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作者:文汇网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提起印象派,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莫奈、德加、雷诺阿、塞尚等人,却往往忽略了一个用毕生生命与印象派紧紧相连的大师,他就是毕沙罗。本次进博会,卡密尔·毕沙罗的名画《勒阿佛尔的飞行员码头》,前来参展,使我们得以一睹大师的风采。

毕沙罗一生,用手中的画笔不断探索,堪称印象派的先行者。他指导塞尚、保罗·高更、文森特·梵高、雷诺阿等人找到自己的风格;他排除阻碍,组织并参加了1874年至1886年印象派的历次独立画展,成为印象派的真正领袖。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1903年,毕沙罗在巴黎去世,享年73岁。在他去世的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三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展出作品的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毕沙罗的一生可谓是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高尚的品德更是令人钦佩,在印象派画家的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中流砥柱”。

卡密尔·毕沙罗出生于1830年7月10日。他自小就表现出绘画天赋,拿起一支铅笔,便画圣托马斯岛的大海、商船及山坡。他还喜欢静静地待在商店门口,用速写本画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穿着花哨的水手。不过,父母并不支持毕沙罗的爱好。父亲希望毕沙罗从商,将来继承家业。所以,毕沙罗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基本上靠自学和在博物馆临摹。

到了求学的年龄,毕沙罗被父亲送往巴黎附近帕西的萨瓦里寄宿学校就读。在这里,毕沙罗的素描天分得到了萨瓦里先生(monsieur savary)的赏识。此后五年中,在萨瓦里先生的培养下,毕沙罗学到了一些绘画基础。一有机会去巴黎,毕沙罗就跟随老师去卢浮宫欣赏画作。

后来,毕沙罗回到家里帮助父亲照看商店,核算货物。天生聪慧的他在此期间学会了英语。父亲给他的薪水很高,但他从未见过一个艺术家,也无法向别人表达自己要从事艺术的心愿。他只能在工作之余,画画椰子树,有时在附近的海上寻找素描的题材。

1851年,与丹麦画家弗里茨·梅尔比(fritz melbye)的相识,改变了毕沙罗的命运。对绘画的共同爱好,让两人一见如故。毕沙罗在弗里茨·梅尔比的鼓励下,放弃家里的工作,跟随他到委内瑞拉作寻找自己的理想。毕沙罗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说:“1852年,我在圣托马斯岛是一个报酬甚丰的商业职员……断然抛弃我在那里所有的一切,逃到加拉加斯去。从此,我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一刀两断。”

在加拉加斯,毕沙罗向弗里茨·梅尔比学习。他画了两百余幅素描,以及许多墨水画和淡彩画,其中不少以西班牙文加注日期,甚至签名也是西班牙文“pizarro”。毕沙罗捕捉当地的风情,画戴着头巾的妇女、顶着食物的妇女、光脚的土著人,诸如此类。此时的毕沙罗,开始因绘画而获得满足。

1855年,毕沙罗前往巴黎。1855年秋,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让毕沙罗大开眼界。除了见识最新的工业发明,他还见到展出的欧洲各国的5000多幅美术作品。最重要的作品有浪漫主义运动领袖欧仁·德拉克洛瓦的40多幅油画,以及多米尼克·安格尔的43幅油画。这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毕沙罗还欣赏到柯罗、让-弗朗索瓦·米勒和查尔斯-弗朗索瓦·杜比尼的作品。在柯罗的画作面前,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他轻声地说:“如果要我选一个老师,那就是柯罗。”

没多久,毕沙罗得到一个机会拜访柯罗的画室。看过毕沙罗的素描、水彩和速写之后,柯罗认为毕沙罗的作品形式感和透视都很有力度,但不满意其中过多出现的椰子树,他说:“忘掉椰子树,画法国!”毕沙罗从此开始去往巴黎市区和郊外写生。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1896 年 油彩.画布 54.3 x 65.1 cm (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他画商店、剧场,以及树林挖湖的工人、塞纳河上的大桥、乘坐马车的贵族以及游人。

1856年夏天,毕沙罗在安东·梅尔比建议下,离开城市,到巴黎以北9英里处的蒙莫朗西作画。在这个安静的小村庄里,他每天凌晨3点出发到森林作画,夜晚则在烛光下阅读卢梭的《忏悔录》。1857年8月,毕沙罗又搬到一个叫做拉·罗什·居庸的诺曼底小镇。小镇位于塞纳河开阔处,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都爬满了紫藤、红天竺葵、三色堇等。此前他在蒙莫朗西画的油画,风格与柯罗过于相像。在拉·罗什·居庸,他开始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再后来,毕沙罗回到巴黎,进入瑞塞画院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莫奈、阿曼德·吉约曼、保罗·塞尚、路德维克·彼耶特等人。在法国画家方坦·拉图尔的介绍下,毕沙罗在位于克利希路广场的格尔布亚咖啡馆,认识了比他小两岁的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并与之成为知己。当时,经常到格尔布亚咖啡馆光顾的画家的画室大都在巴迪纽尔街区,这些画家便慢慢形成了“巴迪纽尔团体”,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印象派”的前身。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在巴黎,毕沙罗还遇到了与他相濡以沫一生的姑娘朱丽·瓦雷。朱丽是毕沙罗母亲的仆人,一个葡萄园种植者的女儿。1860年,朱丽怀孕了。母亲无法容忍儿子爱上出身低下的女佣,她威胁朱丽离开,否则就不再给毕沙罗资助。毕沙罗和朱丽被迫从家中搬出。

