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作者:小琦侃侃談

楊振甯、華羅庚、鄧稼先這三個名字,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們三人分别在實體、數學和核實體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能夠名列教科書的學界泰鬥。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可是,鮮有人知的是楊振甯的父親楊武之是華羅庚的恩師,同時也是鄧稼先父親的摯友,而楊武之本人也是中國第一位數學博士。

楊武之是晚清年間安徽合肥人,他從小就非常優秀,更是在數學上表現出極高的天賦。他曾憑借遠超同齡人的成績考上了省級重點中學,也曾在十八歲那年又考上了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在那裡,他攻讀的是艱難晦澀的數學專業,這個專業在當時很冷門,但楊武之卻在潛心學習後成功畢業并做出了一番成就。

由于專注于學業,楊武之的婚事比同齡人晚很多,1919年,楊武之與自小定下娃娃親的羅孟華正式結婚,此時,是他從大學畢業的第二年。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雖然羅孟華的教育程度不高,隻是個傳統勤勞賢内助,但對于羅孟華的付出,楊武之一直看在了眼裡,此外,楊武之也對他這位“小腳太太”感情笃定,始終如一。

1922年,他們的大兒子楊振甯出生了,不過此時的楊武之滿心想着救國強國,他希望出國深造,振興祖國的科教事業,進而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是以,他一邊教書一邊準備留學考試,披星戴月。

楊武之雖然對兒子的到來感到欣喜,但是,他并不能因為兒子的到來松懈半分,于是,他強忍激動,更拼命地準備考試,終于,成功獲得了公派留學資格。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對于這個資格,楊武之是高興的,可是大兒子正是最喜歡纏着父親的年齡,一旦離開,自己就可能錯過兒子的成長曆程,說不糾結是假的,可楊武之沒有選擇,他不得不離家前去萬裡之外的斯坦福大學。

可是,身在異國他鄉,他的心緒被羸弱的妻兒滿滿占據,楊武之隻得将對他們的思念轉移到學業上。他學習異常刻苦,用功的勢頭被同學和老師交口稱贊,在斯坦福大學不足兩年的學習時間内,楊武之就順利拿到了學士學位。

國外“肥沃”的學術土壤,激發了他對知識的進一步渴求,1924年秋,楊武之又順利收到芝加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代數學和數論,在一衆同窗裡,楊武之是學習最刻苦的一個,留學期間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最終成功斬獲數學系的碩士、博士學位。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1928年,楊武之回到闊别七年的祖國,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教育生涯。自1928年至1973年,他曾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多所國内高校任職。

楊武之先生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數學家,更是一位有極高素養的數學教育家。他對學生諄諄教導,将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其中,享譽世界的數學大家華羅庚先生也是他的學生。

當年,華羅庚在清華大學讀書的時候,也曾受到了楊武之的理論指導。1938年,華羅庚回國任教時,時任聯大系主任的楊武之對其才華和能力非常肯定,他全力舉薦華羅庚做學院的正教授。不得不說,楊武之和華羅庚二人之間的關系亦師亦友實在是亦師亦友。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楊武之還結識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學界摯友,結下了一生的友誼。例如:鄧以蟄,當時,他們一個是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一個是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家的祖籍還都是安徽的,又因為兩人經曆大緻相似,志趣相投,是以多有往來,交情甚笃。

此外,他們的深厚的友情延續到了孩子們身上,當時,楊振甯就讀于祟德中學,鄧以蟄之子鄧稼先随後也轉學北京,二人自然而然的成了摯友。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因為楊振甯比鄧稼先大兩歲,鄧以蟄之子鄧稼先就自覺地把對方當作親弟弟一樣照料,也是因為楊振甯成績好,鄧稼先自覺不能落于人下,勤奮學習,逐漸凸顯出了自己在實體方面的天賦。

從清華畢業後,楊振甯遠赴美國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追随着他的腳步,鄧稼先也在兩年後考取了留美研究所學生,不過鄧稼先屬于自費深造,對理想學校的選擇深感迷茫。

