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政沒有任何戰功,為何偉人特批大将軍銜?他是我黨的大油箱

1953年,我軍參照蘇聯軍事改革的方案和專家建議,總幹部部門将最初設定的6等18級軍銜做出細節調整,其中進階開國将官被明确定為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

大将作為開國将軍之首,地位僅次于元帥,初定15人,最後幾經變換和審查核準,最終确定為開國十大将軍,無一不是對中國革命有突出貢獻的,且能征善戰的功勳赫赫之輩,但無論如何改變精簡,粟裕第一大将、徐海東第二大将的位置始終不變。

譚政沒有任何戰功,為何偉人特批大将軍銜?他是我黨的大油箱

1955授銜

其中開國第五大将譚政,從21歲參軍入伍後,沒有指揮過一場戰鬥,終生不上陣殺敵,也沒有任何戰功,卻被毛主席力薦:他的名字必須出現在大将名單上!這是怎麼回事呢?

譚政,1906年生于湖南湘鄉,早年曾是家鄉的一名國小老師,是以接觸愛國革命思想的時間很早,閱讀過大量進步書籍,在大革命時期曾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軍閥的愛國主義運動,期間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愛國革命志士。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譚政心力交瘁,頓生投筆從戎之意,他認為想要救國,就必須先改變舊社會的愚民思想。

毛主席在湖南發動秋收起義後,譚政第一次深刻認識到我黨我軍先進的革命愛國理念,心中大受震動,就主動找到征兵同志,在申請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當時負責招兵的首長看他文質彬彬,一臉秀氣模樣,就問他:給你一把槍、十發子彈,能打中幾個敵人?

譚政搖搖頭:我沒練過槍法,恐怕一個也打不中。

首長氣笑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你怎麼上陣打仗?

譚政義正言辭道:我文化水準很高,有的時候筆比刀槍更管用,筆杆子也能殺人,也能把革命幹好!

譚政沒有任何戰功,為何偉人特批大将軍銜?他是我黨的大油箱

譚政

在井岡山入黨一個月後,譚政從政治宣傳員調任總部機關,成為毛主席麾下的第一任秘書長,政治才能得到初步發掘,并以紅軍黨代表的身份出席了1929年舉行的古田會議,于次年被提拔當了軍政治主任和教導大隊的政委。

先後随軍參加了二打長沙、漳州戰役、南雄、水口戰役,又北上攻打宜黃、樂安、南豐等地,并參與指揮了我軍保衛蘇區總部的第四和第五次反圍剿戰鬥,負責軍隊思想的政治工作。

寫出了多篇戰時政工的戰鬥總結報告,并在紅軍長征時期寫出了《最後的一道封鎖線》,順利在《紅星》報刊登,與李聚奎上将和黃蘇一緻促成了部隊縮編的決議,為即将進行的抗日戰争做準備。

1936年,譚政寫出《關于紅軍中心的政治工作意見》下發全軍,對我紅軍從土地革命到抗戰的順利轉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不上戰場,但譚政的勞苦功高,誰都不能忽視。

譚政沒有任何戰功,為何偉人特批大将軍銜?他是我黨的大油箱

抗日戰争開始後,譚政供職總政,出任副主任職務,針對武裝鬥争、軍隊和政工隊伍的建設,多次發表長文通告全軍,大大凝聚了我軍戰士的向心力。

1944年,譚政在主席和總理的訓示下,總結經驗,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結合當下戰争形勢變換,展望未來,詳細分析我軍目前遇到的困境和改進措施,提出并發表了關于軍隊政工問題的長文報告,成為繼古田會議後,軍隊政治工作又一偉大的曆史藍本,具有相當深遠的研究作用。

這份報告一直到建國後,仍被總政和總參多次刊印發表,論據充分,有理有節,獲得全黨全軍高層上司的一緻好評。

解放戰争時期,譚政奉命第一批趕赴東北參加工作,出任東北第四野戰軍的政治主任和副政委工作,是我軍開拓和發展東北大學營的功臣和先驅,地位、資曆和威望僅次于總司令林帥和政委羅帥,是以在戰時,東北局面向我總部機關的電報署名,一般都是林、羅、譚、劉。

譚政沒有任何戰功,為何偉人特批大将軍銜?他是我黨的大油箱

建國後,譚政出任全軍總政治部主任一職,是我黨我軍從事政工工作年限最久、資曆最深的人,他的工作比一些沖鋒陷陣的猛将更加重要。

正如他給女兒介紹的那樣:爸爸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打過仗,但一輛車想要跑快,不光需要輪子和發動機,還得有一個大油箱。

而譚政就是我黨我軍和中國革命砥砺前行的大油箱,是以在1955年授銜時,主席給譚政做出了最正确的評價:譚政,談政也,專門特批授予他開國大将軍銜,排名第五,僅次于陳赓大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