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賈平凹曾寫過陝西的“涼皮子”,涼皮切成細條,加焯過的綠豆芽,加鹽,加醋,加芝麻醬,在辣椒油盆裡一蘸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紅者豔紅,未啟唇則涎水滿口。這陝西涼皮因其獨特的口味,早就被食客奉為食中上品,并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了。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人們宅在家中,悶頭提高廚藝,好多人學會了做陝西涼皮,曬涼皮霎時成為網上熱門兒。

賈平凹寫道,涼皮子是夏天食品,三九寒天卻有出售,吃者,男食者絕少,女人多,妙齡女人尤多,半老徐娘的女人更多。可見,陝西涼皮是給女人吃的。與陝西涼皮相比,河北也有兩種夏天食品,分别是扒糕與涼粉,二者做法極獨特,都是“糗”制食品,其美味堪比賈平凹推介的陝西涼皮。
先說扒糕。它是古人傳下來的“糗”制食品,糗扒糕是要一定技術的。如果水與面比例不适中,糗出的扒糕不是太軟就是硬得頂嘴,攪動達不到一定程度,糗出的扒糕發黏、粘牙。火燒大了煳鍋,火小了則不熟。
扒糕的主料是荞麥面,用荞麥面粉熬成灰色糊狀,加上花椒、小茴香等調料,攪拌均勻,開水下鍋,煮熟後趁熱定型為二兩左右的圓餅晾涼。食用時切成小塊,再将小塊扒糕削成兩頭薄中間厚的長條薄片盛在碗内,澆上用麻醬、醬油、米醋配制的汁料,加上胡蘿蔔絲,澆上蒜泥、姜末、蔥花、芥末、辣椒油、蒜末、香油等調料,吃起來具有口感筋道、滑爽清香、蒜香可口、綿軟有勁的特點。尤其是炎熱的夏天,既可作主食,也是一道小菜,祛暑解渴,别有風味。
再說涼粉湯。涼粉同樣是一種糗制食品,它的食材是綠豆、豌豆或荞麥。做綠豆或豌豆涼粉,先把它們磨成面,用水浸泡後化成粥狀,而後放到大口鍋裡糗,邊糗邊用力攪動,以防煳鍋,糗熟後盛到一個盔子裡。如果做荞麥涼粉,先把荞麥脫売,再加工成小顆粒叫“荞麥糁”,再把荞麥糝浸泡後攪成粥狀,放到鍋裡糗,糗熟後也盛到一個盔子裡。涼粉晾涼後成型倒出來,形狀像一個扣着的盔子,叫“涼粉坨”,用手一拍,全坨顫動。
涼粉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切成塊或片拌成小菜吃,口感筋道适口。另一種吃法就是喝涼粉湯,把涼粉制成面條一樣的絲叫“涼粉絲”。做這種絲有一個專門的工具叫“锼子”,像擦床一樣有帶翅的孔,用锼子在涼粉坨上一轉叫“锼涼粉”,锼下涼粉絲放到碗裡,加入小蔥段、黃瓜絲,滴上些香油,再澆上醋湯和芥末湯。喝兩口下肚,清爽适口,味道鮮美,防暑解渴又充饑,有一種清爽舒服、沁人心脾的感覺。扒糕與涼粉湯,堪稱河北的“涼皮”,它與陝西涼皮調料不同,風味有異,但卻是河北人的最愛,是以,各地的小吃莫不代表一方水土的人情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