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熏豆腐的由來,民間有一個傳說:舊時孔府有許多佃戶,其中有一個姓韓的豆腐戶家住曲阜城東北書院村,他家祖祖輩輩給孔府送豆腐。
至清代乾隆年間,韓家的兄弟倆每天各給孔府送一方豆腐。有一年三伏期間遇到連陰天,韓老二家做的豆腐沒賣完,放着怕馊了,他就把豆腐切成許多小塊,擺在秫稭簾子上晾着。誰知他家不慎失火,晾豆腐的簾子也被燒着了,由于天陰、簾子濕,豆腐塊有的被烤煳,有的被熏成了棕黃色。韓老二舍不得将這些豆腐扔掉,便取了一些放在鹽水裡煮了煮,一吃味道還挺不錯。于是,他便送了些這樣的豆腐到孔府,讓衍聖公品嘗。
衍聖公讓廚師在炖豆腐時放了桂皮、花椒、辣椒粉等作料,待豆腐被炖煮好之後,一嘗味道甚好。從此,韓老二就專門給孔府制作、呈送熏豆腐,熏豆腐遂成為孔府的一道美味佳肴。傳說有一年乾隆皇帝來曲阜,孔府擺了個豆腐宴招待皇上,其中就有一道熏豆腐。皇上吃着十分可口,大加贊賞。
後來,熏豆腐的做法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成為當地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這種熏豆腐不僅曲阜本地人愛吃,而且到曲阜的外地人吃過之後也都愛上了它。據說,當年曲阜師範大學裡有一位南方籍的教授,常步行幾裡路到集市上去吃熏豆腐,幾十年樂此不疲。
熏豆腐的吃法:
熏豆腐可涼拌、可炖煮,也可切成薄片或細條,加鮮辣椒或蒜薹炒制。當然,最正宗的做法還是曲阜當地的“五香油辣熏豆腐鍋”:把熏豆腐與肉塊放入鐵鍋内,加水,再加入辣椒、茴香、花椒、桂皮等作料炖煮。這種熏豆腐鍋一般要炖煮很長時間,以使肉及作料的香味皆浸入豆腐内部,再加上熏豆腐自身特有的煙熏味,吃起來風味十分獨特。
在曲阜的大小飯店、餐館、小吃攤上,大多都能吃到這種熏豆腐,曲阜鄉間的集市上更是普遍設有熏豆腐鍋,那熱氣騰騰的鍋裡漂浮着一層鮮紅的辣椒油,老遠即可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趕集的人多喜歡買上一盤,坐在鍋旁案邊下酒或就餐,花錢不多,卻可美餐一頓。當然熏豆腐做得最正宗、味道最道地的還是曲阜老東門外的那家以劈材燒火、鐵鍋炖煮的熏豆腐鍋,一位老頭做的,非常出名,小編也是極愛吃他家的。
你要知道,熏豆腐隻有曲阜這個地區有,就跟曲阜的香酥煎餅一樣,其他地區都沒有,也是孔府菜,叫做孔門豆腐。
不過你在飯店點菜的時候,你點孔門豆腐其實就是熏豆腐,還不如直接說上盤熏豆腐實惠。
不管你是外地人還是曲阜人,有機會在吃吃熏豆腐,然後把這篇文章發給你小夥伴,讓他也了解下熏豆腐的傳說,順便邀請他來曲阜人,大家一起玩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