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四十二:侯景死、梁朝覆滅)

公元552年

侯景之死:餓死皇帝的代價

公元552年四月,梁朝大将王僧辯、陳霸先聯軍攻克建康,平定侯景叛亂。侯景在逃亡途中,被随從殺害。

548年的侯景之亂造成了兩個後果:一是梁武帝被活活餓死;二是都城建康和經濟重鎮三吳之地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梁軍大都督王僧辯受七皇子蕭繹的指令,起兵與侯景對抗。而陳霸先則是打擊侯景的另一股軍閥勢力,上級是廣州刺史蕭勃。

侯景之亂爆發時,困守建康的梁武帝曾急召蕭勃出兵平亂。可是蕭勃雖為梁朝的皇親國戚,但對梁武帝并無好感。不但自己不出兵,還阻撓自己的下屬陳霸先,打算等天下大亂後自己趁亂崛起。但陳霸先也有自己的考量:與其聽命于蕭勃,不如趁亂崛起。于是他率領着自己的部隊,北上勤王。兩股勢力就這麼一西一南,直奔侯景而去。

當時,王僧辯因為身處中原,是以他先出兵攻打侯景。誰知部隊還未開拔,主帥王僧辯就和蕭繹起了沖突。蕭繹着急出兵,但王僧辯認為軍隊的人馬沒有集結完畢,不能貿然出兵,雙方就這麼頂上了。僵持無果,蕭繹氣急,砍了王僧辯一刀,并且将他下到大獄,另選将領鮑泉進攻長沙。

雖然鮑泉在初期取得了幾次成功,但沒想到對方拉到了援軍,鮑泉一下子陷入困境。蕭繹沒有辦法,隻好把王僧辯又放了出來。王僧辯不愧是蕭繹手下第一能人,他剛長沙就開始派兵布陣,随即率兵殺入城中,取得勝利。

侯景發現形勢不對,立即派出自己的直系部隊,準備拿下王僧辯。侯景派出水軍二十萬,軍旗連起來,綿延足有千裡,是自古以來江左水戰之中,用兵最多的一次。侯景大軍向巴陵直撲而來,不過都被王僧辯指揮大軍采用火陣、圍長栅列舸艦等辦法擊退。王僧辯就這樣帶軍屯居巴陵與侯景軍對峙,以靜制動,最後連侯景這邊的大将任約也被王僧辯擒住,挫敗了侯景軍的銳氣。

陳霸先這邊,則是自南康發兵順江直下,攻取西昌。江西大地暴雨滂沱,侯景的羯胡騎兵寸步難行,從江西到江南,陳霸先的大軍勢如破竹,兇悍的羯胡精銳碰到了更兇的廣東兵,幾番被打得大潰,三萬精兵揚帆東進,與王僧辯的部隊會師西昌。

于是陳、王二人歃血為盟,誓殺侯景。此時正是551年,也是侯景由盛至衰、由興到亡的轉折點。次年二月,王僧辯與陳霸先會師後聯營東下,軍抵姑孰(今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面對兩大聯軍,侯景這邊也并非毫無作為。他看到聯軍向建康撲來,一方面直接将傀儡皇帝蕭綱殺害,自立為帝,企圖削弱梁軍的士氣。另一方面派自己的兒子侯子鑒率步騎兵一萬餘人渡過水洲,在岸上挑戰陳王聯軍。

陳霸先率領部隊強攻北岸部隊,王僧辯則指揮小船退縮,隻留大船在兩岸停泊。侯子鑒誤以為對方退卻,急着追趕。王僧辯則掐準時機指揮大船趁勢截斷侯子鑒的退路,從兩邊夾攻。水陸均敗,侯景一方士卒落水數千人,隻剩侯子鑒隻身逃回建康。侯景聽到了兵敗的消息,大驚失色,拉着被子躺下,許久才起來大罵侯子鑒。接着王僧辯與陳霸先軍隊乘勝追擊,與侯景大戰于建康城北。聯軍兵分兩路,派強弩2000張進攻石頭城,随即攻陷。侯景棄衆逃跑,後為部下所殺,至此侯景之亂平息。

結論: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因侯景之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侯景死後更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侯景之亂後,出身江南寒門的陳霸先趁勢崛起。

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四十二:侯景死、梁朝覆滅)

