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本文作者:李嘯天

追光動畫将大唐氣象撕碎揉入電影,這當然是一件大好事。在去電影院裡看《長安三萬裡》時,發現坐了很多小朋友。說明各位家長還是很希望能夠帶孩子看一場文化盛宴的。

《長安三萬裡》的整體打分還算可以,豆瓣打分8.1分,值得一看。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不過,有幾個地方的曆史錯誤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就來碼一碼吧。

第一個,來說說影片中對于李白的描述,抹黑程度太大了,最不能忍的是将李白描寫成了商人之子,而且是贅婿,靠媳婦上位。

這個實在是天大的誤會。

将李白認作是商人之後,基本上源自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一書,以及陳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問》一文。郭認為李白是商人之子,而杜甫則是貧困子弟;陳則認為李白是胡人之後,是胡商改姓。

先說郭說。要知道《李白與杜甫》出版于1971年,那可是文哥高峰期,那時一切政治先行,沒有純粹的學術研究。當時的曆史學家不是被打成“佑派”在勞動“改造”,就是被說成是什麼“反動學術權威”在遭受批鬥。即便因為各種各樣原因沒受到沖擊的學者們,也都是驚弓之鳥根本不敢随便說話,更别提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出來還出版成書了。郭沫若在文哥初期也受到了沖擊,之後就夾着尾巴做人,甚至靠獻媚求活,這一點至今被很多人诟病。這樣的時期這樣的郭沫若,他還有幾個膽子去發表純粹的學術研究成果?還不是為了谄媚,為了讨好上峰,他所謂的學術判斷與認定,是服務于政治的要求的,符合當時批李揚杜的氛圍,當不得真。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非學術環境下的非常之論,不必當真。可是,偏偏有人當真了,而且影響至今,現在的人還繼續信,就挺悲哀的。隻能說文哥餘毒,危害至今。嗚呼!

還有,李白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碎葉城的論斷,也出自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李白的先祖曾被流放碎葉,倒不是郭若沫的原創,而是為李白修墓碑的範傳正記載的。範傳正的父親範惀(因惀沒有相應的簡體字,常被誤傳為範倫),是李白的舊交,範傳正說“常於先大夫文字中,見與公有《浔陽夜宴詩》”。可惜的是,這首詩沒有流傳下來。但李白作有《尋魯城北範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範置酒摘蒼耳作》,這裡的“範居士”就是範惀,李白說“忽憶範野人,閑園養幽姿...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很好地描繪了兩人之間的感情,相逢在一起一玩就是10天。而且,杜甫也寫有《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隐居》,實際上是同一件事,就是李白、杜甫、高适同遊梁宋時期發生的事,他們一起去尋找範惀,把酒言歡,“作十日歡”。《唐詩雜記》裡也說杜甫的這首詩與李白的這首寫的同一件事,杜甫詩曰:“入門高興發。”李白詩曰:“入門且一笑。”杜甫寫道:“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李白詩曰:“遠為千載期,風流自簸蕩。”不同的詩,辭意卻非常相似,應當是同一時間所作,寫的是同一件事。“範居士”與“範十”,都是指的範惀。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李白去世之後,範惀的兒子範傳正懷着對李白的仰慕之情,決定要厚葬李白,為他立碑豎傳。于是,他多方打探,尋求李白的後人,于是找到了李白的孫女,但是從這個孫女那裡發現了李白的兒子李伯禽手寫的一段李白的家譜,可惜範傳正拿到手時紙張已經壞了,缺了很多字。這些都被他寫進了《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這也是有關李白身世最直接的記載。李白去世後,葬于當塗縣南十裡之龍山東麓,身為刺史的範傳正連同當塗縣令諸葛縱,将李白墓由龍山遷葬青山。《唐左拾遺林學士李公新墓碑》的碑文是範傳正親自撰寫的,也是可信的。碑文真實地記述了李白墓由龍山遷葬青山的經過及原委,記載了李白的出生地、家世、晚年及其身後的境況,反映了李白一生的思想、經曆及其性格特征,對于研究李白其人及其詩歌創作風格的形成與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碑文裡說:“(李)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牒。公之孫女搜于箱筐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國朝以來,漏于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卧雲林,不求祿仕。”

這裡有兩個點,其中之一就是祖籍。李白詳細的祖籍已經沒有了,“絕嗣之家,難求譜牒”,但碑文明确記載了李白先祖曾居住過碎葉,後來直到神龍時期,也就是武則天當政時才遷到了四川廣漢。