楊振甯見他這麼苦惱,同他一起認真分析了各個學校的優缺點最終選擇了普渡大學。這所學校不僅離楊振甯很近,收費也十分合理,更貼心的是楊振甯還幫他申請了讀博的資格,心下滿意的鄧稼先在那一年的開學季,順利進入普渡大學學習。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同為懷揣求學夢的異國遊子,常常在芝加哥大學團聚,慰藉思鄉之苦,探讨學術研究,暢談理想抱負,這段相聚的時光,成為彼此求學經曆中最歡樂難忘的一段記憶。他們的友誼從幼年同住的清華園西院一直延伸到大洋彼岸,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成為世界科學界的美談。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百廢待興,亟需進行戰後重建,在祖國的召喚下,大量留美學生如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紛紛沖破重重阻礙、想方設法回國效力,但是楊振甯經過反複思慮,作了個十分艱難的決定,他選擇暫時留在美國,并且加入美國國籍。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對于楊振甯這樣的決定,衆人紛紛不了解,隻覺得楊振甯在榮獲諾貝爾實體學獎後已經迷失了自己。一時間,人們對楊振甯議論紛紛,可是,人們不知道,作此決定,楊振甯扛着巨大的輿論壓力,而他做的這一切并不像衆人說的那樣,迷失了自己。

在楊振甯看來,當時的中國并不具備搞科研的科技政治環境,而他所做的研究正處于關鍵時期,并且需要龐大的科研經費支撐。權衡之下,他認為留在當時的美國能夠更好地開展後續研究,作出更好的成就。

父子一條心,即便兒子不說,楊武之了解兒子的苦衷,但是他仍然對兒子的決定強烈反對,為此,他曾多次勸說兒子回國投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可那時的楊振甯被美國政府限制自由,身不由己,沒有辦法答應父親的請求。楊武之晚年身體不好,受疾病困擾,鮮少出門,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沒有盼到兒子歸國,1973年,楊武之帶着未見到兒子歸國的遺憾離世。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父親離世後,楊振甯即便身處美國,依然心系中國,加入美國國籍的他對祖國的感情沒有減少半分,1971年夏,美國剛一解除來華禁令,楊振甯便決定回大陸探親,成為中美關系松動後,首位回中國探訪的華裔科學家。

不僅如此,楊振甯還冒着極大的政治風險,在美國的一系列重要會議上旁征博引,為維護我國的領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貢獻。随後,内心深處時刻眷戀着祖國的楊振甯,在2003年放棄了美國國籍歸國,最終完成了父親楊武之的遺願。

楊武之和楊振甯父子為什麼同樣優秀?那就是好學家風薪火相傳。楊武之出身詩書世家,他的父親楊邦盛是清末秀才,是以楊家的家風清正,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基于家風影響,楊武之本人也是如此,除了傳統的國學熏陶,他還将數學研究的方法引入對子女的教育中,重視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後來楊振甯回憶說:父親的這種教育方法對他之後的實體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

楊武之非常注重培養子女的國學素養,他認為孩童時期的國學教育非常重要,要先知文,後學理,不能本末倒置。是以,要求孩子們背誦詩詞歌賦,學習傳統文化,有時他還親自擔任家教,教孩子們念文言文和白話文。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兒子楊振甯,楊武之的其他幾個孩子也都很優秀,比如二兒子楊振平如今是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實體系執教。三兒子楊振漢則專攻化工機械專業,後來的每一項研究都跟上了祖國進步的步伐。女兒楊振玉也是複旦大學生物系的高材生,在專業領域很有成就。

楊振甯像父親楊武之一樣,對教育同樣非常重視。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堅持在清華大學任教,将畢生所學傳授于莘莘學子。

無論是對祖國的赤子熱忱,還是後來為我國科教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楊振甯先生展現出來的崇高品行都離不開父親的諄諄教導。

數學博士楊武之,多次勸兒回國未能如願,直至臨終仍是一大遺憾01 學界泰鬥,躬耕杏壇02 同鄉情深,友誼延續兩代03 國籍争議,遺憾離世04 好學家風薪火相傳05 總結

楊武之先生一生敬業,一生奉獻,著作等身,同時也為祖國培養了出華羅庚、陳省身等諸多優秀人才,在人才和理論方面為祖國數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楊武之先生不愧為杏壇表率,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驕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