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作者:文彙網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提起印象派,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莫奈、德加、雷諾阿、塞尚等人,卻往往忽略了一個用畢生生命與印象派緊緊相連的大師,他就是畢沙羅。本次進博會,卡密爾·畢沙羅的名畫《勒阿佛爾的飛行員碼頭》,前來參展,使我們得以一睹大師的風采。

畢沙羅一生,用手中的畫筆不斷探索,堪稱印象派的先行者。他指導塞尚、保羅·高更、文森特·梵高、雷諾阿等人找到自己的風格;他排除阻礙,組織并參加了1874年至1886年印象派的曆次獨立畫展,成為印象派的真正領袖。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1903年,畢沙羅在巴黎去世,享年73歲。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遠在塔希提島的高更寫道:“他是我的老師”;在他去世後三年,“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在自己展出作品的目錄中恭敬地簽上“保羅·塞尚——畢沙羅的學生”。畢沙羅的一生可謂是最堅定的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對印象派的重要意義甚至超過莫奈,他高尚的品德更是令人欽佩,在印象派畫家的心目中,他是這個松散大家庭的家長、“中流砥柱”。

卡密爾·畢沙羅出生于1830年7月10日。他自小就表現出繪畫天賦,拿起一支鉛筆,便畫聖托馬斯島的大海、商船及山坡。他還喜歡靜靜地待在商店門口,用速寫本畫來自十幾個國家的穿着花哨的水手。不過,父母并不支援畢沙羅的愛好。父親希望畢沙羅從商,将來繼承家業。是以,畢沙羅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基本上靠自學和在博物館臨摹。

到了求學的年齡,畢沙羅被父親送往巴黎附近帕西的薩瓦裡寄宿學校就讀。在這裡,畢沙羅的素描天分得到了薩瓦裡先生(monsieur savary)的賞識。此後五年中,在薩瓦裡先生的培養下,畢沙羅學到了一些繪畫基礎。一有機會去巴黎,畢沙羅就跟随老師去盧浮宮欣賞畫作。

後來,畢沙羅回到家裡幫助父親照看商店,核算貨物。天生聰慧的他在此期間學會了英語。父親給他的薪水很高,但他從未見過一個藝術家,也無法向别人表達自己要從事藝術的心願。他隻能在工作之餘,畫畫椰子樹,有時在附近的海上尋找素描的題材。

1851年,與丹麥畫家弗裡茨·梅爾比(fritz melbye)的相識,改變了畢沙羅的命運。對繪畫的共同愛好,讓兩人一見如故。畢沙羅在弗裡茨·梅爾比的鼓勵下,放棄家裡的工作,跟随他到委内瑞拉作尋找自己的理想。畢沙羅回憶這段經曆的時候說:“1852年,我在聖托馬斯島是一個報酬甚豐的商業職員……斷然抛棄我在那裡所有的一切,逃到加拉加斯去。從此,我和資産階級生活方式一刀兩斷。”

在加拉加斯,畢沙羅向弗裡茨·梅爾比學習。他畫了兩百餘幅素描,以及許多墨水畫和淡彩畫,其中不少以西班牙文加注日期,甚至簽名也是西班牙文“pizarro”。畢沙羅捕捉當地的風情,畫戴着頭巾的婦女、頂着食物的婦女、光腳的土著人,諸如此類。此時的畢沙羅,開始因繪畫而獲得滿足。

1855年,畢沙羅前往巴黎。1855年秋,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讓畢沙羅大開眼界。除了見識最新的工業發明,他還見到展出的歐洲各國的5000多幅美術作品。最重要的作品有浪漫主義運動領袖歐仁·德拉克洛瓦的40多幅油畫,以及多米尼克·安格爾的43幅油畫。這是一次絕好的學習機會,畢沙羅還欣賞到柯羅、讓-弗朗索瓦·米勒和查爾斯-弗朗索瓦·杜比尼的作品。在柯羅的畫作面前,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甯,他輕聲地說:“如果要我選一個老師,那就是柯羅。”

