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社交網絡》主演傑西也是作家,他說寫作讓人快樂

作者:澎湃新聞
專訪|《社交網絡》主演傑西也是作家,他說寫作讓人快樂

傑西·艾森伯格

“口?”傑西·艾森伯格指指自己的嘴巴,然後指着紐扣說:“扣?對嗎?”在被問到此次上海之行有沒有學會什麼中文詞彙的時候,傑西用他标志性的萌萌神态對澎湃新聞記者展示了他剛學會的中文單詞。

六月下旬,美國演員、劇作家傑西·艾森伯格來到上海,此行主要是受邀參加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及宣傳他的短篇小說集《吃鲷魚讓我打嗝》(bream gives me hiccups)的中文版,是以,傑西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幽默小說家。

傑西為《吃鲷魚讓我打嗝》中文版專門寫了一篇緻中國讀者的序言,标題叫“發現肉”,這個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的标題源自2005年他45天的中國之行中學會的第一句中文:沒有肉。在那次旅行中,傑西去了重慶、昆明、麗江、大理、桂林等城市,作為一個素食者,他嘗試用“沒有肉”熱情地和當地人溝通,但他無奈地發現,沒有人聽得懂他在說什麼。那次旅行快結束的時候,傑西參加了一個中文口語班,學習了中文的四聲。

十多年過去,傑西對于中文四聲的掌握似乎沒完全荒廢,因為他的“口”和“扣”基本聲調準确,但傑西還是感歎說:“讓我意識到,你們的腦子一定比我們的更複雜,才能轉化那麼這麼多的字,這麼多的意思。”

講到對上海的感受時,傑西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城市有那麼多龐大的市中心。拿紐約來說,中心是時報廣場,以它為中心,紐約的其它部分向四周延伸。但是上海有好多個中心,我終于了解為什麼上海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還有一點就是上海有很多地方比美國任何地方都古老,比紐約曆史久,但有的地方又像紐約一樣發達、後工業化。”

傑西·艾森伯格以《社交網絡》中的臉書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一角為全球觀衆熟知,除了拍電影、寫劇本之外,他還長期給《紐約客》《麥克斯韋尼》等文學刊物供稿,而這本《吃鲷魚讓我打嗝》是他首部短篇小說集。雖然叫短篇小說集,但其實集子裡的多數篇目并不像我們一般認識的短篇小說,而更像是幽默故事,許多篇章還采用了書信體、短信、郵件體等形式。

借着傑西來滬宣傳新書的機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對他進行了專訪,聊了聊這本透着傑西風格的短篇小說集。

專訪|《社交網絡》主演傑西也是作家,他說寫作讓人快樂

《吃鲷魚讓我打嗝》(bream gives me hiccups)中文版

對話:

不在意是不是有人會讀我的東西

澎湃新聞:第五章裡,你處理了所謂後性别主義這個問題,你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後性别主義的人嗎?

傑西:我很熱衷于成為一個所謂的後性别主義的人,因為我不是。對我來說,後性别主義的男人意味着拒絕那些很大男子主義的刻闆印象,可能我會把自己稱作是後性别主義的中間路線。因為我生來沒有這些特質,是以我很想有這些特質,是以我會退回到原初的性别規範。

澎湃新聞:這是你希望向你的粉絲們呈現的風格和形象嗎?

傑西:不是,是呈現給我自己看的風格,然後最後的效果就是弱弱的。

澎湃新聞:你經常給《紐約客》等文學雜志撰稿,文學創作對你來說完全出于玩票還是你有某種文學上的抱負?

傑西:我不把寫作當成我謀生的一個職業,我覺得我非寫不可的時候就會寫。我也不認為這是某種雄心,我也不覺得寫作很難。就好像昨天晚上我花了兩個小時把過去一周的感想寫下來,我會寫是因為如果我不這麼做我就活不下去。我也不在意是不是有人讀我的東西,我寫就是因為寫作讓我快樂。

澎湃新聞:平時拍戲那麼忙,你是怎麼有那麼多時間來寫作的?

傑西:我覺得大衆有的時候誇張了演員在拍戲這個事情上花的時間,隻是因為演員的工作是公共性的,你最後能看到我的工作,而我看不到你的工作。在你看來,我可能花費的精力要遠遠超過你,但實際上可能是相反的,你可能每天都在工作,但我可能一年裡隻有六個月是在拍戲。

專訪|《社交網絡》主演傑西也是作家,他說寫作讓人快樂

喜歡悲喜交加式的寫作和表演

澎湃新聞:《室友偷走了我的拉面》那章裡你用了很多的尾注,這是出于什麼考慮呢?

