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諾搭上小米和理想,為“殺回”中國市場做準備?

作者:智閱汽車

近日,法國雷諾與中國的小米、理想就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展開洽談的一則消息,為雷諾重新殺回中國市場帶來了想象空間。

雷諾搭上小米和理想,為“殺回”中國市場做準備?

4月28日,據《歐洲汽車新聞》報道,雷諾已經與中國的理想汽車、小米公司就智能電動汽車技術進行洽談,與這兩家公司在技術方面的潛在合作打開了大門。

雷諾采購和合作夥伴關系主管Francois Provost在領英首頁上釋出的一篇推文稱:“公司CEO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與行業上司者進行了關鍵的對話,包括合作夥伴吉利和東風、主要的供應商,以及理想、小米這樣的新的參與者。”

在北京車展期間,搭上中國時下具備“潑天流量”的小米和汽車新勢力頭部的理想,這一系列的動作,很難不令人聯想到雷諾乘用車想要重新“殺回”中國市場的意圖。

保持與中國的聯結,雷諾的電動化清醒

近期,雷諾CEO盧卡·德·梅奧明确指出了一個問題,“歐洲目前面臨一個艱難的平衡問題,既要保護自己的本土市場,又要向中國汽車制造商學習。”他強調,中國在電動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軟體開發等方面确實領先于其他市場。

盧卡·德·梅奧說出這番話的背景,是此前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出口産品發起的一系列調查。汽車出口方面,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大陸銷量的增長是否受益于不公平補貼發起調查。對此,中國方面提出異議,并指責歐洲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雷諾搭上小米和理想,為“殺回”中國市場做準備?

今年3月下旬,盧卡·德·梅奧曾發表《緻歐盟的一封信》,表達了他對歐盟可能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的擔憂。他在信中提到:“完全對中國關上大門将是最糟糕的回應方式。”

從雷諾首席執行官的表态,可以看出雷諾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這也為雷諾與理想、小米乃至更多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打下了基調。

在雷諾和小米、理想洽談合作之前,雷諾已經與吉利控股集團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建立創新型合作夥伴關系,以加速雷諾的“Renaulution計劃”在中國和南韓實施。

2023年7月,雙方還進一步加深了合作,宣布共同成立一家動力總成技術公司,在全球範圍内研發、制造和供應先進的混合動力總成和高效的燃油動力總成。此前,雷諾集團首席采購、國際合作及公共事務福蘭透露,雙方基于吉利-沃爾沃緊湊型子產品化架構平台開發的首款量産車将于今年9月推出。

雷諾搭上小米和理想,為“殺回”中國市場做準備?

再加上此次雷諾與理想汽車和小米的洽談,無疑為其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布局增添了新的籌碼。同時,這些技術合作,或許也為雷諾未來的電動車業務進入中國市場奠定基礎。

重回中國市場,時機未到?

2019年4月,由于東風雷諾在中國汽車市場下滑的銷量及經營狀況,股東雙方拟對東風雷諾進行重組,法國雷諾拟将其持有的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東風集團,同時,東風雷諾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雷諾的燃油車業務,也自此退出中國市場。

之後,針對市面上關于“雷諾退出中國市場”的話題,雷諾方面做過多次解釋,強調雷諾今後在中國放棄的隻是傳統燃油車業務,發展重點将是輕型商用車和電動汽車。

言下之意,不做乘用車,不代表就完全退出中國。

除了與中國整車企業合作,雷諾還在與供應鍊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近日,盧卡·德·梅奧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制造商非常強大,整個中國生态系統都在為汽車産業的發展提供助力,這使得大量企業有機會參與進來。

雷諾搭上小米和理想,為“殺回”中國市場做準備?

在電池方面,雷諾已經于2021年6月與遠景動力公司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遠景動力耗資20億歐元在法國杜埃建設超級電池工廠,到2030年實作年産能24GWh,支援雷諾ElectriCity的電動汽車業務,雷諾則向遠景動力提供五年40-120 GWh動力電池訂單。

其中,今年2月,雷諾于日内瓦車展全球首發的全新電動車——雷諾5 E-Tech,就将由遠景動力生産電池。此外,雷諾也與甯德時代和欣旺達也有重要合作。

對于雷諾未來在中國的發展,雷諾中國董事長兼CEO蘇偉銘在2月日内瓦車展回應網通社時表示:“在雷諾的董事會層面,包括盧卡、福蘭和我在内,有一個共同的判斷,目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正在經曆一場很大的調整,現階段不是在中國做整車的合适時機,但這不意味着未來雷諾不會在中國做整車。”

為了加速電氣化轉型,雷諾設立了名為“安培(Ampere)”的獨立實體來實施電氣化戰略。按照福蘭所說,建立安培是雷諾電動化戰略的第一個關鍵點,這支團隊擁有堪比特斯拉或頂尖中國新能源車企的競争力。

雷諾搭上小米和理想,為“殺回”中國市場做準備?

由此來看,以電動車的名義回到中國整車市場,對于雷諾而言隻是時間問題。當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内卷至極,确實不是回歸的好時機。然而什麼時候才是最好的時機,目前尚未可知,但雷諾在電動化領域想要狂奔的激情是肉眼可見的,尤其是得到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汽車企業之間的内卷以及供應鍊快速發展的諸多靈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