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舍先生《我這一輩子》讀後感~一

作者:胖爸爸與胖胖兒女

本書一共一十四個短篇故事,書中描繪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男有女,有人有物,各樣式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是如此的生動有人性。談的有妓女、有車夫、有巡警,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經曆、不同的境遇,有的讓人唏噓不已、有的讓人為之贊歎、有的讓人啧啧稱奇。每個人主人公都有善良的一面,老舍先生精煉的語言讓每個人物都活了起來。

因為對背景的不了解,是以我借鑒了大量的書籍評價。

一、月牙兒

故事講述了一對母女在舊社會為生存所迫淪為暗娼的故事。老舍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表現出動蕩的大環境之下,一段糅雜着血與淚的女性生存史。小說以月牙兒的意向貫穿全篇,人的信念就像被黑雲一點點吞噬光輝的月牙,在黑暗的社會中苦苦掙紮,最終遮蔽住心中黯淡的希望,徹底成為陰影的一部分。

小說最讓我震憾的一段話是“我們娘兒倆就像兩個沒人管的狗,為我們的嘴,我們得受着一切的苦處,好像我們身上沒有别的,隻有一張嘴。為這張嘴,我們得把其餘一切的東西都賣了。”在饑餓面前,自尊自愛的女兒出賣了身體,也是在這一刻,她了解了母親,消解了曾經對母親的恨。進退兩難中的風塵堕落,是時代變革下被忽視的女性悲歌。

摘自《沁說》

二、我這一輩子

主人公幼年讀過書,記性好,人聰明,善良,有本事,從年輕時心裡就有個升騰,巴望自己能謀個官差,一輩子能體面的活着。但是生不逢時,在那個黑暗的時代,使他明白“原來差事不是給本事預備着的”。他一輩子都不能走出困境,不能擺脫悲劇命運的不公平對待。最後在自嘲中期待光明的到來。

這說明一個事實:一個具有優良品質的人,在暗無天日的時代裡毫無用武之地,在黑暗裡的升騰,隻能是幻想,使心裡的空兒更大。

摘自《阿果說情感》

三、不成問題的問題

“果子結得越多,農場也不知怎麼越賠錢。”在我看來,結局顯而易見,隻是老舍不忍心說出口罷了。農場的農作物總有枯竭的時候,謊言總有拆穿的時候,而那時候,丁主任撈足了油水,沒錢的勞工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不過是經曆一場美夢破碎、回歸現實的人生苦旅吧。

摘自《金陵悅讀》

四、斷魂槍

一個武者,面對時代的巨變,能将自己的镖局改成客棧,這是“看透”。細細想,清醒的人更容易在不可抗争曆史的情境中顯出悲劇來,如果沙子龍還沉浸在江湖世界中,也許活得更加開心,就像那迷醉騎士文化的堂吉诃德,将現實與理想雜糅後,人反而在自己創造得世界中如魚得水。

沙子龍清楚地知道曆史的前進已經把江湖抛離,甚至他可能看見了拳腳在槍炮面前的無力,是以,他才要向這個世道作出最後的反抗,帶着一身本事進棺材。我認為,“不傳”不是執拗,反倒是他給自己做為一個武者最後的尊嚴,不能阻止的話,就自己承擔全部悲情。

這也是“不傳”要堅定地說兩遍的緣故。一首詩,唱到情濃時,也是結束時。

摘自《墨萱薦書》

五、犧牲

毛先生是哈佛的博士,這位青年才俊畢業後回國在大學裡當教授。然而這個有着閃光頭銜的海歸博士感覺生活并不如意,日子過得寂苦又憂郁。後來他終于如願從上海找了個理想的女朋友,沒想到他的幸福生活三個月就結束了,新婚太太居然不辭而别。毛博士越發苦悶怨憤,沒過多久就瘋了。

讀完小說,感慨唏噓之餘,凝神思索博士的悲劇,其實全由他的病态心理造成。任何時代,像他這樣,漠視心理成長的都不乏其人。而人一旦拒絕反思與成長,在面對不斷變化的現實世界時,隻能做個苦哀哀的弱者。

摘自《晴果悟書》

六、柳屯的

人一旦成了欲望的奴隸,哪還顧及什麼禮儀廉恥、倫理道德,父子可以反目,親情可以淪喪,自由和尊嚴可以踐踏,暴露出赤裸裸的人性,這是人類的悲哀,更是社會的退步。

“柳屯的”并非小家碧玉,溫柔可人,卻是一個長臉、黃發、弩眼,蛇蠍心腸,四十上下的老女人,她一面哄夏老頭、夏老太開心,一面争奪家中的财産地位。最終露出了真面目,先把夏大嫂趕出家門,後又拽掉夏老頭的胡子,把夏老頭和夏老太攆走,又對夏廉非打即罵,最終鳥占鵲巢,在夏家手握生殺大權。

老話講,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柳屯的”最終還是受到了報應,被關進了監獄。

摘自《淩雲渡》

七、善人

本書表達了僞善的人,本來穆女士虛僞冷酷,作者卻稱她為“善人”;本來她的早飯極其豐富,卻說“她的早飯很簡單”;本來她是極其自私冷漠的,卻說她“永遠體諒人憐夫妻”“總是給别人想得這樣周到”。作者用這種肯定贊美的語言來描述她明顯的虛僞自戀、道貌岸然,使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較之直言指責更為有力,厭惡之情表達得更為強烈。

摘自《悟空問答》

老舍先生《我這一輩子》讀後感~一
老舍先生《我這一輩子》讀後感~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