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嬴驷殺繳糧人事件,商鞅割了嬴虔的鼻子是制度如此還是冷心薄情

作者:六月的自留地

1

殺人償命,做錯事情接受懲罰,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是,在古代,這隻是用來限制底層人民,限制弱者。對于王室貴族、上層階級來說,懲罰從來不存在,更談不上償命了。

那是因為有一條更加殘酷的、更慘無人道的規則,那就是這些人做錯了事情,有人來代替他們接受懲罰。

那些上層階級的公子、小姐做錯了事情,有丫鬟小厮受罰,王室的王子、公主做錯了事情,不但有丫鬟小厮代替懲罰,老師也要因為沒教好,而代替接受懲罰。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齊衡違背母親的意願偷偷見明蘭,不為就被活活打死。還有如蘭偷偷去見文言敬,小喜鵲差點被盛纮打死,這都就典型的主人犯錯,仆人挨罰。

嬴驷殺繳糧人事件,商鞅割了嬴虔的鼻子是制度如此還是冷心薄情

《大秦帝國》現在告訴你,王子殿下殺了人,照樣有人背鍋。

2

秦國太子嬴驷的封地白裡氏族人收了莊稼後,興高采烈地拉着大車小車的糧食來給嬴驷繳糧,可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袋子一袋子幹幹淨淨的糧食為什麼變成了混有大半土沙的髒糧食。

嬴驷殺繳糧人事件,商鞅割了嬴虔的鼻子是制度如此還是冷心薄情

嬴驷一看給自己送來的糧食都是土沙,怒火中燒,不問青紅皂白一劍刺死了前來繳糧的裡正,這還不解恨,又帶着一大幫子随從,騎馬沖到封地郿縣白裡氏的打谷場,大開殺戒,又殺了二三十個無辜的人,這才罷休。

嬴驷殺了人洩了憤,轉頭回家了。

白裡氏無緣無故被殺了這麼多人,豈能善罷甘休。

白裡氏是秦國的名門望族,老秦人,于是全族人在族長的帶領下,拿着種地工具到鹹陽“交農”(交出農具,停止耕地,有點暴動的意思),如果官府不給個合理的說法,就要全族反出秦國。

商鞅為了平息白裡氏的怒火,迅速解決太子殺人,白裡氏交農事件,拿太子的兩個師傅嬴虔和公孫賈開刀,公孫賈被刺字流放,嬴虔被割了鼻子。

嬴驷殺繳糧人事件,商鞅割了嬴虔的鼻子是制度如此還是冷心薄情

随着兩個大人物的受刑,太子殺人事件迅速被平息。

這件事情看似被商鞅霹靂手段,完美地解決了,可是受刑人嬴虔不甘被罰,覺得自己受了無妄之災,從此閉門不出,而且開始仇視商鞅。

就這樣,商鞅給自己留下了隐患,而且這個隐患在秦孝公死後很快凸顯出來,商鞅被車裂。

現在有一個問題,商鞅在處理這件事情時,是必須割了嬴虔的鼻子才能解決問題,是非割不可?還是根據法律制度,需要割了嬴虔的鼻子,還是商鞅本身冷心薄情,以犧牲嬴虔換來快速平息白裡氏的怒火,進而不耽誤自己的變法事業?

3

首先,看看嬴虔的地位。

嬴虔是秦孝公的庶出哥哥,秦國的左庶長,掌管秦國最精銳的五萬騎兵,無論在軍隊裡,朝堂上,還是王族宗室裡,都是核心人物,一言九鼎。

秦獻公去世後,如果沒有嬴虔的鼎力支援,秦孝公能否順利繼位都是問題,更别說快速穩定朝堂。

嬴驷殺繳糧人事件,商鞅割了嬴虔的鼻子是制度如此還是冷心薄情

很多事情,秦孝公都要找嬴虔商議,隻有獲得嬴虔的支援,他才能辦成事。

商鞅變法更是如此,秦孝公首先與嬴虔秘密商議,得到嬴虔的全力支援,才開始運籌帷幄,進行變法。

可以說,如果沒有嬴虔的支援,商鞅就不可能在秦國變法,就那些老士族的反對就能讓他應接不暇,反應不過來,何談變法。

是以說,嬴虔,秦孝公,商鞅是秦國初期變法的鐵三角,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嬴虔為了支援商鞅變法,主動讓出了自己左庶長的位子,擔了一個太子太傅的虛職。