問題來了,碎葉到底在哪裡?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郭沫若說,這裡的碎葉是位于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然後被當成了定論。其實,李白先祖流放的地點,本身存在較大争議。至少有三種說法:一是新疆哈密碎葉,二是新疆焉耆碎葉,三是中亞碎葉。從現有證據來看,李白先祖被流放中亞碎葉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因為隋代時中亞碎葉并不在中國版圖内。隋朝廷流放罪犯,怎麼會流放到國外?關于這點,早就有人提出以郭沫若的學問,不可能不知道新疆哈密碎葉。可郭沫若在自己的文章裡卻隻提中亞碎葉和焉耆碎葉,而且重點突出了中亞碎葉,這顯然是有意為之。

為什麼郭要這麼做?實際上還是出于政治需要。《李白與杜甫》出版于1971年,而1969年發生了“珍寶島事件”。那一時期,中國與蘇聯正陷入大論戰之中,關系極其緊張,雙邊關系将至冰點,軍事對峙一觸即發。中蘇的對抗除了邊境的軍事對峙外,還有不斷更新的“口水戰”。中蘇“口水戰”中有一條是中方指責蘇聯及其前身俄國侵略成性,在清代和民國侵占大量中國領土,其中就包括古代被我們稱為西域的地方。蘇聯則反唇相譏,說西域根本就不是中國固有領土,而是侵略所得,并以清朝的乾隆皇帝把西域稱作“新占疆土”作為證據。

這種情況下,郭沫若提出李白所出生的碎葉位居中亞,當然具有重大意義,是“西域自古以來屬我們固有領土”的鐵證,是足以給“蘇修”重要一擊的“武器”,是以立馬就得到了中央的蓋章認定。不過,以現在的眼光再去看,就這可以明白,李白出生于“碎葉”,是政治需要。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是以,從純學術的角度看,李白出生的碎葉,到底是中亞還是新疆,起碼應該存疑,不可笃信郭沫若。

《唐左拾遺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裡還提到,李白是“涼武昭王九代孫也”。啥意思?這可是妥妥的官宦之後。郭沫若說李白是商人之後,政治意圖是往階級論上靠,大唐的商人基本上屬于小資産階級,而宦官之後起碼也是地主階級了。郭沫若說李白是小資産階級,明顯是想贊李白,算是在為他進行開脫。

至于陳寅恪所提的李白家族是西域胡商的說法,更加難以讓人信服。畢竟,李家是從漢族統治的重心被貶谪到西域去的,漢族的血統自然是一直都有的。至于在西域生存的過程中,與西域女子進行通婚,加入了西域血脈,那倒是可能的。但并不能是以就說李白是胡人,而否定了他身上一直流淌的漢族血統。

關于李白的家世,還有李白同時代魏颢的《李翰林集序》和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可以資證。魏颢是李白的朋友兼“粉絲”,《李翰林集》是李白親自委托魏颢整理的,也是李白在世時唯一的個人詩集,李白肯定看過《李翰林集》。而李陽冰也不隻是李白好友,還是李白名義上的族叔,他是李白晚年投靠并依托的人,并在李白去世前接受李白囑托整理其作品而內建《草堂集》。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草堂集序》裡提到,“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谪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歎焉。神龍之始,逃歸于蜀,複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兩文的意思,都是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李暠是五代十六國時期西涼的建立者,自稱是西漢将領“飛将軍”李廣之後,世為西州大姓。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也号稱祖源為李暠之後,并追封李暠為大唐的“興聖皇帝”。是以,追溯淵源的話,李白一家和李唐宗室要算出于一門。

可事實上,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在代北武川鎮出生,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區武川縣,北魏末年著名的六鎮邊民大起義其中之一。李虎一家好幾代都是武川鎮的草莽武人,和隴西成紀從來沒什麼關系。是以,唐朝宗室硬攀附李暠,本身就是無理的。李白是否攀附,因為“難求普牒”,已無法考證。

起碼,大唐朝廷是不認的,在天寶元年,唐玄宗下诏(《命李彥允等入宗正籍诏》)讓李暠後裔中的绛郡、姑蔵、敦煌、武陽四支編入宗正寺,算是認可他們為李唐皇室的金枝玉葉,偏偏李白家族沒有通過稽核,被排除在外。要知道李彥允與李白也是老相識,李彥允是李白的從祖(祖父的兄弟)。李陽冰《草堂集序》裡記載“天子知其(李白)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于齊州紫極宮。”就是說李彥允當時任陳留采訪使,李白離開長安去陳留投靠他,并在他的介紹下,加入道教。這麼鐵的關系,李彥允都不認可李白是李暠之後,沒有帶上他一起列入正籍,還能說什麼呢。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但李白依舊自認自己是名門之後,他在三篇詩文中談到了自己的家世。

