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早春人日美詩七首: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正月初七,是古俗“人日”。但這個節日,很多現代人都不清楚,這是個什麼節日?

這個節日起源悠久,是紀念上古女神女娲造人的遺俗。

可以追溯到中國原始的母系氏族時期。《山海經》就有女娲之腸,化作十個神人。這是最早記錄人類起源的神話。

先秦時代,女娲造人補天,已經是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

周朝以農曆一月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其傳承肯定更古老。彼時,是以北鬥七星的指向來确定年與四季,占星,是古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七這個數字,神秘笃定,意味着一個特殊的段落和周而複始。七占據神聖的數字地位。七,代表生死循環。

周朝末期的春秋戰國時代,女娲造人的故事加以細節化,比如“抟土造人”,又比如女娲創造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第七天造出人來。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漢朝民間方士以東方朔為代表,他的《占術》實際是彙集了漢朝之前的祭祀占蔔儀式,《占書》曰: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已經說明了将正月七日,作為祭祀占蔔人的重大日子在漢朝之前。

漢武帝重視方士和長生,王母就是女娲的化身,人日在漢朝就因為漢武帝的喜好長生之術,從上層到民間廣泛流行。而班固的《漢書律曆志》中,也強調了,“ 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

這說明正月初七是人日的節日在西漢就已經确立,東漢的班超是強調并記錄了這一節日。

人日,是對女娲或者造物之神的崇拜,但同時也是對個人自身存在的一種肯定,人,萬物之靈,是僅次于女娲諸神的靈性物種,同時也強調了人的延續。是以古代的人日包含了廣泛的内容,登高祭祀,感受贊美春天,梳理自我,綿延子嗣,有着精神和現實的雙重肯定。

這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是非常可貴的一個節日。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春馀足光景,趙李舊經過。

上林柳腰細,新豐酒徑多。

小船行釣鯉,新盤待摘荷。

蘭臯徒稅駕,何處有淩波。” 北周 · 庾信《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詩》

在南北朝時期,作為皇帝仍舊不會忘了帶臣子出來遊玩,這是非常放松的節日,因為女娲在父系社會已經淡化了崇高的位置,但是不妨礙人們更注重人本身,這當然也是帝王籠絡臣子的手段,平日是君臣,但是這個日子,大家相對平等,皇帝出錢,一起郊遊。

這是新年立春前後,第一個春天出行的日子。

你看看,一路上遊覽皇家早春園林,又是劃船,又是備酒,放松心情。

潛台詞不用說了,大家今天放松,年節過完努力工作!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人日思歸詩 》

民間的人日,肯定熱鬧,人人頭上戴着人形的花繩,天氣好,男女都出來登高踏青。

這是早春,關關雎鸠,在河之洲,最早最好最美最自由的戀愛踏青季節。

但是有官職有責任或者客留在外地的人就沒有那麼輕松和自在了。

是對着森嚴的辦公和官樣嘴臉舒服,還是自在在家鄉玩耍舒服?古代中國社會對戀愛是不提倡的,但是在古代,總有幾個美好的節日屬于青年男女,比如人日,立春,元宵節,三月三等。男女可以打着迎春踏青的理由出門,少有限制。

這進入春天的才第七天,我離開家鄉已經兩年了。

我還不如那回鄉的雁子,它們可以飛回故鄉。

我的相思在花開之前或者花初開得早春啊。

是故鄉的早春吸引他麼?是故鄉的人吧。這個節日,若在故鄉,他總可以小橋楊柳外等到想見的人,就算是一路說說笑笑,在背人的地方表達,總是絕好的機會吧。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唐朝是極其重視人日的。唐朝道教立國,李爾成了李唐祖宗,自然這“人日”承襲漢朝,更有發展。皇帝們這天帶領群臣遊玩,慶祝“人日”,留下的詩章衆多。

“鳳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風光倍覺饒。

桂吐半輪迎此夜,蓂開七葉應今朝。

魚猜水凍行猶澀,莺喜春熙弄欲嬌。

愧奉登高搖彩翰,欣逢禦氣上丹霄。”唐初 · 李峤《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制 》

這是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人日,皇帝賜宴大明宮,給近臣賜給人日的頭花裝飾,遊玩之後,還有宴請。

立春和新年往往忙于祭祀作秀,大家都不能禮儀放松,那麼到了大年初七,也就是人日,皇帝會帶領大臣遊春,是真正的放松。

或者就近登高,或者在高樓上飽覽春色和春光,大家一起作詩,相對放松自在,感受初春的美好,也更加有君臣的凝聚力。

這活動是從早上延續到晚上,白天遊覽景點,在皇家園林感受湖光山色,莺歌梅影,冰河解凍,去高台望春,晚上喝酒。

盛世歡欣。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不過這人日快樂,因為安史之亂,而中斷。包括普通人的,節日還在,氣氛就不那麼美好了。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複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卧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盛唐 ·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遺》

高适是唐玄宗的近臣,安史之亂時,高适護送唐玄宗到達四川。不久肅宗即皇帝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在肅宗朝因為耿直被冷落,貶為彭城令,年近六旬。

