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湖南湘鄉

龍洞鄉泉湖村,有一座“陳家宅院”,堂屋上挂有曾國荃手書的“大樹常榮”匾額,堂屋内高懸“陳”字戰旗,陳列着一柄80斤大刀。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曾國荃手書匾額

這裡就是開國大将陳赓将軍的老宅,陳赓大将

1903年2月27日就出生在這裡,取名

陳庶康

,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湘軍副将解甲歸田

陳赓的祖父陳益懷自幼習武,幼年時家境貧寒,到舅舅家做長工,由于白天勞作,晚上不停耍槍弄棒,身體消耗較大,吃得比較多,遭到舅舅的羞辱。負氣出走,投靠了湘軍,開始做夥夫,因為身手矯健、武藝超群,而且臂力過人,被一位軍官相中,招為親兵。陳益懷善使大刀,會一種潑風刀法,舞起來水潑不進。後來因為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官至副将,授

禦封“武顯将軍”。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清朝的副将為從二品或者正三品,應當說級别很高了。在軍隊裡相當于現在的軍長,也算是進階軍事将領了。後來陳益懷看到清政府内部的腐敗,對為官沒有興趣,解甲歸田,置辦了240畝地,從事農桑,還有一處房産就是陳氏家園。家園内陳列的“陳”字三角旗、大刀就是他當年使用的,除了堂屋的匾額由曾國荃題寫,會客廳的兩幅字:

“變”和“功德無量”分别出自曾國藩和曾國荃手筆,可見陳益懷在湘軍中的地位與曾家之交情還是很好的。

一門兩大将

我們知道,陳赓是開國大将,從小受到陳益懷教導,思想開放,接受新思想較快,走向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陳赓先後就讀于黃埔軍校一期和蘇聯的特種學校,在隐蔽戰線、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中都是戰功赫赫叱咤風雲的大将軍。新中國成立後支援越南抗擊法軍、支援北韓抗擊美軍,回國後奉命組建哈軍工,又為新中國國防軍事科學建設奠定基礎,做出舉世矚目的成就。陳赓大将在上面每一個階段的成就都是可圈可點的,看到他組建哈軍工的成效,錢學森先生非要見一見這位傳奇将軍,他曾感歎,當時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建設這樣先進和完備的高等學府至少需要陳赓一倍的時間。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陳赓大将

除了陳赓,陳益懷的影響下,還走出了另一位開國大将,就是譚政。

譚政本名譚世明,和陳赓兩家是世交,從祖父一代就交好,隻不過,譚政家的思想相對守舊。譚政比陳赓小三歲,兩人在私塾(七星橋蒙館)裡相熟,幼時譚政性格懦弱,得到陳赓很多幫助和開導,兩人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進入蒙館一年後,私塾轉為新式國小,教學的内容涵蓋很廣,增加了自然、曆史、地理、體育等課程,思想開放。新來的一位老師叫黃笃植,譚政從他那裡得到很多新知識和新思想,回家後還講給弟弟妹妹們聽。譚世明的父親不願意讓譚世明接受這種新式教育,把他送到了還沒改為新學堂的一處私塾,寄居在陳赓的家中。

在陳家,譚世明受到陳赓祖父陳益懷和父親陳

紹純

的關愛,尤其陳益懷經常給他講清軍是如何腐敗,太平天國軍隊是如何英勇的故事。已經進入東山學堂的陳赓回家的時候,也和譚政促膝長談,講述外面的世界和新的思想。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陳赓、譚政

陳益懷臨終的時候囑咐陳

要照顧好譚世明,讓他見世面,有利于他的成長。後來,譚世明私塾畢業,他的父親讓他繼承家業,不讓他去新學堂讀書。在陳

的勸說和影響下,譚世明才得以走入新學堂,接觸到新思想,在學校内成為勇敢的學生領袖。後來,譚世明18歲那年和陳赓的妹妹陳秋葵喜結連理,在妻子和陳家的支援下随陳赓從軍。在軍中入黨,改名譚政。1927年,譚政奉命參加南昌起義被國民黨軍隊阻攔沒趕上,參加了毛澤東上司的秋收起義。

譚政經曆了三灣改編,在井岡山上,譚政成為毛主席的首任秘書,在戰争中成長為叱咤風雲的大将軍,19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譚政大将

可惜,陳秋葵在老家積勞成疾在1934年前後病逝于家中,臨死還握着譚政寫給她的信。譚政深陷對亡妻的思念之中,一直單身13年,陳赓多次相勸也不願娶妻,很多大學生主動示好他都不為所動。

盧東生

陳益懷去世後,到陳赓父親陳紹純時,家有良田300畝,成為富甲一方的顯赫家庭。當時我們國家時局動蕩、戰亂頻仍,到處是災民,陳赓的父親仗義疏财,變賣了家産拯救受難的群眾,最後一家隻剩1畝3分田地維持生計,家裡也住滿了災民。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陳家的長工有個叫盧東生的受到陳家,特别是陳赓的影響,思想也很先進。盧東生比陳赓小五歲,7歲的時候父母雙亡被送到陳家,幫助陳家放牛,和陳赓關系非常好,受陳赓影響特别大。陳赓當兵後,盧東生到城裡去當學徒了,幾年後找到陳赓也當兵了,成為陳赓的副官,參加了南昌起義。

紅軍時期,盧冬生在紅二軍團,擔任第4師師長,是賀龍總指揮手下幹将。抗日戰争開始後,擔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旅長,後來又被派到蘇聯,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45年被派往東北,不幸犧牲,如果不犧牲在解放前,以他資曆評為開國上将是沒有問題的。

上将陳錫聯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王根英

陳赓的妻子王根英有個妹妹叫王璇梅,自幼聰明伶俐,陳赓在做地下工作的時候,王璇梅就跟在姐姐身邊,為姐夫站崗放哨、送信。抗日戰争時期,王根英調到129師,擔任

供給部财經幹部學校任政治指導員。1939年,在一次日軍轟炸中,為搶救公文和公款,壯烈

犧牲。此後,陳赓把王璇梅看做親妹妹,在軍中,陳赓把王璇梅介紹給了陳錫聯将軍成為革命夫妻。

晚清将軍心憂天下,培養出2位開國大将、帶動2位八路軍旅長

陳錫聯在軍中

陳錫聯将軍和李先念是同村的老鄉,是八路軍129師早期的團長、副旅長,奇襲陽明堡就是在他的具體指揮下遂行的,

1955年被授予

上将軍銜

。建國後,擔任過重慶市委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還做過多個大軍區司令員,軍委常委,一度主持中央軍委工作。

綜述

陳益懷生逢亂世,起于毫末,在晚清湘軍中暫露頭角,深得曾國藩兄弟信賴,看不慣晚晴腐敗的官場,毅然急流勇退解甲歸田。依舊仗義疏财,支援進步思想,培養出了陳赓、譚政這樣的開國大将,可見英雄不問出處,思想也不局限于是否富有,隻要有一顆憂國憂民的的赤子之心,就能為國家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