为了节省开支,毕沙罗一家搬到拉·瓦伦·圣伊莱尔镇的一所农舍。当地村民、奶牛、小羊、干草堆、脸颊红润的年轻人、沧桑的老人、星期天穿戴整齐带着阳伞上教堂的农民……乡村的气息,让毕沙罗重新获得了活力。他开始用松软的粉笔和炭笔合起来轻轻地抹擦,素描的技巧得以精进。

1863年5月,两年一度的沙龙展如期举行。毕沙罗选送了三幅描绘乡村景色的画作。马奈送了《草地上的午餐》,美国画家詹姆斯·惠斯勒送了《白衣少女》,莫奈送了三幅描绘荷兰运河与乡村风光的作品,方坦·拉图尔则用浅灰笔触描绘梦境似的天空。

然而,保守的评审团让他们落选了。毕沙罗通过种种途径向当局抗议。拿破仑三世为平息风波,令美术大展的另外举行一个落选作品的沙龙展。毕沙罗由此赢得许多画家的尊敬。

这次事件让毕沙罗和莫奈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了,两人常常一起去咖啡馆,由此认识了同塞尚熟识的画家费雷德里克·巴齐耶、与巴齐耶共用画室时年22岁的奥古斯特·雷诺阿。1866年,毕沙罗又在此认识了法国画家爱德加·德加,德加公开称毕沙罗的作品为“真正的艺术”。

这样,毕沙罗周围就聚集了一群有共同理想的画家。

1864年的沙龙展上,毕沙罗在入选作品上写自己是柯罗的学生。但1866年,毕沙罗准备提交作品《冬日的马恩河岸》和《伊安老爹的房屋》,他带着画作又找到柯罗,仍然要署上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老师。不过,柯罗看到作品后指责毕沙罗画得呆板。这是毕沙罗与柯罗艺术之路分裂的开始。后来,毕沙罗逐渐倾向印象派的绘画技巧。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1867年,是毕沙罗作品高产的一年。这一年,他创作了《蓬图瓦兹隐修处风景》,虽然此画尚未构成毕沙罗后来伟大成就的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但毕沙罗绘画上的优点都已具备。画幅很大(151.4cm×200.6cm),所有细节严格地服从整体,形成形与色的统一。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画家兼批评家勒东(redon)评价这副作品事说:“他处理画面的技巧表现上一般化,但恰恰表明他的诚挚。毕沙罗先生以一片纯真之情观察事物。他能更生动地表现整体印象,这种印象因其质朴而富有力量。”法国作家埃米尔·左拉也在《时事画刊》上写道:“在毕沙罗的笔下,能聆听到大地深沉的呼吸,想象到森林生长时的力量……”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莫奈将几幅画寄存到毕沙罗的家中避难。1870年11月初,毕沙罗与妻子、儿子吕西安和女儿珍妮前往伦敦,住在同母异父的姐妹家中。这次避难,毕沙罗无法一同带走十几年来创作的作品。

在伦敦,毕沙罗与同样流亡于此的莫奈一起去大英博物馆,一起研究透纳、约翰·康斯坦布尔等英国画家的作品。流亡期间,毕沙罗觉得伦敦并不适合自己。他在给好友的信中说:“只有身处异乡才会感受到法国是多么美丽、博大和热情。这儿没有艺术,一切全是交易。”

普法战争一结束,毕沙罗一家就回到了法国。流亡的代价是沉重的,毕沙罗1500幅素描、草图和油画,将近20年的心血都毁于战火,幸存下来的只有40多幅作品。这间接导致了毕沙罗后来画风的转变。

不久,毕沙罗重新振作起来。他见到了熟悉和喜爱的天空、街道和巴黎郊外的树木,他以一种十分直接的感觉表现它们。在1870年之前他总画大幅画,现在他缩小了画幅,因为摆脱了对英雄主义的向往,更感觉到自身的朴实性格要与朴实的主题相称。他特别喜欢画消失在远方的道路。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比如在《卢孚西安的路》一画中,他以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画面的空间,运用了他偏爱的明暗手法。1872年,毕沙罗一家再次定居蓬图瓦兹,此后一直住了10年。

