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董大》中的董大是何許人也?高适在詩中到底表達了什麼情感?

作者:莫道疏狂

我們先來看《别董大》其一全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一中首二聯的景物描寫雄渾蒼涼,盡顯北地氣概和壯士風采;尾二聯的抒情豪邁不羁,勇氣和信心蓬勃迸發,極其富有力量。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解析高适的《别董大》。

1.詩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寫作手法及情感分析

3.從《别董大》二首看高适的詩作風格

《别董大》中的董大是何許人也?高适在詩中到底表達了什麼情感?

作為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之一,高适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齊名,他們具有相似的詩作風格,但個人經曆的差異又讓他們在細節上互有不同,高适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相比其他詩人更為渾厚。

《别董大》中的董大,是指天寶年間頗負盛名的琴師董庭蘭,她與高适以音樂相交,頗為友善。此詩寫于公元747年,董庭蘭因房琯被貶而離開長安,與高适相會在睢陽,離别時,高适寫下了《别董大》兩首。

我們先看其一的内容:

《别董大》中的董大是何許人也?高适在詩中到底表達了什麼情感?

本首送别詩并無太多需要解釋的名詞,唯一一點是首聯中的“曛”字,指的是在日頭照耀下的黃雲泛出的顔色,給人以一種昏沉的感覺。與衆多詩作的手法相當,首二聯寫景,尾二聯抒情,并無特殊之處。接下來,我們重點分析詩文中的幾個點和情感表達。

我們先來看題主所說的詩中首二聯渲染的氣氛。

詩人在首聯開頭先用了個量詞“千裡”,用來描述“黃雲”,再配合上随後的“白日”,詩人要表達的“曛”的感覺就呼之欲出了。這種場景北方人應該更能了解,初春的沙塵暴天氣導緻天地昏沉的感覺最為明顯。詩人在這裡突出描述天氣情況,是為了營造離别壓抑的氣氛,我們在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中也能看到同樣的描寫。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的這句景色描寫,在一定程度上與高适的“千裡黃雲白日曛”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别董大》中的董大是何許人也?高适在詩中到底表達了什麼情感?

接下來的颔聯,詩人緊接上文,先寫“北風”,再用“雁”、“雪”兩種景物,融天地景色為一體,在雪紛紛中的大雁似是比喻董大,也似是比喻自己,凄涼悲怆的情感顯露無遺,與上文的景物形成了明顯的呼應,将離别的外部環境描寫的淋漓盡緻,詩人依依惜别的真摯情感在環境的襯托下更顯感人。

在寫完外部環境後,詩人轉入正題,深刻抒發自己與友人的情感,與衆不同的是,詩人并未直接表述,而是對董大用了直白的贊美,而且是極為經典的贊美。

“莫愁前路無知己”是對董庭蘭的祝福,也是充沛的自信和豪邁,展現了高适軍旅中人獨有的氣魄。“天下誰人不識君”則是更為坦然直白的稱贊,詩人毫不掩飾對友人的欣賞,既是贊美也是勸解,為友人提振堅持前行的信心。

《别董大》中的董大是何許人也?高适在詩中到底表達了什麼情感?

與其二相比,《别董大•其一》雖然為離别而寫卻氣魄雄偉,毫無小家子氣,這是高适這類邊塞詩人獨有的氣質,這種雄壯的氣質讓這首詩讀來氣勢十足與衆不同,也使這首詩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作。

在《别董大》其一中,詩人以其深刻的筆觸描述了離别的情境和對友人的祝福,下面我們将内容擴充一下,再談一談其二自己高适的詩風。

其二的内容又與其一截然不同,高适面對凄涼的現實,剛剛提振的豪氣一掃而空,令人感慨萬千。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從對友人離别的悲傷,變成了對自己處境的慨歎。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已經離京十餘年的詩人依然囊中空空如也,面對和友人的相逢離别,居然沒有酒錢來踐行消遣,這是何等的無奈和悲歎。但是從高适的履曆來看,詩中描寫情境的可能性極小,詩人隻是借此來表達對功業未成的感慨。

《别董大》中的董大是何許人也?高适在詩中到底表達了什麼情感?

這也是邊塞詩中常見的風格,高适以邊塞為主,融合了多種内容,主要包括反映民生疾苦、諷時傷亂、詠懷等内容,但總體來說是雄渾質樸、豪爽大氣的,讀起來朗朗上密碼人心意暢快。

說到送别詩,曾經年少的我也在與友人相逢離别時寫下過幾首,這裡把當時大學畢業參加公考面試前所寫的貼出來,為博大家一笑。

世事幾回夢,人生酒新涼。 向晚非唯我,遊園此獨鄉。 往來憑客問,不敢言短長。 元是無憂事,何必求杜康。 千杯平日月,胸膽尚開張。 飲罷乘風去,匆匆車馬忙。 裁盡灞橋柳,别過秣陵霜。 執手兩相看,紛紛淚成行。 餘蔭本有數,更需勇且狂。 誰言将相種,不聞甘羅郎?

結語:《别董大》二首中,高适的情懷顯露無遺,這種美好祝福是我們向往而且求之欲得的。人生中離别無數,無論帝王将相還是販夫走卒,自古至今都在不斷經曆,在這裡,我不想再談論詩文中的情感,隻希望所有的離别都有歸宿,所有的友人還能重逢。

我是愛讀書的莫道疏狂,感謝評論點贊,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