侯景下場有多慘?屍骨無存,5個兒子被活活煮死

公元554年

西魏賜貴族鮮卑姓:立足關中

公元554年,西魏權臣宇文泰打着傀儡皇帝魏恭帝元廓的旗号頒布诏書,指令有功将領一律把漢族姓氏改成鮮卑姓氏。

宇文泰依據的是一種遙遠的部落制度。傳說部落時代最強盛的鮮卑族,是由三十六個大姓部落和九十九個小姓部落共同組成的,宇文泰拟定的姓氏,就是從此而來。

宇文泰賜姓的目的很簡單——凝聚戰鬥力量,把漢人和鮮卑族的将士擰成一股繩。占據關中之後,随着連年征戰,宇文泰的軍隊來源越來越複雜,除了來自六鎮的武川鮮卑族軍人,還有從洛陽來的漢化了的北魏禁軍和新投奔自己的漢族豪強的人馬。六鎮鮮卑是宇文泰起兵最初的隊伍,凝聚力較強,但洛陽來的禁軍和漢族豪強則有所不同。洛陽禁軍是在北魏末年起進入關中的,他們也大都是鮮卑族,不過最大的願望是回洛陽老家。

很多年前,北魏孝武帝元子攸被高歡率兵追擊,從洛陽逃到了關中。宇文泰去迎接他,孝武帝拉着他的手說,沒想到愛卿如此忠誠,以後要能回到洛陽,都是你的功勞。皇帝這麼一說,手下的将士想家,都哭個不停。宇文泰卻說,陛下放心,一定能回去。

但随着戰局變化,洛陽落入北齊之手,想要回到洛陽成了癡人說夢。洛陽禁軍将士惦念家鄉的願望滿足不了,宇文泰幹脆讓他們把在孝文帝改革時取的漢姓改回到鮮卑姓,告訴他們你們本來就是鮮卑人,洛陽也不過是個臨時定居地,它哪有關中好,别回去了。

漢族豪強的意見也很明顯,漢人改了鮮卑姓氏,這不是背棄祖宗麼?比如唐高祖李淵的爺爺,身為八柱國之一的李虎,被改姓成了大野氏,成了大野虎;十二大将軍之一的楊忠,就是後來隋文帝楊堅的父親,被賜姓為普六茹,成了普六茹忠。

要讓他們改成鮮卑姓氏并不簡單,是以宇文泰賜姓的同時,也給他們加官進爵,大加賞賜。這滿足了漢人光宗耀祖的心理狀态,能當大官賺大錢,改姓——工作需要嘛!

宇文泰的軍隊雖然來源廣泛,但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還是出身北魏六鎮之一的武川軍團。他們大都是鮮卑人,其中很多人還是曾經北魏皇室拓跋部氏族的成員。但在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遷都洛陽後,身處邊境的軍人們遠離了政治核心,地位迅速下降。

北魏末年,朝廷改革官員選舉辦法,但凡品級較高、位置重要的官職,一律不許武将充任,故意排斥來自北方邊鎮的軍人。上千名從六鎮來首都洛陽充當禁軍的将士聽到消息,跑到提出方案的漢族官員張仲璃家裡殺人放火,張仲璃雖然死裡逃生,但他的哥哥卻被扔到了火裡活活燒死,他的父親也被人打到隻剩一口氣,第二天就死了。

是以,在鮮卑将士那裡搞漢化,根本行不通。宇文泰隻能選擇尊重鮮卑将士的文化取向,把漢族姓氏改成鮮卑,而不是把鮮卑姓氏改成漢姓。

除了将領們的姓氏整齊劃一的實作了鮮卑化,宇文泰還指令每個将領麾下的士兵,也要跟着主将一起改成主将的姓。士兵改名的辦法,其實也是在模拟部落時代鮮卑的情況。因為在部落時代的鮮卑,同一個氏族内的成員姓氏一樣,基本都是親戚關系。宇文泰希望将軍們帶着和自己姓氏相同的士兵,能在戰場内外團結一緻,像一家人一樣。

經過宇文泰的姓氏改革,所有将領變成了清一色的鮮卑姓氏,胡漢将領間的民族差别被悄悄抹去。而将軍和士兵之間、士兵和士兵之間的姓氏變成了同一個,好像是父子兄弟一樣,成為了一家人,迅速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

結論:宇文泰給軍人賜鮮卑姓的措施,是孝文帝漢化改革的反彈,但這個措施增強了宇文泰政權的軍隊戰鬥力,為北周建國奠定了軍事基礎。關中政權的漢族将士使用的鮮卑姓,客觀上增強了鮮卑族和漢族之間的接觸和交流。隋唐時期,随着鮮卑族和各民族的融合加速,鮮卑族最終消失。

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四十二:侯景死、梁朝覆滅)

