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小生被教官要求互​扇耳光,“另類教育”到底坑了多少娃?

最近一則新聞讓我震驚,看到孩子紅腫的臉蛋,隔着螢幕都感覺到心疼!

湖北省一所國小,組織學生去某機構軍訓。在軍訓過程中,教官要求其中8名學生跪地互扇耳光上百次。互扇的時候還要聽到打臉的響聲,有的同學直接被打出了鼻血。更可氣的是,孩子們打完後都在哭,可教官竟然在笑!

家長們在群裡炸了鍋,紛紛表示我們花錢不說,孩子受累也就罷了,關鍵讓孩子挨打是幾個意思?據說,目前涉事軍官已被開除,公安部門介入調查。

前幾天,我老公聊起自己上學時,全體同學被老師要求互扇耳光,我還笃定地說,那是因為時代不同,現在人們受教育程度高了,不會用這種粗暴的手段。

沒想到,這麼快就被打臉了。原來手段殘暴不分年代,無關地域!我很想知道,組織國小生軍訓到底是出于什麼目的,難道就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怎麼扛打嗎?

這讓我想到,最近幾年各種“國學教育”、“感恩教育”、“吃苦教育”等,很多家長自掏腰包讓孩子接受“另類教育”,希望孩子能夠改頭換面。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考察過,這些方式都靠譜嗎?

01

假借教育之名,隻為賺取高額學費

這兩年,學科類教育訓練班被降維打擊之後,其他各種名目的教育訓練班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網上看到一視訊,某教育輔導機構推出一種教材,上面有多種記憶方法,例如,1-100的數字每個代表一個特殊編碼,通過編碼聯想到某個成語或者三十六計。

視訊中老師是這麼說的:0的形狀像個雞蛋,是以可以聯想到詞語雞蛋,2的形狀像個鴨子,是以聯想到鴨子,32諧音是扇兒,可以聯想到諸葛亮拿着扇兒,進一步想到空城計。

32和空城計就這麼聯系起來了?這種奇葩的方式也是醉了,漢國文字博大精深,不放在文章語境中,跟數字聯系起來,還給漢字編碼?幸好權威教育專家及時站了出來,不然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會入坑。

之前兒童版劇本殺與密室逃脫也吸引了不少人,遊戲内容主要是通過關卡時,需要回答學科知識或者解奧數題。宣傳海報上,貼滿了“名師”的履曆,聲稱他們都是學而思、前新東方的老師。

此類遊戲往往價格不菲,偶爾帶孩子消遣一下也無不可,指望通過它學習就不要想那麼多了。國家處處整頓學科教育訓練,你換了個外衣又整這一出,那是不是孩子家長又都被卷進去了?

知乎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帶娃經曆,她先後給孩子報了N個教育訓練班。先是國學啟蒙班,老師教的内容是《黃帝内經》,孩子懵懵懂懂記了幾個句子,以及一點簡單的養生方法,一年後全部忘光光,隻記得大蒜對身體好。

後來,因為孩子不會跳繩,又報了跳繩教育訓練班,讓孩子學會了跳繩。可是,不報班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孩子不也會了嗎?我們小區幾十個孩子,沒看見一個是報班學會的跳繩。

最讓她後悔的是,報了兒童減肥班,孩子倒是瘦了十多斤,但是落下了胃病。各種班報來報去,她才意識到,報錯了方向,花了錢耽誤了時間,原來最需要學習和改變的是自己。

以前,我眼睛總盯着外面眼花缭亂的教育訓練班廣告,整個人都變得焦慮了,感覺不給孩子報幾個班,就跟不上潮流,是以會耽誤了他的大好人生。

後來通過各個管道交流和了解,才知道家長有清晰的認知是多麼重要,看上去很有誘惑力的宣傳,其實背後往往是龐大的利益鍊,很多都是華而不實,并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改變。

02

刻意為之的品格教育,真的奏效嗎?

《重慶晚報》曾刊登過一組照片,操場上面密密麻麻的人,放大了一看,原來是幾百個孩子在給父母洗腳,頓時有一種工廠批量制作機器的既視感。

洗腳原本是一個私密的事情,浩浩蕩蕩放在大庭廣衆之下,周圍相機對着咔嚓咔嚓,孩子們能就此培養出感恩之心嗎?對此表示深深地懷疑。

閉上眼想象一下,内向的孩子羞澀地低着頭恨不能早點結束,外向調皮點的孩子左右環顧嘿嘿一笑,坐在凳子上的家長估計也是如坐針氈。我猜想,這時家長和孩子的心聲應該無比一緻,趕緊完成任務吧,也太尴尬了。

有位網友分享,以前有位老師全程煽情演講,全班痛哭就他一個人沒哭,爸爸罵他沒良心。等那個所謂的老師拿出書來賣,爸爸果斷買下來讓他看,結果他直接扔到角落裡落灰了。這恐怕才是孩子們真正的心聲。

想起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寫過,他去雲南插隊時,本來應該吃芭蕉樹心、芋頭花、南瓜花,但是為了配合憶苦飯的主題,吃的是芭蕉樹、芋頭杆、南瓜藤,結果大家吃到幹嘔。後來,他在文章中說:“我不覺得這是在受教育,隻覺得是折騰人。”

沒錯,很多孩子是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或許當下也看不出什麼感恩之心,可是這種單方面表演給另一方看的所謂“感恩”、“吃苦”就能立竿見影塑造一個人嗎?

感恩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一個内心有愛、有尊嚴、有敬畏的孩子,吃苦也是他主動選擇的結果,不是用強制的、虛僞的手段來進行道德綁架,讓孩子産生内疚感或者逆反的心理。

03

正人先正己,身教大于言傳

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時代,有些家長就連教育也希望速成,十多年沒有耐心陪伴,等意識到孩子性格出問題了,匆匆忙忙找心理醫生,希望對方來個大變活人。

對不起,醫院隻能保證孩子治療完,比不治療好一些,但不能做到讓孩子内心的陰郁也好,躁動也罷,都完全消失,從此活潑開朗愛上學。

自打有了孩子,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做一個唠叨型說教型的父母,因為從小到大聽過太多大道理,依然沒有過好這一生,至少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曆來相信正人先正己,身教大于言傳。想讓孩子有禮貌,你就不能見了鄰居繃着臉;想讓孩子喜歡閱讀,你也得主動拿起書來;想讓孩子孝順,首先要審視一下自己對父母的态度。

心理學家李玫瑾在演講中講過一個案例:有位家長說,自己從來沒有刻意教育過兒子,但孩子卻懂得自主學習,見人也很有禮貌,平時不用操心,他的事自己基本都能處理好。

而這位家長是一位老師,工作盡職盡責,本身也喜歡看書學習,生活作息也很規律,為人和善,性格樂觀,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就受到了影響。

意大利的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大猩猩來剝花生,它大腦皮層中的鏡像神經元就會被激活,而看到這一幕的小猩猩,同樣神經元也被激活了。這個實驗表明,身教大于言教是有生理依據的,孩子最早的學習一定是模仿學習。

是以,品格教育這事,真的不能急于求成,不是簡單報個班,上幾堂課就能形成的。父母得陪着孩子一起慢慢成長,修身正己,給孩子做榜樣,創造一個良性的生長環境。以後,孩子從生活的細節中,一點點就悟出來了。

《奇葩說》中陳銘說過這樣一段話,與各位家長共勉:

我們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給他/她一方花園,給他/她養料和空間,你自由開放,你枝繁葉茂,你一枝獨秀,你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

不管你活出怎樣的自己,隻要在道德法律,公序良俗的基本架構之中,我都會為你感到開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