傑西:我讀了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的書之後,我覺得如果這個年輕女性用一些很高端的技巧來寫一個很低端的東西的話會很有趣。她談的是肥胖的人,是長得醜的男孩女孩,但她用的是很陽春白雪的文學技巧,這種技巧你可能隻有在學術寫作中會使用,或者像華萊士這種腦回路和常人兩樣的人會這麼用。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很喜歡華萊士。我是個素食者,他寫過《思考龍蝦》(consider the lobster)這本書。我喜歡他寫的東西,他是那種作家們會很喜歡的作家,但對讀者來說有時候讀他的東西就會有點頭疼。當然他死得很慘,你把世界看得這麼透徹,你怎麼可能不抑郁?

澎湃新聞:在這個故事裡,你寫到女主角因為教授讓學生們闡述女性割禮的好處而覺得受到了性騷擾,但她又很沖突地喜歡上了那個教授,如果你在metoo運動風起雲湧的今天來寫這個故事的話,你會不會覺得有種道德壓力?

傑西:我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去寫,但并不是因為我覺得我寫的東西是錯的,隻是因為說當全社會都在讨論這個事情的時候,你沒法以其它方式來讨論這個事情。就好像當一個棒球體育館裡發生了一起槍擊案的時候,那個節骨眼兒上你沒法用很诙諧搞笑的方式去寫一首關于棒球的歌。

我自己對于性侵這樣的議題很敏感,我和我妻子以及我嶽母在過去的十五年裡一直在做和家暴庇護所有關的事情。

澎湃新聞:我注意到有許多讀者都說他們很喜歡第一章,就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給不同的飯館打分,語調很幽默,但慢慢你又能讀到原來男孩的媽媽其實正在為離婚所苦,你把一種趣味性和讓人難過的東西混合在了一起,為什麼這種混合對你很有吸引力?

傑西:我希望因為這種手法獲得贊賞,但這裡面有個文化因素,對于很多壓迫人類的文明來說,他們都會以喜劇的方式來表演悲劇,這是一種應對機制。你會拿你悲慘的處境開玩笑,來應對它。

就像卓别林演一個流浪漢的時候,他是以喜劇的方式去表現的,我當然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我覺得我喜歡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它會提醒我要以幽默的方式去面對悲劇。

如果你隻是寫笑話,就會顯得淺薄,但你如果隻寫悲傷的東西,又顯得像個小青年一樣無病呻吟。是以我覺得這種悲喜的混搭更有創意一點吧。

澎湃新聞:你覺得最好的表演是不是也是這種悲喜交加的混合?

傑西:我喜歡的表演嗎?喔,是的,我喜歡瑞奇·熱維斯在《辦公室》裡的表演勝過馬龍·白蘭度的表演,他的表演非常了不起,非常有趣,但又有一種讓人難以想象的悲傷。馬龍·白蘭度當然很棒,但隻是不吸引我而已。

澎湃新聞:講到寫作和表演的關系,你在一個訪談裡講到最壞的角色也有其善良之處,而演員在演這種反面人物的時候,其實是把他們當英雄來演的,對你來說,寫一個反面人物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

傑西:是的,我在寫一些很壞的人物的時候,我覺得對于一個演員來說,這些人物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們的那種嫉妒、寂寞等情緒是我們普通人共通的,我認為除非是那種毫無感情的心理變态,大多數壞的行為都來自于一些悲傷的情感,如果我們對這個人多一些了解,或許更能了解他的所作所為。

我喜歡演這樣的人物,就是一開始你覺得人物太可怕了,但到最後他會讓你感到難過悲傷。我有一個新戲講的是一個六十歲的女人,那是一個非常自私可怕的女人,但我希望看到最後,觀衆可以給這個人物一個擁抱,然後把她帶回家。

我不是伍迪·艾倫的接班人

澎湃新聞:就幽默風趣的寫作風格而言,你覺得你和伍迪·艾倫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傑西:我想觀衆看到他電影裡的人物的時候,會覺得天啊,這個人真是太神經質了,但對我來說那就是一個完全正常的人而已。我覺得正常,别人覺得神經質,這或許是因為我跟他(伍迪·艾倫)之間有些共通之處。我會那麼看待這個世界,因為我受他影響。

澎湃新聞:有很多觀衆會說傑西·艾森伯格是伍迪·艾倫的接班人,你自己怎麼看?

傑西:我認為這不可能。因為在那個時代,他是一個先鋒,那時在主流娛樂圈裡,很少有像他這樣的人,當然現在不同了。是以,我不可能成為某個已經存在的領域的先鋒,我是他的成就和作品的受益者和接收者。我覺得我很幸運能追随他的腳步,而不是創造什麼新的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