沒多久,畢沙羅得到一個機會拜訪柯羅的畫室。看過畢沙羅的素描、水彩和速寫之後,柯羅認為畢沙羅的作品形式感和透視都很有力度,但不滿意其中過多出現的椰子樹,他說:“忘掉椰子樹,畫法國!”畢沙羅從此開始去往巴黎市區和郊外寫生。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1896 年 油彩.畫布 54.3 x 65.1 cm (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他畫商店、劇場,以及樹林挖湖的勞工、塞納河上的大橋、乘坐馬車的貴族以及遊人。

1856年夏天,畢沙羅在安東·梅爾比建議下,離開城市,到巴黎以北9英裡處的蒙莫朗西作畫。在這個安靜的小村莊裡,他每天淩晨3點出發到森林作畫,夜晚則在燭光下閱讀盧梭的《忏悔錄》。1857年8月,畢沙羅又搬到一個叫做拉·羅什·居庸的諾曼底小鎮。小鎮位于塞納河開闊處,家家戶戶的外牆上都爬滿了紫藤、紅天竺葵、三色堇等。此前他在蒙莫朗西畫的油畫,風格與柯羅過于相像。在拉·羅什·居庸,他開始确立了自己的風格。

再後來,畢沙羅回到巴黎,進入瑞塞畫院學習。在那裡,他認識了莫奈、阿曼德·吉約曼、保羅·塞尚、路德維克·彼耶特等人。在法國畫家方坦·拉圖爾的介紹下,畢沙羅在位于克利希路廣場的格爾布亞咖啡館,認識了比他小兩歲的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奈,并與之成為知己。當時,經常到格爾布亞咖啡館光顧的畫家的畫室大都在巴迪紐爾街區,這些畫家便慢慢形成了“巴迪紐爾團體”,這就是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的前身。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在巴黎,畢沙羅還遇到了與他相濡以沫一生的姑娘朱麗·瓦雷。朱麗是畢沙羅母親的仆人,一個葡萄園種植者的女兒。1860年,朱麗懷孕了。母親無法容忍兒子愛上出身低下的女傭,她威脅朱麗離開,否則就不再給畢沙羅資助。畢沙羅和朱麗被迫從家中搬出。

為了節省開支,畢沙羅一家搬到拉·瓦倫·聖伊萊爾鎮的一所農舍。當地村民、奶牛、小羊、幹草堆、臉頰紅潤的年輕人、滄桑的老人、星期天穿戴整齊帶着陽傘上教堂的農民……鄉村的氣息,讓畢沙羅重新獲得了活力。他開始用松軟的粉筆和炭筆合起來輕輕地抹擦,素描的技巧得以精進。

1863年5月,兩年一度的沙龍展如期舉行。畢沙羅選送了三幅描繪鄉村景色的畫作。馬奈送了《草地上的午餐》,美國畫家詹姆斯·惠斯勒送了《白衣少女》,莫奈送了三幅描繪荷蘭運河與鄉村風光的作品,方坦·拉圖爾則用淺灰筆觸描繪夢境似的天空。

然而,保守的評審團讓他們落選了。畢沙羅通過種種途徑向當局抗議。拿破侖三世為平息風波,令美術大展的另外舉行一個落選作品的沙龍展。畢沙羅由此赢得許多畫家的尊敬。

這次事件讓畢沙羅和莫奈的關系進一步拉近了,兩人常常一起去咖啡館,由此認識了同塞尚熟識的畫家費雷德裡克·巴齊耶、與巴齊耶共用畫室時年22歲的奧古斯特·雷諾阿。1866年,畢沙羅又在此認識了法國畫家愛德加·德加,德加公開稱畢沙羅的作品為“真正的藝術”。

