄不及事機”、“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司馬懿正是在與蜀漢的戰争中逐漸掌握實權,逼迫張郃追擊身亡,逐漸清除異己最終發動高平陵之變,為司馬家族奪取天下鋪平了道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