朋友们再次围绕在他身边,塞尚经常来拜访他,在他的指点下耐心地学习绘画自然。

1872年春天,沙毕沙、莫奈、德加等好友决定,自己来举办画展。德加、雷诺阿、彼耶特、布拉克蒙、阿曼德·吉约曼、塞尚等人都积极前来参加。

1874年4月15日,毕沙罗等人组织的独立画家协会举办了首期展览,展期一个月,30位画家共展出165幅画。共有3500人参观了画展。不过,只有几篇文章是赞赏这次画展的,更多的是谩骂和指责。一位批评家抓住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认为“巴迪纽尔团体”成员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在一片取笑声中,一个新名词诞生了:印象主义。

“巴迪纽尔团体”都不喜欢这个名字,但毕沙罗说:“难道这不是我们的画吗?我们画的不是印象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怎么称呼自己呢?我第一次被领进柯罗画室时,他就告诉我,缪斯就在树林里,我所画的就是伴随我的感受所看到的事物的印象。我们都是印象主义者,就让我们把这一名称看做是荣誉标记吧!”

此后,毕沙罗成为了“印象派”的真正领导者。

1876年,毕沙罗创作的《蒙特福构的收获》,成为了他最具印象派特点的杰作,而在《春天,蓬图瓦兹蔬菜园和开花的树》一画中,毕沙罗成功地保持了一个出色的构图,画面中无数斑杂的色点都没有妨碍其完整性。画面渗透着快乐、新鲜和春天的快乐气息。鲜花是白色的,夹杂着像天空般蔚蓝的阴影,天空仿佛也如鲜花盛开。

这几年,毕沙罗的创作力特别旺盛,但恰恰就是在这个时期,毕沙罗的生活特别困难。1878年4月,一直支持他的好友彼耶特去世了。此时,毕沙罗认识了保罗·高更。当时高更还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未完全投入绘画之中,他在经济上帮助毕沙罗,而毕沙罗在绘画上指导他。

1882年,第七届独立画展举行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自从这次画展之后,印象派画家的分歧更严重了,很难再组织起来。杜兰德-鲁埃尔提出要为在世的画家举办个人回顾展。莫奈是第一个展出的,第二个是雷诺阿,第三个就是毕沙罗。1883年5月1日,毕沙罗的个人画展开幕。那天恰好是官方沙龙展的开幕日,许多观者看完官方展又来到杜兰德-鲁埃尔画廊。毕沙罗展出了70幅油画,由于安装了煤气灯和反光镜,画展效果非常好。有杂志评论:“印象派画家继续展示他们的作品。继莫奈和雷诺阿之后,现在轮到了毕沙罗。毕沙罗是印象派先驱之一,从不妥协。

1883年,毕沙罗一家搬到埃拉尼,此后一直住了20年,直至终老。岁月流逝,“印象派”画家们的生活都在变化:塞尚成为大师,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德加的眼睛就要失明了;高更身体变得更差,身无分文;西斯莱的生活还过得去;雷诺阿陷入改变画法的困境之中……而毕沙罗则结识了一位新的朋友,他就是34岁的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

他是塞尚、高更、梵高、雷诺阿的老师、“印象派”的领袖,他的画作来进博会啦

文森特的弟弟提奥·梵高是一位颇有眼光的画商,他在画廊为毕沙罗组织了一次大型的个人画展,共展出毕沙罗的20幅油画和水粉画。他告诉收藏家:“毕沙罗改变了我们注视世界的方式。毕沙罗创造的美是不朽的。”

在提奥·梵高的经营下,短短时间内,毕沙罗不但经济得以改善,还能旅行到伦敦作画。提奥·梵高还为毕沙罗举办了包含1870年至1892年的71件作品的大型回顾画展,包括油画和水粉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毕沙罗的晚年,因为受困于眼疾,无法在户外作画。他偏爱的题材是巴黎街道、广场、房屋和大桥的风光。他经常租住酒店顶楼的房间,坐在窗边,窗外是广阔的景色,他便开始作画。他到法国北部的波尔多、鲁昂、新桥和勒阿弗尔、迪耶普等地进行创作。他技艺精熟,与年俱长,创作了《大桥,鲁昂》等不少非凡的画作。

1903年,毕沙罗在勒阿弗尔画了一套相当成功的港口风景后,11月初感到身体极度不适。11月13日,与世长辞了。

毕沙罗毕生都在创作。他说过:“如果我可以重新开始做一遍,那么我会走同一条路。”左拉说:“毕沙罗是我喜爱的一位艺术家。只要看一眼这些作品,就能了解创作这些作品的人,他有着严肃而正直的人格,不会说谎,在艺术上永远追求不朽和纯洁的真理。这位艺术家的美丽图画是正直人的行为……在他的画里,可以听到土地深处的声音……”

综合自:豆瓣、《卡密尔·毕沙罗传》

编辑:陈熙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