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成了大将,參謀長為什麼僅僅是上将而已?

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譚政,湖南湘鄉人,原本是一名國小老師,大革命時期,譚政投筆從戎,進入北伐軍中,在鐵四軍擔任文書,盧德銘為團長的警衛團成立後,譚政在警衛團擔任連文書、營書記,警衛團後來暫寄江西朱培德麾下,被改編為江西省防軍第一師,餘灑度擔任師長,譚政則更新為師書記。

警衛團後來在毛委員的上司下參加秋收起義,成為秋收起義的主力部隊,譚政堅決擁護毛委員的正确主張,為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譚政後來長期從事政工工作,擔任過紅12軍政治部主任、紅一師政委等職務。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譚政是軍中著名的筆杆子,他對曆次戰役的總結,他的生花妙筆,都讓毛委員頗為贊賞,而他在軍隊中表現出的政工能力,也是軍中需要的。譚政,一步一步成長為我軍政工幹部的一位标杆人物。

東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成了大将,參謀長為什麼僅僅是上将而已?

解放戰争時期,譚政先後擔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務,成為我軍政工工作的楷模幹部。1955年評定軍銜時,譚政位列大将,在四野中,出現了林、羅兩位元帥,譚政、肖勁光兩位大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四野的赫赫軍功和兵強馬壯的實力。

擔任東野政治部主任的譚政被評定為大将,而與其平級的參謀長劉亞樓卻僅僅被授予上将軍銜,這是為什麼呢?話說從頭,我們先來看一下劉亞樓将軍的輝煌履曆吧。

劉亞樓,福建武平人,1929年參加閩西遊擊隊,同年入黨。劉亞樓原來的名字叫做劉振東,參加紅軍後,他改名為劉亞樓,意思即是為革命更上一層樓。劉亞樓從一名普通的遊擊隊員做起,在曆次戰役中表現出色,職務也是水漲船高,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做到了紅12師政委的職務,三年從小兵到師級幹部,這個進步速度,令人汗顔。

劉亞樓參加過活捉張輝瓒、強渡烏江天險、飛奪泸定橋等紅一軍團的曆次著名戰鬥,是林帥麾下的一員虎将。1939年,劉亞樓前往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術,很快趕上了蘇德戰争爆發,劉亞樓以伏龍芝學員的身份,參加了蘇聯衛國戰争,可謂是一位國際主義戰士了。蘇聯對日宣戰後,劉亞樓随蘇聯紅軍進入東北,曆經蘇聯六年的曆練,将很快在東北戰場大放異彩。

解放戰争中,劉亞樓繼續與老首長林帥、羅榮桓合作,擔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參謀長的職務,他心思缜密,制定作戰計劃滴水不漏,協助林帥、羅帥很好地完成了東北戰場的指揮工作,實際上是當時東野的三号人物。那個時期,毛委員、中央與四野的電報署名中,都是林羅劉并列的,可見劉亞樓在東野的重要地位。

東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成了大将,參謀長為什麼僅僅是上将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在東北野戰軍中,參謀長劉亞樓的地位甚至還略在政治部主任譚政之上,但是1955年授銜時,譚政卻是大将,劉亞樓隻是上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第一,劉亞樓在1939年離開軍隊前往蘇聯,1945年回國,離開軍隊六年,資曆上就顯得稍差了些。1939年,時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的劉亞樓被派往蘇聯,前往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這對劉亞樓個人,以及我黨我軍來說,都是個很好的充電的機會,但離開軍隊,顯然對劉亞樓個人的授銜還是有影響的。

第二,譚政被授予大将,考慮得更多的并不是他東野政治部主任的職務,而是他的代表性。當時評定軍銜,并非簡單地按照職務或是戰功來評的,而是綜合考慮考慮各個方面,元帥、大将的人選都非常有代表性。

而譚政,是我軍中政工幹部的楷模,是我軍政工工作的一面旗幟。他被評定為大将,更多的原因是作為政工幹部的代表入圍的。而劉亞樓雖然前期也從事過政工工作,但更多的時候是擔任軍事幹部。劉亞樓軍事能力非常出色,但相比起其他幾位以軍事幹部入選的大将來說,就差了點了,像粟裕、徐海東、陳赓等人,戰績都要遠遠在劉亞樓之上,而王樹聲、張雲逸等人,資曆又遠在他之上。綜合各方面,劉亞樓最終沒有被定為大将軍銜,也是可以了解的。

東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成了大将,參謀長為什麼僅僅是上将而已?

第三,劉亞樓1929年參加革命,這個時間當然也很早,但在我軍的進階将領中算是比較晚的了。在十大大将中,要麼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老革命,要麼是1927年我軍各大起義時參加的元勳,而劉亞樓1929年才在武平參加遊擊隊,資曆上的确了吃了點虧。

中原野戰軍參謀長李達也是上将軍銜,而西北野戰軍參謀長閻揆要,甚至隻是中将軍銜,這也說明,授銜并不是完全按照職務高低來評定的。我們看到,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蕭克也是上将,而許光達卻是大将,因為許光達是作為湘鄂西、紅二軍團的代表被授予大将的。授銜,就是要綜合各方面,是以,劉亞樓的上将軍銜,基本上還是很合理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