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四十二:侯景死、梁朝覆灭)

公元552年

侯景之死:饿死皇帝的代价

公元552年四月,梁朝大将王僧辩、陈霸先联军攻克建康,平定侯景叛乱。侯景在逃亡途中,被随从杀害。

548年的侯景之乱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二是都城建康和经济重镇三吴之地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梁军大都督王僧辩受七皇子萧绎的命令,起兵与侯景对抗。而陈霸先则是打击侯景的另一股军阀势力,上级是广州刺史萧勃。

侯景之乱爆发时,困守建康的梁武帝曾急召萧勃出兵平乱。可是萧勃虽为梁朝的皇亲国戚,但对梁武帝并无好感。不但自己不出兵,还阻挠自己的下属陈霸先,打算等天下大乱后自己趁乱崛起。但陈霸先也有自己的考量:与其听命于萧勃,不如趁乱崛起。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北上勤王。两股势力就这么一西一南,直奔侯景而去。

当时,王僧辩因为身处中原,所以他先出兵攻打侯景。谁知部队还未开拔,主帅王僧辩就和萧绎起了冲突。萧绎着急出兵,但王僧辩认为军队的人马没有集结完毕,不能贸然出兵,双方就这么顶上了。僵持无果,萧绎气急,砍了王僧辩一刀,并且将他下到大狱,另选将领鲍泉进攻长沙。

虽然鲍泉在初期取得了几次成功,但没想到对方拉到了援军,鲍泉一下子陷入困境。萧绎没有办法,只好把王僧辩又放了出来。王僧辩不愧是萧绎手下第一能人,他刚长沙就开始派兵布阵,随即率兵杀入城中,取得胜利。

侯景发现形势不对,立即派出自己的直系部队,准备拿下王僧辩。侯景派出水军二十万,军旗连起来,绵延足有千里,是自古以来江左水战之中,用兵最多的一次。侯景大军向巴陵直扑而来,不过都被王僧辩指挥大军采用火阵、围长栅列舸舰等办法击退。王僧辩就这样带军屯居巴陵与侯景军对峙,以静制动,最后连侯景这边的大将任约也被王僧辩擒住,挫败了侯景军的锐气。

陈霸先这边,则是自南康发兵顺江直下,攻取西昌。江西大地暴雨滂沱,侯景的羯胡骑兵寸步难行,从江西到江南,陈霸先的大军势如破竹,凶悍的羯胡精锐碰到了更凶的广东兵,几番被打得大溃,三万精兵扬帆东进,与王僧辩的部队会师西昌。

于是陈、王二人歃血为盟,誓杀侯景。此时正是551年,也是侯景由盛至衰、由兴到亡的转折点。次年二月,王僧辩与陈霸先会师后联营东下,军抵姑孰(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面对两大联军,侯景这边也并非毫无作为。他看到联军向建康扑来,一方面直接将傀儡皇帝萧纲杀害,自立为帝,企图削弱梁军的士气。另一方面派自己的儿子侯子鉴率步骑兵一万余人渡过水洲,在岸上挑战陈王联军。

陈霸先率领部队强攻北岸部队,王僧辩则指挥小船退缩,只留大船在两岸停泊。侯子鉴误以为对方退却,急着追赶。王僧辩则掐准时机指挥大船趁势截断侯子鉴的退路,从两边夹攻。水陆均败,侯景一方士卒落水数千人,只剩侯子鉴只身逃回建康。侯景听到了兵败的消息,大惊失色,拉着被子躺下,许久才起来大骂侯子鉴。接着王僧辩与陈霸先军队乘胜追击,与侯景大战于建康城北。联军兵分两路,派强弩2000张进攻石头城,随即攻陷。侯景弃众逃跑,后为部下所杀,至此侯景之乱平息。

结论: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因侯景之乱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侯景死后更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侯景之乱后,出身江南寒门的陈霸先趁势崛起。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四十二:侯景死、梁朝覆灭)