這樣,畢沙羅周圍就聚集了一群有共同理想的畫家。

1864年的沙龍展上,畢沙羅在入選作品上寫自己是柯羅的學生。但1866年,畢沙羅準備送出作品《冬日的馬恩河岸》和《伊安老爹的房屋》,他帶着畫作又找到柯羅,仍然要署上他的名字作為自己的老師。不過,柯羅看到作品後指責畢沙羅畫得呆闆。這是畢沙羅與柯羅藝術之路分裂的開始。後來,畢沙羅逐漸傾向印象派的繪畫技巧。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1867年,是畢沙羅作品高産的一年。這一年,他創作了《蓬圖瓦茲隐修處風景》,雖然此畫尚未構成畢沙羅後來偉大成就的光與色的互相關系,但畢沙羅繪畫上的優點都已具備。畫幅很大(151.4cm×200.6cm),所有細節嚴格地服從整體,形成形與色的統一。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畫家兼批評家勒東(redon)評價這副作品事說:“他處理畫面的技巧表現上一般化,但恰恰表明他的誠摯。畢沙羅先生以一片純真之情觀察事物。他能更生動地表現整體印象,這種印象因其質樸而富有力量。”法國作家埃米爾·左拉也在《時事畫刊》上寫道:“在畢沙羅的筆下,能聆聽到大地深沉的呼吸,想象到森林生長時的力量……”

1870年7月,普法戰争爆發。莫奈将幾幅畫寄存到畢沙羅的家中避難。1870年11月初,畢沙羅與妻子、兒子呂西安和女兒珍妮前往倫敦,住在同母異父的姐妹家中。這次避難,畢沙羅無法一同帶走十幾年來創作的作品。

在倫敦,畢沙羅與同樣流亡于此的莫奈一起去大英博物館,一起研究透納、約翰·康斯坦布爾等英國畫家的作品。流亡期間,畢沙羅覺得倫敦并不适合自己。他在給好友的信中說:“隻有身處異鄉才會感受到法國是多麼美麗、博大和熱情。這兒沒有藝術,一切全是交易。”

普法戰争一結束,畢沙羅一家就回到了法國。流亡的代價是沉重的,畢沙羅1500幅素描、草圖和油畫,将近20年的心血都毀于戰火,幸存下來的隻有40多幅作品。這間接導緻了畢沙羅後來畫風的轉變。

不久,畢沙羅重新振作起來。他見到了熟悉和喜愛的天空、街道和巴黎郊外的樹木,他以一種十分直接的感覺表現它們。在1870年之前他總畫大幅畫,現在他縮小了畫幅,因為擺脫了對英雄主義的向往,更感覺到自身的樸實性格要與樸實的主題相稱。他特别喜歡畫消失在遠方的道路。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比如在《盧孚西安的路》一畫中,他以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畫面的空間,運用了他偏愛的明暗手法。1872年,畢沙羅一家再次定居蓬圖瓦茲,此後一直住了10年。

朋友們再次圍繞在他身邊,塞尚經常來拜訪他,在他的指點下耐心地學習繪畫自然。

1872年春天,沙畢沙、莫奈、德加等好友決定,自己來舉辦畫展。德加、雷諾阿、彼耶特、布拉克蒙、阿曼德·吉約曼、塞尚等人都積極前來參加。

1874年4月15日,畢沙羅等人組織的獨立畫家協會舉辦了首期展覽,展期一個月,30位畫家共展出165幅畫。共有3500人參觀了畫展。不過,隻有幾篇文章是贊賞這次畫展的,更多的是謾罵和指責。一位批評家抓住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畫,認為“巴迪紐爾團體”成員所畫的不過是“印象”而已。在一片取笑聲中,一個新名詞誕生了:印象主義。

“巴迪紐爾團體”都不喜歡這個名字,但畢沙羅說:“難道這不是我們的畫嗎?我們畫的不是印象嗎?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怎麼稱呼自己呢?我第一次被領進柯羅畫室時,他就告訴我,缪斯就在樹林裡,我所畫的就是伴随我的感受所看到的事物的印象。我們都是印象主義者,就讓我們把這一名稱看做是榮譽标記吧!”

