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小說從來不曾過時,抽絲撥繭,言語試探,每行字都透着緊張。
寫間諜小說的作家有很多,但寫到極緻的也就隻有約翰·勒卡雷一人了。

約翰·勒卡雷,如今已是84歲高齡,人生經曆豐富的像開了挂:18歲時,勒卡雷便被英國軍方情報機關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在牛津大學攻讀現代語言,之後于伊頓公學教授法文與德文。1958年他離開了伊頓,成了一名自由的插圖畫家。1959年,進入英國外交部工作,先後于英國駐波昂及漢堡的大使館服務,同時開始寫作。
曾經真正從事過間諜工作、接受過諜報活動的強化訓練為他日後寫作提供了素材。
他一生作品無數,已有11部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
文景出版
約翰·勒卡雷作品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史邁利三部曲第一部)
榮譽學生
(史邁利三部曲第二部)
史邁利的人馬
(史邁利三部曲第三部)
柏林諜影
倫敦口譯員
謊言定制店
莫斯科情人
完美的間諜
永恒的園丁
德國小鎮
召喚死者
衆多作品中最著名的當屬他的第三部間諜小說《柏林諜影》,勒卡雷憑此書一舉成名,著名作家格林盛贊:“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間諜小說!”
《柏林諜影》2015年版
1960年代冷戰期間,英國間諜阿列克·利馬斯長年駐守在西柏林從事間諜業務。然而在目睹了潛伏在東德的同僚被東德邊防軍射殺後,阿列克回到了英國秘密情報局總部,接受機密的終極任務。為了混入東德,阿列克故意暴露出自己的弱點,甚至是堕落的一面,以便離間東德情報機構的頭目與手下的關系,瓦解其勢力。然而在撲朔迷離的雙面間諜面具下,阿列克漸漸發現自己不過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内心的道德審判和日漸模糊的善惡之分也讓阿列克備受折磨。
小說問世2年後的1965年,導演馬丁·裡特将《柏林諜影》改編成電影。
當一個故事由兩種載體表達時,總免不了探讨誰更勝一籌。當文字間的緊張感轉移到了冷峻的畫面上,究竟哪個更符合你心中那個鐵幕下的世界?
下周七點劇場,北京上海同步放映《柏林諜影》。
北京場邀請了藤原琉璃君來主持,大家可以一起聊聊聊!
no.12
位址:
北京:朝陽區東土城路8号林達大廈a座4a(13号線地鐵柳芳站a出口左側200米)
上海:黃浦區福建中路193号 世紀出版大廈2306室(福州路上海書城大樓,地鐵1号線、2号線、8号線人民廣場站來福士廣場出口,沿福州路向外灘方向走到上海書城即可)
*活動免費,報名10人以上成行,滿25人截止 / *請将你的姓名+電話發至文景背景。最終以收到确認短信為準 / *提倡自帶零食,免費提供茶水。
☂ 加入東土城·七點劇場 看片同好微信群:搜尋微信号“wenjingclub”,添加“文景君“為好友,注明“電影群”即可。
七點劇場
如果你覺得14寸的電腦螢幕不過瘾,一人看片犯困希望身旁有夥伴陪伴監督,想給百無聊賴的晚上增添一些樂趣,那麼,來和我們一起看電影吧!
我們能給你的——
書香環繞的文藝治愈空間。
兩三個小時的詩意影像世界。
最重要的,免費的閱讀,免費的電影,免費的同好交流和無限的影迷之愛。
文景編輯部,每隔一周的星期四傍晚,七點劇場,準時上映。
文景
遠而近的閱讀,做個有趣的書呆子
長按上方二維碼
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