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譚政

1906年出生于湖南湘鄉。

1927年投筆從戎,同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後,譚政與毛澤東偶遇。由于譚政古文基礎好、字寫得工整,他被毛澤東調到前委任書記官,負責起草檔案。

此後,譚政長期從事部隊政治工作。

1944年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并受黨中央、毛澤東委托撰寫《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

來到東北後,譚政協助羅榮桓上司部隊政治工作,他親自給戰士們做動員,部隊戰鬥情緒空前高漲。

對于1948年的解放戰争形勢來說

長春之戰直接影響着整個東北的戰局

作為以政治工作為主的将領

譚政很清楚

長春戰役

攻心大于攻城

1

國民黨稱長春防禦工事“堅冠全國”

譚政向城内發傳單喊話“圍而不打”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長春是吉林省省會,位于東北腹地,地處哈爾濱和沈陽之間,是貫通京哈、長圖等東北境内若幹鐵路線的交通樞紐,也是東北重要的工業基地。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國民黨在長春的守将,是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他一到長春,國民黨軍就開始忙碌起來。抗日戰争期間,日軍在長春城外修築了許多永久性工事。鄭洞國下令加強工事、修築碉堡。國民黨的報紙用了“堅冠全國”四個字描述長春的工事。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1948年6月9日,毛澤東電示東北野戰軍:

“基本上同意,即用三個月至四個月時間攻克長春并争取殲滅援敵。”

15日剛到吉林,譚政就參加了東北野戰軍圍城部隊師級以上進階幹部會議。

會議決定對長春“實施軍事封鎖的同時,開展政治攻勢和經濟鬥争,促使長春守軍糧彈俱困,軍心動搖。”

1948年6月22日,東北人民解放軍進入指定位置。三天後,正式圍城。

長春被圍後,兩百多公裡外的哈爾濱也忙碌起來。譚政上司軍區、野戰軍政治部統一編寫、印制“蔣軍投誠官兵通行證”和一百多萬份傳單。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在傳單中,解放軍稱呼長春守軍為“蔣軍官兵兄弟們”,宣傳“天下窮人是一家,自己人不打自己人”,還告誡他們起義是唯一出路。這樣的傳單和通行證,源源不斷地從哈爾濱運往長春。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譚政特别訓示,宣傳品和通行證必須發到圍城戰士手中。沒有飛機,解放軍就用弓箭把傳單射到守軍陣地。有的戰士還找來竹劈糊風筝,把宣傳品綁在風筝上,當風筝飛到守軍上空,各種宣傳品紛紛落在國民黨守軍陣地。

除了宣傳品,前線戰士最簡單的宣傳方式就是喊話。譚政訓示前線指揮員,喊話的人不僅要有我們的戰士和幹部,還要有組織起義或投誠過來的人員。

解放軍戰士喊話原聲00:0000:15

“你們想突圍嗎?四面八方都是解放軍,怎麼突得出去呢?弟兄們,你們冷嗎?你們餓嗎?不要再給反動派當炮灰了,放下武器快過來。”

2

鄭洞國想要突圍蔣介石卻想死守

國民黨軍空投竟成解放軍盤中餐

長春城中的鄭洞國坐不住了,他馬上叫來了參謀長說:“給校長發電報,咱們要突圍!”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郭芳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研究員

蔣介石的回電非常簡單,就說長春必須死守。因為長春可以分散東北野戰軍的兵力,錦州和沈陽才相對安全。

鄭洞國首先要解決的是糧食問題。起初還能有十幾架飛機每天空投一次,可時間長了每天三四架飛機都不能保證。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為阻止國民黨軍空投,解放軍架起了高射炮,國民黨軍的飛機見到高射炮,不是亂投就是來不及空投就逃跑了。豬肉罐頭、南方的大米、中原的白面,四川的榨菜都落在了解放軍的陣地上。

3

糧食短缺國民黨軍竟驅趕百姓出城

譚政訓示解放軍為老百姓供應食物

城中的國民黨軍糧食越來越少,他們将魔爪伸向了長春百姓。不僅搶糧,餓紅眼的國民黨軍沒有燃料就砍樹、扒房來生火,最後幹脆把馬路上的瀝青摳起來燒火做飯。裡無糧草外無救兵的長春成為了一座“死城”。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老百姓沒吃的就吃草根、啃樹皮。城裡糧食越來越少,為減輕長春糧食的壓力、給解放軍圍城部隊制造混亂,鄭洞國居然要求警察和保長向外驅趕老百姓!

作戰室裡的譚政眉頭緊皺。如果放難民出城,圍困國民黨軍的意圖就會大大削弱,一旦國民黨部隊趁亂逃走,将直接影響整個東北戰局。可不放,老百姓就會枉死。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譚政和東野政治部決定放難民出城。譚政做了特别訓示,給難民的食物要分批。剛開始隻供應稀飯,後來逐漸增加饅頭。解放軍偶爾也會給老百姓做豬肉炖粉條,香味飄到國民黨軍陣地,饞得他們口水直流。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1948年9月17日中秋節,譚政指令前線為雲南士兵準備月餅。夜晚,解放軍的陣地上唱起了雲南小調。聽着熟悉的鄉音,國民黨第六十軍的士兵再也按耐不住思鄉之情,便趁夜色投誠。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考慮到鄭洞國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的身份及抗日戰争中的貢獻,中共中央決定争取鄭洞國起義。10月18日,身處西柏坡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寫信勸其投誠。

10月19日和20日,堅守長春的新7軍和鄭洞國所率兵團部先後向東北野戰軍投誠。至此,長春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長春之戰

是解放軍作戰史上

和平解放的第一座

具有十萬守敵和堅固設防的大城市

從那時起

和平解放的城市逐漸增多

一座座城市完好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敬請收看今天(7月23日)20:00

CCTV-4《國家記憶》

《開國大将經典戰例》之《攻心為上》

全網獨家首發盡在央視訊APP,

點選環球标簽頁,

搜尋并關注《國家記憶》!

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節目

掃描下方二維碼搶先看!

譚政攻心為上,巧用宣傳手段促長春和平解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