梁元帝被殺:帝國覆滅的背後

公元554年,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蕭繹被殺,梁朝覆滅。

梁朝衰落于何時?有人認為,梁武帝時期的侯景之亂導緻梁朝就此衰落,但更多人認為梁朝最終的覆滅,還是在于梁元帝引狼入室,請西魏參與梁朝内戰,導緻巴蜀之地丢失,梁元帝自己也身死西魏之手。

作為梁朝的皇帝,蕭繹為什麼要向西魏借兵?蕭繹是梁武帝的第七個皇子,太子之位早已另有其人,他原本跟皇位無緣。但梁武帝時期,降将侯景起兵造反,将武帝活活餓死。随後侯景把持朝政,立三皇子蕭綱為傀儡皇帝,并舉兵大肆侵略江南。當時有能力平叛的三位皇子之中,七皇子蕭繹能力最強,下手也最快。他派大将王僧辯與從廣州北上的陳霸先一起聯手,平定了侯景之亂,最終登基稱帝,定都江陵。

禍亂平定,蕭繹穩坐帝位,後來又為何會被西魏消滅?這要說蕭繹自己的作死。蕭繹的皇帝椅還沒坐熱,一向跟他關系不好的八弟蕭紀就在益州稱帝。蕭紀本來也想趁着侯景之亂趁機稱帝,但沒想被自己的哥哥捷足先登,一直懷恨在心。即便是蕭繹登基之後,他也明目張膽的反對蕭繹的統治,甚至從益州直接發兵讨伐蕭繹,徹底拉開兄弟相殘的序幕。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當時已經身為梁元帝的蕭繹自然要出兵平亂。不過他對自己這個弟弟非常忌憚。蕭紀的巴蜀軍不輸自己的湘東軍,而且自己跟侯景剛經過一番大戰,兵力上略顯不足。于是蕭繹做出了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寫信給西魏請求西魏出兵幫忙平定叛亂。而此時的西魏權臣宇文泰,一直以來就對梁朝蜀地虎視眈眈。現在了解到鎮守四川的蕭紀已經離開打他的哥哥蕭繹去了,蜀地空虛正好乘虛而入。是以接到梁元帝的求助信之後,宇文泰大喜,爽快答應出兵,直攻蕭紀老巢。

梁朝這邊,蕭繹天真的以為西魏是來幫助自己的,便也積極行動起來,在東邊與蕭紀的主力進行周旋。蕭紀這下可慌了神,他率軍在東邊與蕭繹作戰,後方的大學營卻被西魏端了個底朝天,首尾無法相顧。

553年蕭紀戰敗,為蕭繹所殺。殺了蕭紀,蕭繹正準備收獲勝利的果實。沒想到卻迎來了自己的死期。戰争結束後,鎮守潼關的刺史投靠西魏,西魏順利攻占成都,進而占據了整個蜀地。這邊蕭繹一看,西魏确實是幫了梁朝大忙,不過打下蜀地之後就不走了,這可不是好買賣。蕭繹醞釀一番,給西魏宇文泰寫了一封信,要求按照兩國恢複侯景之亂以前的邊界,讓西魏退還侵占的土地。

天知道蕭繹怎麼想的,他在信中用詞極其傲慢,一下子就激怒了宇文泰。宇文泰正愁沒借口做掉蕭繹,這下借機自己送上了門,就說蕭繹對西魏不敬。随即便是大軍壓境,決定另立梁朝襄陽刺史蕭景做皇帝,讓梁朝真正成為西魏的附屬國。

宇文泰這邊,派出了柱國大将軍于謹,骠騎大将軍宇文護、征西将軍楊忠等5萬步騎兵天團,浩浩蕩蕩進攻江陵。這三位将領中,于謹的名聲不大,可兩個副手卻在後來赫赫有名:楊忠是後來隋文帝楊堅的父親,宇文護後來則在北周兩次廢立皇帝。

西魏大軍壓境的時候,梁元帝正在朝堂上給大家講學,敵軍到了城下才引起警覺,發兵抵抗。西魏軍圍困江陵,梁軍情勢嚴峻,接連幾員将領都戰死疆場。有大臣建議蕭繹趁夜突擊,出城從水路逃走。但梁元帝身體胖大,行動不便,拒絕逃走;又有人建議把城中死囚放出來編入軍隊抵抗,梁元帝覺得死囚靠不住,當年商纣王放出的死囚臨陣倒戈,不僅不能放,還要全部殺死。一再拖延,最終西魏大軍攻破城門,梁元帝蕭繹人死國滅。

結論:蕭繹死後,西魏勢力大增,超越北齊。為後來的北周、隋朝定下了統一中國的基調。

中國古代史(魏晉南北朝)(四十二:侯景死、梁朝覆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