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生“牽連無辜”罰站被“遺傳”
仁和微校.家學唐
晨練時,身後幾米内有四位中年媽媽在談關于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被罰站的事。我放慢速度注意地聽這幾位母親說什麼。
原來是昨天,因幾個孩子沒有完成家庭作業,全班被罰站。這讓我回想起自己上國小時,每天放學前的情景。
自己讀小還是上世紀六十年初的事。每節課紀律委員都是記錄違紀同學的名字,被紀律委員記錄課堂違紀的同學,下午放學前,勞動委員準備一盆清水放在講台上,當天課堂違紀的學生全都一一站在黑闆前。而後課堂表現好的同學,上前刮違紀同學的鼻子,如果流血就用盆裡的清水洗一下。
如今社會文明進步了,不僅有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最近還出了家庭教育促進法,我國大陸不會再有這樣惡劣的違法現象在中國小的校園裡合理地實施。
現實中有一些中國小教師用“牽連無辜”的方式,因個别學生犯錯罰全班同學的現象存在。與我那個時代的惡劣違法現象在中國小合理地實施相比,雖然看不到流血,但卻“株連無辜“培養“集體主義”意識的初心是否能實作,值得考量。
通過幾位家長的談論,絕大部分同學是反感這種“株連”處罰方式,甚至對老師産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家長也對此表示不能了解。
我想,當下正在教這些家長孩子的老師,也許和這幾位家長是同齡人,也在自己當中國小學生時被株連過,他們當時想法也許與現在的學生一樣。為什麼自己當老師後還是會采用自己曾經特别反感的方式去處理同樣的事呢?難到這樣的教育真的能“遺傳”嗎?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個基本的教育問題:用自律或他律的方式得到同樣教育的效果我們是否應該選擇見效更快的他律方式實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