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八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揭曉,河南作家王劍冰《生命的重量》上榜

作者:東方今報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

1月23日,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獲悉: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主辦的“第八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揭曉,共有8部報告文學獲獎,其中,河南作家王劍冰憑借《生命的重量》上榜。

第八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揭曉,河南作家王劍冰《生命的重量》上榜

第八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的參評範圍是2018年至2019年間在中國大陸用漢語寫作(或已翻譯成漢語)并公開出版、發表的報告文學作品。本屆評獎自2020年7月啟動以來,共征集到200多部作品,經過評委會初評和終評,最終評出8部(篇)獲獎作品。

它們分别是:古嶽的《凍土筆記》、李迪的《加油站的故事》、高鴻的《水無窮處》、阿克鸠射的《懸崖村》、牛海坤的《額濟納河畔》5部長篇作品和王劍冰的《生命的重量》、徐錦庚的《行走的脊梁》、餘豔的《大國引擎》3篇中短篇作品。

這些獲獎作品,題材新穎,内容豐富,從不同視角展現了全國人民在黨的上司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的昂揚精神風貌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其中既有對新時代脫貧攻堅、民生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熱情讴歌,又有對生态環保、科技創新等重大主題的紮實書寫,還有對典型人物和平凡勞動者的細膩刻畫,展現了主題和風格的多樣化,兼具思想性和文學藝術性。

第八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揭曉,河南作家王劍冰《生命的重量》上榜

(王劍冰散文作品)

王劍冰創作的《生命的重量》,講述了好人謝延信大孝至愛的故事。作為焦煤集團的一名普通勞工,謝延信自1974年以來,以孝道為榮、以敬業為榮,以奉獻為榮,将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前妻的三個親人————癱瘓的父親、喪失勞動能力的母親、呆傻的弟弟身上,踐行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幸福,甚至是健康。他曾獲得200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談及《生命的重量》,王劍冰說,他寫謝延信,完全是受了謝延信事迹的感動。

“尊崇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孝道更應該得到提倡和發揚,它直接對應了人的本質,大凡懂得孝道的,都還葆有着某些發光的東西。更何況謝延信所盡的孝道,還并非是他的血脈骨親,這就更應該去宣揚,因為其更多了一層人與人的關系問題,符合我們弘揚的社會正氣。”

王劍冰說,這份感動,還隻是源于那些事迹性的文字,如何以報告文學的手法去表現,還需要認真地思索。說實在的,知名的模範人物是不好寫的,弄不好就餾了剩飯,寫出的東西沒有什麼味道。他以為報告文學不同于通訊特寫,它既要報告實情實事,又要展現出文學特點,是以必須要有深入的采訪,這種采訪不能走新聞采訪的路子,完全要按照文學寫作的需要,去捕捉,去感受,哪怕是生活中的影影綽綽,話語裡的縷縷絲絲。

為此,王劍冰去了主人公所在的焦作,找到了礦區宿舍,見到了那個光環滿身的老人。“這個老人由于生病的原因,已經有些木讷,但是還是友善地笑着,對于提到的問題,慢慢思索後會吐出一些,我知道,我來的尚是時候,不能再晚了。他的家人補充着他的話語,那些補充在我的引導下,都更加接近生活的汁味。”

王劍冰在這個家裡看到了想象不到的簡單和樸素,看到了冷清和曾經的熱鬧,看到了小桌上鬧鬧嚷嚷的藥瓶子,後來還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關于謝延信的報道和照片。

“我詳細地了解了了解他的人,我從側面發出我的疑問,謝延信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會堅持這麼多年,謝延信是什麼時候被宣傳部門發現的,如果人們沒有發現,謝延信又會是怎樣。我必須要找到一個真實的謝延信,找到那個人的本真與實在。我要走進他的内心,同他真實地對話,以我的真情,換取他的真情,這樣,我才能進入我的寫作,才能用文字将這個人展現出來。”王劍冰說,他不想拔高謝延信,他就是那麼樸實自然,就是那麼以情做事,他不是在表現,不是在迎合,他做的就是實實在在的他自己。是以,王劍冰就這麼寫了,故意削弱了報告的部分,突出了文學部分。

王劍冰坦陳,自己不是一個手快的人,用了不短的時間來彙集材料,尋找創作感念,然後才動筆,斷斷續續寫了大緻一個月才完成。最後給了《中國作家》紀實文學版,他們很快采用并且發在了顯著位置,可見肯定了這篇作品。

“我以為,報告文學是沒有界定的,報告文學的展示手法是多取向的,不可能框在某一個範式裡,否則,文學就死闆了,不活泛了。隻要人物是真實的,事件是真實的,就夠了,一棵大樹立在那裡,枝枝葉葉需要文學去鋪排,鋪排得好,才能顯出大樹的美,才能有豐茂感,搖曳感,景象感。”王劍冰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