其一,是李白在名作《贈張相鎬二首》其二中介紹自己家世:“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将。”

其二,是李白在他的《送楊燕之東魯》這首詩中說:“我固侯門士,謬登聖主筵。”

其三,是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叙述過自己的家世,文曰:“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這裡的金陵不是後來的南京,而是西涼的建康郡,有人說是“金城”(蘭州古名)之誤。

按李白自己的說法,自己身出名門,是隴西氏族子弟,固侯門士,是李廣之後。但是李白隻提遠祖,不提近宗,看來還是隋時被流放到碎葉時的罪名一直沒有得到翻案。是以他們一家搬遷到綿州也是偷偷入境,“潛還廣漢”(《唐左拾遺林學士李公新墓碑》),“逃歸于蜀”(《草堂集序》),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認可。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範傳正提到李白的父親名叫李客,也有記載是李克。範傳正還說李客沒有當過官,“高卧雲林,不求祿仕”。

但是,《舊唐書·李白傳》裡又明确記載:李白“父為任城尉,因家焉”。也就說李客在任城(濟甯)做了縣級幹部(縣尉),于是全家搬遷到了那裡(因家焉)。

也正是任城期間,李白與杜甫、高适結識,并一起遊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也是在任城周邊,通過李白的詩文,以及其他詩人的詩文,可以看到一個龐大的李氏家族。

《長安三萬裡》裡高适被稱為“高三十五”,而李白,在唐朝詩人口中被則稱為“李十二”。杜甫有《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隐居》《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等詩, 唐賈至有《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詩,崔宗之有《贈李十二白》詩。之是以被稱為“十二”,是李白在李氏家族中同輩之間的排序為十二。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上面說過,他的從祖李彥允在陳留(開封)任采訪使。除此之外,李白詩集中有一首《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詩題中稱呼的“任城六父”, 顯然就是李白的六叔父。這至少證明他的親叔父曾經在任城擔任縣令,當時六叔父的任期滿了,要回京城述職,李白在宴會上為他寫詩餞行。

此外,李白的兄長李明府在中都(今汶上)當縣令(《别中都明府兄》),族弟李凝在單父(今單縣)當主簿,從祖在濟南當太守,近世族祖李輔在魯郡(今兖州)當都督,都有明确的記載。李白在山東時也寫有《魯中送二弟赴舉之西京》、《送族弟凝至晏堌單父三十裡》、《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等詩,分别提到了李凝、李之遙、李沈、李幼成等等。

李氏家族如此龐大,為官為宦者良多,李白夾在其中,自然不是什麼落魄子弟,也不是商人家庭,而是官二代,是大家之子。這一點,必須要為李白辨正一下,嚴肅批評下《長安三萬裡》裡的設定,大大矮化了李白。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好吧,這文章越寫越長了,實在是抱歉。

接下來再說一下李白身為贅婿的問題,看看他是否借助媳婦之力往上爬。《長安三萬裡》再三拿這個說事,說落李白,實不應該。

李白的感情經曆是一生先後娶過兩次媳婦,然後私情又有過兩次。第一段婚姻發生在李白27歲時。在古時,男子一般16歲就開始結婚了,李白27歲還沒有婚史,已經算是大齡剩男了。不過在詩壇上,他已認識了蘇颋、岑參、孟浩然、李邕等一幫名流,地位蒸蒸日上。在揚州,他認識了孟少府,李白也稱呼他為“孟贊府”“維揚孟公”,盡管名字沒有流傳于後世,但他對李白的幫助卻非常大。