嬴虔從一個手握國家大權的核心人物,變成一個閑人,把手裡的實權一部分過渡給商鞅使其變法,一部分移給了車英,讓他輔助商鞅變法。嬴虔自己僅剩一部分權利,以及自己在宗族、朝堂和軍隊的地位和威望一力支援商鞅變法。

嬴虔從來都是無怨無悔,隻要變法對秦國有利,他都是全力支援,即使有些法令讓他不舒服,他也決不會反對。

在變法走過了艱難的初期,進入穩定期後,基本順利推行所有變法後。這樣擔了一個太子太傅虛職,從來沒有真正教過太子的人,卻因為這個虛名被割了鼻子。

這樣讓他如何接受?

4

其次,割嬴虔的鼻子,是不是制度如此?

赢驷犯了錯,商鞅拿赢虔和公孫賈出來頂缸,那就說明是有這樣的制度的,也能被秦人接受,要不然白裡氏也不會立即就拿起農具回家了,從此此事翻篇。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了,商鞅已經在秦國變法多年,原來的法律、制度、規則都已經改變了,要不然也不會殺了士子趙亢,這改變了“刑不上大夫”的律法。

孟西白三族與戎狄人争水,打了群架,商鞅一次性殺了幾百人,後來白氏仗着太子封地拒不接受開阡陌,商鞅又一次殺了許多人,這裡不但有平民還有貴族,最後連墨家都驚動了。

這兩件事說明商鞅已經頒布了新的律法,舊的律法已經廢除,按照新法,無論平民還是貴族,隻要觸犯法律就要接受制裁。

為什麼到了赢驷這裡,新的律法就失效了,要用原來的制度呢?

5

其實,不是商鞅要用原來的制度,而是秦國雖然實行了新的律法,但是舊的律法在老秦人心裡已經根深蒂固,太子犯法,老師受罰,在老秦人眼裡天經地義。

并且這兩個太傅,一個是赢虔,王室中人,地位超然,讓人替太子受罰,更能顯示出商鞅的威嚴,增加群眾對他的信任,同時能最快的平息白裡氏的怒火。

商鞅口裡說着“公族犯法,與庶民同罪”,一面又以太子年紀小為開脫,庇護了赢驷,一面又把赢虔推出來,犧牲赢虔來消除白裡氏的怨氣。

商鞅用的一招“偷梁換柱”,是在新法和舊法、老秦人的原有認識和對王室中人犯罪的敵意之間的無痕切換。

嬴驷殺繳糧人事件,商鞅割了嬴虔的鼻子是制度如此還是冷心薄情

就像現在,一個普通人犯了事,大家也就說兩句,給嘴過個年。可是如果這個人稍稍有點地位,大家就會上綱上線,把他扒得體無完膚。

前幾天網上出現那個沒戴口罩出去,還怒怼維持秩序的疫情人員一樣,有人說他是退休副局長,于是大家就在網上聲讨他,好象他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一樣,好象不對他繩之以法,那就是執法人員不公一樣。

當時的白裡氏也是這種心理,而商鞅也是摸透了白裡氏這種心理,是以霹靂手段,割了赢虔的鼻子,平息了這件大事。

事實上,赢虔根本不需要為此事件買單,會有其他的辦法來解決此事。隻是因為他的身份擺在那裡,辦了他,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地解決此事的方法。

說白了,商鞅是以犧牲赢虔為代價,換來了自己地位的穩定,變法的繼續,以及國人對自己的信服。

6

商鞅在最短的時間裡,想出了這麼一個好的辦法,真的不愧是商鞅。

可是,赢虔不是别人,不是想犧牲就能犧牲的人。

他可以說是商鞅能夠順利變法的功臣,他與秦孝公合力把商鞅推到秦國變法功臣的位置,讓商鞅實作了自己的政治抱負。

如果僅從個人層面說,赢虔是商鞅的貴人都不為過,赢虔為了變法順利推進可謂是兩肋插刀,可是變法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剛剛穩定,商鞅就在後面給了赢虔一刀,這讓他情何以堪。

是以,赢虔恨商鞅,把他恨到骨子裡。

而商鞅在後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想要通過娶公主熒玉來給自己保駕護航,隻是最後公主也沒能保護了他,隻是這是後話了。

是以從這一點來說,商鞅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犧牲了赢虔,割了赢虔的鼻子,既不是制度新法如此,也不是必須割了赢虔,而是商鞅真的有點薄情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