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洞見ciyu
前怕狼,後怕虎,人到中年膽如鼠。
魯迅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
陶淵明像隐士,李白像谪仙,都可望不可即,我們徒有羨慕的份。
唯獨杜甫,會為一家生計發愁,會為事業奔波不已。
看他的人生,讀他的詩,你會覺得,杜甫就是身邊的某個中年人。
01
在古代的星宿中,有一顆叫參星,還有一顆叫商星。
它們一出一沒,此起彼落,永遠不會同時出現在同一片天空中。
公元759年,已經四十多歲的杜甫,在與少年時代的好友衛八處士見面後,借這兩顆星宿,感慨人生的聚少離多。
一生知交零落,是杜甫颠沛流離生活的真實寫照。
杜甫視李白為偶像,他們曾一起飲酒賦詩,一起通路隐士野人。
離别之際,兩人還互贈了詩篇。
可惜之後,兩人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再也沒有見面過,杜甫隻能在一首首詩中寄托高山流水之情。
杜甫與岑參也是相交甚笃,一個仕途坎坷,求官無望,一個30多歲仍一事無成,相似的命運讓他們有許多共同話題。
後來,杜甫在成都落腳,岑參被貶嘉州當刺史,多年不見的他們已經約好把酒言歡,卻因突發叛亂,賊寇當道,錯過了這一生中最後一次相見的機會。
杜甫與高适從長安一别後,數十年未曾謀面,兩人再次聚首時已然兩鬓生白。
歲月輪轉,杜甫與一個個朋友走散在人海裡,走失在人生的岔路口。
就如米蘭·昆德拉所說的,“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
少年時,天涯何處無知己,很快就能結交到新友。
等到人至中年,下車的人漸漸比上車的多了起來。
因為工作上的繁忙勞碌,再沒有那種閑情逸緻去小酌一杯,隻能匆匆寒暄幾句。
因為被家庭瑣事拖住,約好相聚的日期一再耽擱,最後何時碰面也不再啟齒。
漸漸地,好友之間就淡了聯系,沒了羁絆。
張小娴曾說:“離别之後,明日我們還會相見嗎?明日,也許是天涯之遙。”
山一程,水一程,中年是一個聚散不定的年紀。
留下的知己,且行且珍惜,離開的舊交,舉杯遙祝他們平安喜樂,願還有歸期。
02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這樣形容中年人的生活:“一睜眼全是要依靠他的人。”
人到中年,外有人情世故,内有柴米油鹽,件件都得費神操心。
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樁樁都是天大的事。
少年不知愁滋味。
二十歲的杜甫鮮衣怒馬,遍覽山河,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
等結婚有孩子後,生活這座大山陡然橫亘在眼前。
在長安的十年中,米價昂貴,日子過得非常拮據。
因為無力擔負起房價,他隻能一次次搬家,最後遷到都城的荒涼郊區。
因為米缸無顆粒,妝匣無金銀,全家是飽一頓,饑一頓,孩子們面黃肌瘦,未滿周歲的小兒子,甚至因為饑餓而夭折。
輾轉漂泊成都的那段日子,一家子也是過得頗為凄涼。
在親朋好友的接濟下,他們開辟一個小菜園子,妻子楊氏日出而作,施肥澆水打理着一畝三分地,日落之後,她借着米粒之光,縫補着破了又破的衣裳。
在浣溪邊,他們還搭建了一所簡陋的茅屋,每逢寒風呼嘯,大雨瓢潑時,大人和孩子們冷得徹夜難眠。
面對相随相伴的貧窮、饑餓和疾病,身為家庭頂梁柱的杜甫終日憂心忡忡。
一千多年後,杜甫的生活照進了現實。
我們這些中年人仍然跟杜甫一樣有千般愁,萬般苦。
我們會因老人每次的身體抱恙,而提心吊膽;
孩子的學習,得百忙之中步步緊跟;
面對房貸車貸的壓力,眉目難以舒展……
俗話說:“前怕狼,後怕虎,人到中年膽如鼠。”
肩扛千鈞重,我們每一步走得小心翼翼,經不起絲毫的折騰。
每一天都努力拼命着,隻為護家人周全。
03
北島的寫過一首詩《波蘭來客》:
“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年輕時,杜甫也有夢。
他自負學富五車,結交的都是峨冠博帶的儒士,希望成為一代大家。
他有治國平天下的濟世理想,想效仿堯舜,再使民風淳樸。
等到一頭紮進社會裡時,年少時的那一場夢碎了一地。
天寶六年,唐玄宗讓有一技之長的人到長安應試。
落榜過一次的杜甫,也參加了這次考試。
當時的權相李林甫親自去遴選考生。
他生怕不懂事的讀書人揭露他的失職,也擔心新進的考生不能為他所用。
是以,自編自導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讓所有的士子全部落選。
科舉之路行不通,杜甫四處奔走,贈詩獻賦,以求得到權貴舉薦。
可惜的是一次次折腰,換來的是一次次的希望落空。
後來,皇帝授予杜甫一個河西尉的小官,負責司法捕盜、征收賦稅。
因為這職位得經常拜迎長官,會因為催租稅而鞭打百姓。
杜甫心有傲氣,不願意委身這種職位。
朝廷又讓他管理門禁鎖鑰。
這次,四十四歲的杜甫沒有再任性地拒絕了。
他無奈歎了口氣,為生計接受了這無用之職,以“少陵野老”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一事無成。
理想抵不過碎銀幾兩,傲骨值不上糙米三鬥。
王小波說:“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這句話寫的是杜甫,也是我們。
少年時,以為所求必有所得,等到年紀漸長,發現經常事與願違。
不是所有努力,都指向成功;拼盡全力,也可能是一場空。
許多人的生活就像毛姆說的:我用盡全力,過着平凡一生。
我們不可避免會失落,我們終究與年少時的立志背道而馳,終究活成了庸碌的普通人。
▽
讀杜甫,讀的是一個時代的苦難,讀的是一個中年人的悲歡。
人不到中年,不知人間苦。
以前我們不懼歲月颠簸;如今覺得現世安穩可貴。
以前我們談的是夢想,如今我們懂得了樂天知命。
但就如三毛說的,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它不同的風景。
當你站在人生半山腰,你會看到另外一種曼妙,那是時間沉澱下的成熟,世事打磨後的通透,直面苦難的氣度。
無論年紀幾何,生活從來都是有苦有甜。
點個贊吧 ,願所有中年人,找到屬于自己的清歡,活得從容、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