此後,畢沙羅成為了“印象派”的真正上司者。

1876年,畢沙羅創作的《蒙特福構的收獲》,成為了他最具印象派特點的傑作,而在《春天,蓬圖瓦茲蔬菜園和開花的樹》一畫中,畢沙羅成功地保持了一個出色的構圖,畫面中無數斑雜的色點都沒有妨礙其完整性。畫面滲透着快樂、新鮮和春天的快樂氣息。鮮花是白色的,夾雜着像天空般蔚藍的陰影,天空仿佛也如鮮花盛開。

這幾年,畢沙羅的創作力特别旺盛,但恰恰就是在這個時期,畢沙羅的生活特别困難。1878年4月,一直支援他的好友彼耶特去世了。此時,畢沙羅認識了保羅·高更。當時高更還是一個股票經紀人,未完全投入繪畫之中,他在經濟上幫助畢沙羅,而畢沙羅在繪畫上指導他。

1882年,第七屆獨立畫展舉行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自從這次畫展之後,印象派畫家的分歧更嚴重了,很難再組織起來。杜蘭德-魯埃爾提出要為在世的畫家舉辦個人回顧展。莫奈是第一個展出的,第二個是雷諾阿,第三個就是畢沙羅。1883年5月1日,畢沙羅的個人畫展開幕。那天恰好是官方沙龍展的開幕日,許多觀者看完官方展又來到杜蘭德-魯埃爾畫廊。畢沙羅展出了70幅油畫,由于安裝了瓦斯燈和反光鏡,畫展效果非常好。有雜志評論:“印象派畫家繼續展示他們的作品。繼莫奈和雷諾阿之後,現在輪到了畢沙羅。畢沙羅是印象派先驅之一,從不妥協。

1883年,畢沙羅一家搬到埃拉尼,此後一直住了20年,直至終老。歲月流逝,“印象派”畫家們的生活都在變化:塞尚成為大師,過着與世無争的生活;德加的眼睛就要失明了;高更身體變得更差,身無分文;西斯萊的生活還過得去;雷諾阿陷入改變畫法的困境之中……而畢沙羅則結識了一位新的朋友,他就是34歲的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諾阿的老師、“印象派”的領袖,他的畫作來進博會啦

文森特的弟弟提奧·梵高是一位頗有眼光的畫商,他在畫廊為畢沙羅組織了一次大型的個人畫展,共展出畢沙羅的20幅油畫和水粉畫。他告訴收藏家:“畢沙羅改變了我們注視世界的方式。畢沙羅創造的美是不朽的。”

在提奧·梵高的經營下,短短時間内,畢沙羅不但經濟得以改善,還能旅行到倫敦作畫。提奧·梵高還為畢沙羅舉辦了包含1870年至1892年的71件作品的大型回顧畫展,包括油畫和水粉畫,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畢沙羅的晚年,因為受困于眼疾,無法在戶外作畫。他偏愛的題材是巴黎街道、廣場、房屋和大橋的風光。他經常租住酒店頂樓的房間,坐在窗邊,窗外是廣闊的景色,他便開始作畫。他到法國北部的波爾多、魯昂、新橋和勒阿弗爾、迪耶普等地進行創作。他技藝精熟,與年俱長,創作了《大橋,魯昂》等不少非凡的畫作。

1903年,畢沙羅在勒阿弗爾畫了一套相當成功的港口風景後,11月初感到身體極度不适。11月13日,與世長辭了。

畢沙羅畢生都在創作。他說過:“如果我可以重新開始做一遍,那麼我會走同一條路。”左拉說:“畢沙羅是我喜愛的一位藝術家。隻要看一眼這些作品,就能了解創作這些作品的人,他有着嚴肅而正直的人格,不會說謊,在藝術上永遠追求不朽和純潔的真理。這位藝術家的美麗圖畫是正直人的行為……在他的畫裡,可以聽到土地深處的聲音……”

綜合自:豆瓣、《卡密爾·畢沙羅傳》

編輯:陳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