杜甫雖然和唐玄宗無緣,但是安史之亂時,他奮力報國投靠肅宗,官拜左拾遺,同樣因為憂患直言,被貶放,而杜甫為了生活,颠沛流落到四川。

兩個人在肅宗時代相見恨晚,又因為各自浮沉轉瞬分别,但是同樣的愛國情懷鑄就了真摯的友誼。當高适得知杜甫流落在四川後非常牽挂,寫信問候,不久之後,高适被任命為蜀州刺史,在四川一個小地方,杜甫特地去看望。兩個老友相見,杜甫也是半百的年齡,感傷國事和自身。

在這年人日,高适特地寫詩信寄給杜甫,以表達真摯的關心和友誼。

兩個人境遇實在是太像。高适老家河北,他現在雖有小小無力的官職,卻回不去京城和故鄉,杜甫更是如此。此地是唐朝邊塞,颠沛憂患,兩個人身體都明顯下行。高适和杜甫都有可能客死他鄉的憂愁。

又是一年人日,分明了人的這個節日,我寫詩寄給你,我們都是可憐的流落他鄉的人,倍加思念故鄉。這是美好的初春,柳條青色,梅花滿枝,但是越是這樣美好,越讓人傷感。

我在這邊關之地,什麼都做不了,心有百千憂患。

今年我在這裡思念你,不知道明年自己會如何。

我在這裡,風塵吹老了年齡和心志,老态龍鐘,慚愧我們都是漂泊在東南西北的人啊,我幫不了你更多,隻能寫下心意。

高适雖然後來境遇改善,但62歲就病逝。而杜甫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在四川苦熬幾年後回鄉,結果病逝在回鄉的江船上。

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情懷書寫了人日的人字,愛國,憂患,想有為。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年來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

獨獻菜羹憐應節,遍傳金勝喜逢人。

煙添柳色看猶淺,鳥踏梅花落已頻。

東合此時聞一曲,翻令和者不勝春。” 唐 · 戴叔倫《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民間的人日還是快樂的。這是早春,早春的風光格外清新明麗。

因為正月初七是人日,自然以人為主,個個精氣神十足,要的就是面貌一新。

人日有吃春菜的習俗,不過這風俗各地不同,有的是這日特地吃素菜春菜,有的則是一定要吃肉。不過節日的慶祝有一點相同,人人頭上都戴着人形的裝飾物,或金箔或剪紙,互相看見,又萌又可愛,互相祝福。這種形式也打破了階層分别,這是中國特有年節現象,總有一種方式讓大家感受平等和美好。

此時戶外登高踏青,感受早春的楊柳春風。在歌聲和祝福中度過,真正有種春滿人間,春回心間的歡快喜悅。

你看,那應和着歌聲的群聲合唱,何等自然投入,那是慶祝我們自己的節日。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

從作克己應猶及,願與梅花俱自新。” 中唐 · 盧仝《人日立春》

每個人對人日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高适有着歲月滄桑,珍惜朋友,感歎流年,但是對于年輕的人來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人日有着分明自我和對未來的規劃和期盼。

又是一年春天回歸,無限的春意。

在這樣美好的日子,我能夠感受作為人的驕傲。

但是古代對一個優秀的人,有着更高的标準,人,是有别于動物的,人應該是君子,有理想,有現實的高尚的品質和作為,高尚的人自律利他,善于克服自身的缺點,成就人中的智者和賢者。

少年有旺盛向上的春氣,發出了自己的誓言和願望。

從今天開始起,我克服自身的弱點還來得及,我的目标就是做一個品德品質高尚的人,像梅花一樣,克服艱辛考驗,要将最美最嶄新的花開留在人間。

這首詩非常向上清新,祝福你,少年。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長途酒醒臘春寒,嫩蕊香英撲馬鞍。

不上壽陽公主面,憐君開得卻無端。”唐末 · 羅隐《人日新安道中見梅花》

人日還有一個美麗的前朝故事,說是南北朝宋國的公主壽陽公主,人日這天遊園累了,卧于含章殿檐下的凳子上,此時梅花紛紛開落,有一朵梅花落在公主額上,她的母親看了很久,估計被這熟睡的美好打動,幹脆用梅花粘在少女的額頭,像最美麗的胭脂花。

從此宮廷中就流行梅花妝。

這也成為後來唐朝流行的額妝,梅花不耐久,就用胭脂朱砂或者金箔代替了。

但是這個美麗和梅花美女相關的典故就流行下來。

想必唐朝的人日,女子頭上插着梅花,也不忘在眉心點個梅花痣吧。

羅隐卻是用這個典故來描寫早春梅花的繁盛。在道路上看到盛開的梅花和花瓣飄飛,何等美麗,隻是這裡沒有佳人,隻有他這樣的過客。

但是不是另外一種美好嗎?君子看見君子,也有飛花滿面的美啊。

這是他自己不動聲色誇了自己。梅花為我舞,今日我是主。

正月初七人日古詩七首,談談人日的起源和風俗,以及演變

人日盛于唐朝,因為有皇帝的推動,到了宋朝,皇家很少大張旗鼓地參與,但是民間依然盛行。這種風俗到清朝漸漸淡化。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人日”是非常好的,抛開神話傳說的源頭,人日是古代唯一一個強調個人,強調人本身的節日。有了自我才會更有人的定位和意義。而社會就是由無數的個人和我組成,推動曆史和社會的發展。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