侯景下场有多惨?尸骨无存,5个儿子被活活煮死

公元554年

西魏赐贵族鲜卑姓:立足关中

公元554年,西魏权臣宇文泰打着傀儡皇帝魏恭帝元廓的旗号颁布诏书,命令有功将领一律把汉族姓氏改成鲜卑姓氏。

宇文泰依据的是一种遥远的部落制度。传说部落时代最强盛的鲜卑族,是由三十六个大姓部落和九十九个小姓部落共同组成的,宇文泰拟定的姓氏,就是从此而来。

宇文泰赐姓的目的很简单——凝聚战斗力量,把汉人和鲜卑族的将士拧成一股绳。占据关中之后,随着连年征战,宇文泰的军队来源越来越复杂,除了来自六镇的武川鲜卑族军人,还有从洛阳来的汉化了的北魏禁军和新投奔自己的汉族豪强的人马。六镇鲜卑是宇文泰起兵最初的队伍,凝聚力较强,但洛阳来的禁军和汉族豪强则有所不同。洛阳禁军是在北魏末年起进入关中的,他们也大都是鲜卑族,不过最大的愿望是回洛阳老家。

很多年前,北魏孝武帝元子攸被高欢率兵追击,从洛阳逃到了关中。宇文泰去迎接他,孝武帝拉着他的手说,没想到爱卿如此忠诚,以后要能回到洛阳,都是你的功劳。皇帝这么一说,手下的将士想家,都哭个不停。宇文泰却说,陛下放心,一定能回去。

但随着战局变化,洛阳落入北齐之手,想要回到洛阳成了痴人说梦。洛阳禁军将士惦念家乡的愿望满足不了,宇文泰干脆让他们把在孝文帝改革时取的汉姓改回到鲜卑姓,告诉他们你们本来就是鲜卑人,洛阳也不过是个临时定居地,它哪有关中好,别回去了。

汉族豪强的意见也很明显,汉人改了鲜卑姓氏,这不是背弃祖宗么?比如唐高祖李渊的爷爷,身为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被改姓成了大野氏,成了大野虎;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就是后来隋文帝杨坚的父亲,被赐姓为普六茹,成了普六茹忠。

要让他们改成鲜卑姓氏并不简单,所以宇文泰赐姓的同时,也给他们加官进爵,大加赏赐。这满足了汉人光宗耀祖的心理状态,能当大官赚大钱,改姓——工作需要嘛!

宇文泰的军队虽然来源广泛,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出身北魏六镇之一的武川军团。他们大都是鲜卑人,其中很多人还是曾经北魏皇室拓跋部氏族的成员。但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后,身处边境的军人们远离了政治核心,地位迅速下降。

北魏末年,朝廷改革官员选举办法,但凡品级较高、位置重要的官职,一律不许武将充任,故意排斥来自北方边镇的军人。上千名从六镇来首都洛阳充当禁军的将士听到消息,跑到提出方案的汉族官员张仲璃家里杀人放火,张仲璃虽然死里逃生,但他的哥哥却被扔到了火里活活烧死,他的父亲也被人打到只剩一口气,第二天就死了。

所以,在鲜卑将士那里搞汉化,根本行不通。宇文泰只能选择尊重鲜卑将士的文化取向,把汉族姓氏改成鲜卑,而不是把鲜卑姓氏改成汉姓。

除了将领们的姓氏整齐划一的实现了鲜卑化,宇文泰还命令每个将领麾下的士兵,也要跟着主将一起改成主将的姓。士兵改名的办法,其实也是在模拟部落时代鲜卑的情况。因为在部落时代的鲜卑,同一个氏族内的成员姓氏一样,基本都是亲戚关系。宇文泰希望将军们带着和自己姓氏相同的士兵,能在战场内外团结一致,像一家人一样。

经过宇文泰的姓氏改革,所有将领变成了清一色的鲜卑姓氏,胡汉将领间的民族差别被悄悄抹去。而将军和士兵之间、士兵和士兵之间的姓氏变成了同一个,好像是父子兄弟一样,成为了一家人,迅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结论:宇文泰给军人赐鲜卑姓的措施,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反弹,但这个措施增强了宇文泰政权的军队战斗力,为北周建国奠定了军事基础。关中政权的汉族将士使用的鲜卑姓,客观上增强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隋唐时期,随着鲜卑族和各民族的融合加速,鲜卑族最终消失。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四十二:侯景死、梁朝覆灭)

