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武之發現讀初一的楊振甯數學有天賦,他卻把數學書全藏了起來

作者:郵票收藏博物館

我們這些平凡人之是以對名人感興趣,就是想從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汲取一點經驗,借他山石之來攻我們自己這塊“頑玉”。

一個人從平凡的少年兒童成長為令人景仰的英雄,都與他(她)父母的教育有着密切的關系;隻不過有時我們常常忽略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貢獻,而把這一切歸功于他的天賦。

天賦固然是一個成才成功的重要前提,但是在我們周圍又有多少天才式兒童因為教育不當而最終淪落為凡夫俗子了!

楊武之發現讀初一的楊振甯數學有天賦,他卻把數學書全藏了起來

著名相聲藝人郭德綱有一句名言:地不長無用之草,天不生無用之人。每一個人出生,都如一塊璞玉,有的被塑造成補蒼天的英雄,有的卻淪落成泥碾作塵了。

數學家楊武之對楊振甯少時的教育或許會給家長們以許多啟示。

楊武之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長期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任系主任或代主任。

1923年春,楊武之順利地通過安徽省的公費出國留學考試。随即離别妻子和未滿周歲的兒子楊振甯,隻身赴美國留學。

他先到美國西部的斯坦福大學讀了三個學期的大學課程,即取得學士學位。然後于1924年秋天轉往芝加哥大學繼續攻讀,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他也是我國第一位數學方面的博士。

楊武之先生在數學方面貢獻很多,其中發現并啟發數學家華羅庚也應當算作一個貢獻。

華羅庚來到清華大學以後,選擇數論為研究方向,華羅庚在1980年寫給香港《廣角鏡》周刊的一封信說:“引我走上數論道路的是楊武之教授。”

楊武之發現讀初一的楊振甯數學有天賦,他卻把數學書全藏了起來

楊武之和妻子、兒子楊振甯合影

學貫中西的楊武之對于自己天生異禀的寶貝兒子楊振甯教育也可算得上費盡心思。

楊振甯天生聰明,4歲時,母親羅孟華就教他識了3000多漢字,5歲入私塾時,半學期就背誦完了私塾啟蒙讀物《龍文鞭影》、《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

1933年,楊振甯考上了崇德中學。崇德中學在城裡西單絨線胡同,是一所教學品質享有盛譽的教會中學,從初一到高三,共有六個班,每個班隻招50名學生,全校共有300多人。

在崇德中學,楊振甯受到了良好的中學教育,他不僅數、理、化等自然學科成績優秀,就是英文、國文同樣優秀。

楊武之是一位頗有人文情懷的數學教授,對于楊振甯的教育頗有心得,楊振甯對此深有感觸地說:

“我九、十歲,父親已經知道我數學的能力很強了。到了11歲入初一時,我在數學方面的能力更充分顯示了出來。回想起來,他當時如果親自教我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我一定學得更快。可是他并沒有這樣做。”
楊武之發現讀初一的楊振甯數學有天賦,他卻把數學書全藏了起來

楊武之先生明知兒子楊振甯數學有天賦,而自己又是一位數學教授,可以說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楊武之并沒有教楊振甯數學,反而把數學方面書籍都鎖了起來。

楊武之這個做法非常耐人尋味,這也許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好奇心吧!

愛因斯坦曾經對于“好奇心”有過一句生動的闡釋:好奇心是科學工作者産生無窮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好奇心”是打開孩子通向科學世界的一把神奇的鑰匙,聰明的家長一定會想方設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而許多家長常常做的一件事卻恰恰是不斷泯滅孩子的奇心,有多少優秀兒童就這樣“泯然衆人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