李白一生數次“下揚州”,第二次來揚州時,生了一場病。處在困境中的李白,得到了“孟少府”的幫助。大名鼎鼎的《靜夜思》,就是李白病中寫于揚州的。孟少府對李白的幫助,至關重要的是幫他找到了媳婦。那就是前朝高宗時期的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因為許圉師的兒子曾在中宗時做過員外郎,與孟少府的父親一同共過事。是以,許家與孟家是故交。那時候,許圉師早已亡故多年,許員外也已辭官歸鄉,但許家的姑娘年齡已到26歲,卻依舊待字閨中。唐時女孩一般15歲就開始出嫁,許家姑娘在家待了這麼久,許員外自然非常着急。于是,孟少府牽線為李白做媒。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李白,由此做了贅婿,将家安置到了安陸,倒也不假。許氏為李白生了一子一女,兒子叫李伯禽,女兒叫李平陽,兩人的關系倒還是不錯的。做贅婿,感覺當然不好,李白在《少年行》裡就吐槽過:“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這段婚姻維持了12年,但李白更多時間花在在外周遊交接名流之上,真正在安陸的時候不多。為此,李白還滿懷愧疚地為許氏寫下了《贈内》一詩: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太常妻”典故出自東漢周澤,意思是夫妻感情不好,不同居。)

詩意就是我喝酒爛醉如泥,真對不住你,你嫁給我就跟守活寡一樣。這些年李白一直屁股不着家,盡管沒能做上官,但也認識了賀知章、玉真公主等一大票權貴,打出了“谪仙人”的名号,還跟唐玄宗搭上了關系。

許氏去世後,李白帶着一對子女來到了任城,投奔親戚,并在那裡定居下來。在這裡,李白首先遇到了一個劉氏,鬼混了一段時間後分手。然後又結識了一位山東婦人,媾和了一段時間,為李白生了一個孩子李頗黎。再之後,李白才迎娶了唐中宗時期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再次入贅。

不過,盡管李白兩次入贅,卻并沒有受到過太多蔭護。因為,迎娶許圉師的孫女時,前朝宰相已去世多年,李白嶽父的社會地位也一般。而再次入贅的宗楚客,則是一個著名的奸臣,因為陰附武三思、韋後而被唐玄宗所殺,名聲臭不可聞。李白入贅宗家時,宗家已随宗楚客的被殺而徹底沒落。李白,要想靠媳婦家的力量,扶搖直上,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是以,《長安三萬裡》裡多次拿李白入贅來說事,其實不必。

甚至,李白将自己的子女李伯禽、李平陽留在了山東,在伯禽生病之後,連宗家都拿不出錢來為其醫治,還要靠宗氏賣掉自己的首飾才湊夠錢給伯禽治病。

而且,當李白政治上站錯了隊伍,晚年屁股坐到了永王李璘那一邊。作為永王旗下最具名望的人,當永王兵敗失敗後,李白自然難以逃脫。按律,李白當斬。

《新唐書》記載,李白被朝廷列為從逆重犯,“當誅”,定成死罪。大将郭子儀深知李白隻是個不谙世情的書生,絕非有心叛逆之人,出手搭救,“子儀請解官以贖”,請求以自己官職為李白贖罪,唐肅宗看在郭子儀的面子上,把李白流放夜郎。

這期間,郭子儀的出手搭救,就有宗氏的功勞。李白被俘之後,自己寫了《送張秀才谒高中丞》一首詩,這高中丞就是高适。但是,高适并沒有搭理他。甚至,宗氏親自去高适府裡拜訪,高适都閉門不見。所幸的是,宗氏四處奔波求救,活動了江南宣慰使崔渙、禦史中丞宋若思、安西軍副元帥的郭子儀等人,最終靠郭子儀出手,才被肅宗放了一馬。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李白被貶夜郎時,宗氏和他的弟弟宗璟前往送行,李白還寫了一首《竄夜郎于烏江留别宗十六璟》詩,以示感謝。

總而言之,李白的兩次入贅,在感情上都還不錯,尤其是宗氏,對她相當好。但是李白并沒有受到太多翁婿照顧,無論是宰相許圉師還是宰相宗楚客,都沒有幫上李白什麼忙。李白的一生,折騰來折騰去,都是靠自己。

是以,《長安三萬裡》犯的錯,實在是過于離譜了。而且,類似的錯誤還有很多。

影片中中晚年的李白,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離大家心目中的李白,也相差甚遠。大家記憶中,張狂倨傲的李白,還是《妖貓傳》裡盡管驚鴻一瞥,卻風流占盡的李白,由辛柏青飾演,才最為傳神。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至于《長安三萬裡》,盡管李白在海報上占據了C位,其實一副憂國憂民模樣的高适才是整個故事的正主,是男一号。至于李白,唐詩迷們表示不認,還是歇了吧。

為《長安三萬裡》挑刺:李白可不是贅婿那麼簡單,而是官二代

預告,下一篇的題目是:《高适才沒有搭救李白,他救的是杜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