梁元帝被杀:帝国覆灭的背后

公元554年,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萧绎被杀,梁朝覆灭。

梁朝衰落于何时?有人认为,梁武帝时期的侯景之乱导致梁朝就此衰落,但更多人认为梁朝最终的覆灭,还是在于梁元帝引狼入室,请西魏参与梁朝内战,导致巴蜀之地丢失,梁元帝自己也身死西魏之手。

作为梁朝的皇帝,萧绎为什么要向西魏借兵?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个皇子,太子之位早已另有其人,他原本跟皇位无缘。但梁武帝时期,降将侯景起兵造反,将武帝活活饿死。随后侯景把持朝政,立三皇子萧纲为傀儡皇帝,并举兵大肆侵略江南。当时有能力平叛的三位皇子之中,七皇子萧绎能力最强,下手也最快。他派大将王僧辩与从广州北上的陈霸先一起联手,平定了侯景之乱,最终登基称帝,定都江陵。

祸乱平定,萧绎稳坐帝位,后来又为何会被西魏消灭?这要说萧绎自己的作死。萧绎的皇帝椅还没坐热,一向跟他关系不好的八弟萧纪就在益州称帝。萧纪本来也想趁着侯景之乱趁机称帝,但没想被自己的哥哥捷足先登,一直怀恨在心。即便是萧绎登基之后,他也明目张胆的反对萧绎的统治,甚至从益州直接发兵讨伐萧绎,彻底拉开兄弟相残的序幕。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当时已经身为梁元帝的萧绎自然要出兵平乱。不过他对自己这个弟弟非常忌惮。萧纪的巴蜀军不输自己的湘东军,而且自己跟侯景刚经过一番大战,兵力上略显不足。于是萧绎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写信给西魏请求西魏出兵帮忙平定叛乱。而此时的西魏权臣宇文泰,一直以来就对梁朝蜀地虎视眈眈。现在了解到镇守四川的萧纪已经离开打他的哥哥萧绎去了,蜀地空虚正好乘虚而入。所以接到梁元帝的求助信之后,宇文泰大喜,爽快答应出兵,直攻萧纪老巢。

梁朝这边,萧绎天真的以为西魏是来帮助自己的,便也积极行动起来,在东边与萧纪的主力进行周旋。萧纪这下可慌了神,他率军在东边与萧绎作战,后方的大本营却被西魏端了个底朝天,首尾无法相顾。

553年萧纪战败,为萧绎所杀。杀了萧纪,萧绎正准备收获胜利的果实。没想到却迎来了自己的死期。战争结束后,镇守潼关的刺史投靠西魏,西魏顺利攻占成都,进而占据了整个蜀地。这边萧绎一看,西魏确实是帮了梁朝大忙,不过打下蜀地之后就不走了,这可不是好买卖。萧绎酝酿一番,给西魏宇文泰写了一封信,要求按照两国恢复侯景之乱以前的边界,让西魏退还侵占的土地。

天知道萧绎怎么想的,他在信中用词极其傲慢,一下子就激怒了宇文泰。宇文泰正愁没借口做掉萧绎,这下借机自己送上了门,就说萧绎对西魏不敬。随即便是大军压境,决定另立梁朝襄阳刺史萧景做皇帝,让梁朝真正成为西魏的附属国。

宇文泰这边,派出了柱国大将军于谨,骠骑大将军宇文护、征西将军杨忠等5万步骑兵天团,浩浩荡荡进攻江陵。这三位将领中,于谨的名声不大,可两个副手却在后来赫赫有名:杨忠是后来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宇文护后来则在北周两次废立皇帝。

西魏大军压境的时候,梁元帝正在朝堂上给大家讲学,敌军到了城下才引起警觉,发兵抵抗。西魏军围困江陵,梁军情势严峻,接连几员将领都战死疆场。有大臣建议萧绎趁夜突击,出城从水路逃走。但梁元帝身体胖大,行动不便,拒绝逃走;又有人建议把城中死囚放出来编入军队抵抗,梁元帝觉得死囚靠不住,当年商纣王放出的死囚临阵倒戈,不仅不能放,还要全部杀死。一再拖延,最终西魏大军攻破城门,梁元帝萧绎人死国灭。

结论:萧绎死后,西魏势力大增,超越北齐。为后来的北周、隋朝定下了统一中国的基调。

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四十二:侯景死、梁朝覆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