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人對臘羊肉是執着的,此話的确不假。精心烹制的臘羊肉飽足感極強,有一種不可替代的醇厚和唇齒留香的回味,是樸實豪爽的西安人最鐘愛的美食。
說起這臘羊肉,更是有一段傳奇的佳話。相傳唐代詩人李賀對臘羊肉情有獨鐘,其死後,夫人鄭氏悲痛欲絕。一夜鄭氏夢見李賀對她說:“我今為神仙宮的人,夫人莫要懷念,隻希吉日供臘羊肉一食,則願足矣。”雖說野史不可信,但是臘羊肉的美味令人如此回味,也可從李賀對臘羊肉的迷戀中窺知一二。對于鐘愛臘羊肉的西安人來說,西大街的老童家臘羊肉店是必然光顧的。
老童家臘羊肉店自清乾隆年間開始經營臘牛羊肉,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曆史。其店鋪門口有一個大金字招牌,寫着“辇止坡老童家”。您可别小瞧這款匾,它可謂大有來頭。
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帝怆惶出逃。避難西安的一日,她坐禦辇經城内橋梓口坡道廣濟街,忽然飄來的一陣肉香讓她口齒生津。太後忙喚停禦辇,問随從:何處美味?答:鋪裡煮羊肉。詳問方知,此香味來自老童家臘羊肉。太後饞涎欲滴,差人購買,品嘗後頓時覺得其肉馨香溢口,回味無窮,連連稱贊:“此肉色味俱佳,乃民間之佳品,若能賜匾永志,定可俯沐萬世”。當時廣濟街至城隍廟路成坡勢,又是在坡前停辇,慈禧便命兵部尚書趙舒翹之師邢庭維手書“辇止坡老童家”六個大字,制成金字招牌,賜挂于老童家店首。從此“辇止坡老童家”的臘羊肉就名揚古都,馳名中外。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有“海外關系”的西安人都會在逢年過節時選購幾封包裝精美的臘羊肉郵寄到國外,傳遞着對親人遙遙的思念。1982年,老童家臘羊肉被評為陝西省優質産品;1984年,榮獲國家商業部優質食品稱号;1999年,被國内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号榮譽;2004年,被中國商業聯合會納入會員企業。
時至今日,老童家臘羊肉依舊是聞名遐迩的美食,甚至是很多旅行者打卡西安的必來之地。味道好的食品選料一定有講究,老童家羊肉就是選用新鮮肥羊,宰殺後配以青鹽、芒硝、八角、桂皮、草果、花椒、小茴等調料,将羊肉皮面相對,折疊排放在大缸内,添入井水,撒進青鹽、芒硝,腌2-5天。煮肉也是有講究的,先将秘制老鹵湯倒入鍋内(100多年的老湯),加入等量清水,放人調料包,用旺火燒開後再酌加青鹽,把腌好的羊肉放入湯内用重物壓緊,改用小火焖煮3-4小時。成品肉紅亮美觀,膘白如玉而不膩,肌紅如霞而不膻,香醇可口,味美餘長。
無論是淩冽的清晨,還是疲憊的深夜;無論是炙熱的盛夏,還是寒冷的嚴冬,西安人都需要一份美味的臘羊肉,胃裡才能得到滿足。另外,冬天吃羊肉還滿足了健康的需要,天冷了人體比較虛弱,羊肉性溫味甘,既可食補,又可食療,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