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巨匠丨巴金觀看老舍話劇《龍須溝》

巴金、老舍為《百年巨匠·文學篇》拍攝的巨匠。

《百年巨匠·文學篇》第一季共拍攝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6位巨匠。《百年巨匠·文學篇》研讨會暨開機儀式于2014年12月14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新華網、人民網、中國藝術報等報道了開機儀式。

《百年巨匠——老舍》精彩片段:老舍代表作品之一《龍須溝》

巴金是1951年7月27日晚上在濟南觀看老舍話劇《龍須溝》的。

巴金作為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據地通路團華東分團副團長,1951年7月26日中午近12點到達濟南,随後将去沂蒙老根據地沂南縣代表毛主席、黨中央、中央人民政府走訪慰問老區人民。

經過一天半的對接、準備等,一切工作都有了頭緒後,山東省人民政府(1949年3月30日,山東省政府委員會暨山東省參議會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将山東省政府改稱為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在27日傍晚舉行歡迎巴金一行的招待會。省政府副主席郭子化等出席,對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據地通路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單介紹了山東省的基本情況。巴金覺得這一切是自己以前不了解的,對自己很有意義,是以聽得特别認真。整個歡迎招待會氣氛熱烈,大家情緒飽滿,對即将前往革命老區充滿期待。

晚飯後,省政府招待巴金他們來到山東省協商委員會(簡稱“協商會”,是1954年普選的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以前,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組織形式,也是山東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和山東省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政治協商機關,同時也是代行人民政協地方委員會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觀看《龍須溝》。

《龍須溝》是著名作家老舍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新作品。老舍曾長期工作生活在濟南,和著名的泉城有着不解之緣。1930年夏天,他從北京來到濟南,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文學主任并兼任文學院教授,同時編輯出版刊物和進行創作,直至1934年夏去青島任山東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1937年,“七七事變”後的8月,老舍又從青島回到齊魯大學任教并于是年11月日軍占領濟南前夕,隻身赴武漢參加抗日救國工作,他的夫人及子女困留濟南,至1938年夏傳回老家北京。老舍在濟南前後達四五年之久,并在濟南迎來他的第一個創作高峰期,老舍的許多作品都是在濟南寫的,是以他親切地稱濟南是他的第二故鄉。在《濟南的秋天》中,老舍用深情的筆觸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1950年老舍寫出三幕話劇《龍須溝》後,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導演是焦菊隐。也就是在這年春天,進入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主席進行了演出。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在北京看的第一部話劇作品。1952年6月,在周恩來的建議下,中國第一個專業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正式成立,《龍須溝》由此成為北京人藝的奠基之作。

走近巨匠丨巴金觀看老舍話劇《龍須溝》

北京人藝版《龍須溝》劇照

濟南人民對老舍有着很深的感情,看到老舍《龍須溝》等話劇劇本後,也開始了排練。演出老舍話劇最積極、最有成效的是濟南話劇團。濟南話劇團是1950年10月經濟南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準許成立的民辦話劇演出團體。其成員多為解放前從事演戲活動的人,經當時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朱星南組織起來,主要成員有姜漢卿、袁紹才、楊寶河、邵力等。他們演出的主要劇目均為老舍編劇的作品,在濟南地區産生很大影響的是老舍的《龍須溝》《方珍珠》等。很遺憾的是,這個劇團在1952年解散。

山東省人民政府招待巴金一行觀看《龍須溝》也是很用心的。這一話劇是為配合時事和政策宣傳而創作的,描寫北京一個小雜院四戶人家在社會變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現了新舊時代兩重天的巨大變化,是一曲新中國的頌歌。巴金與老舍在上世紀30年代結識,并成為長期的好朋友。“老舍同志在世的時候,我每次到北京開會,總要去看他。談了一會兒,他照例說:‘我們出去吃個小館吧。’他們夫婦便帶我到東安市場裡一家他們熟悉的飯館,邊吃邊談,愉快地過一兩個鐘頭。”(《懷念老舍同志》,見巴金《随想錄》第二集《探索集》第1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7月版)在濟南看到濟南話劇團排演的《龍須溝》,巴金感到很親切。看到劇中程瘋子、王大媽、娘子、丁四嫂等人物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尤其是主人公程瘋子在舊社會由藝人變成“瘋子”,解放後又從“瘋子”變為藝人,以此來反映中國人民解放前後的不同命運,全劇通過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時代,以市民社會人物的言行和家長裡短中所展現出的味道來表現生活的真實,顯得頗有藝術特色。

走近巨匠丨巴金觀看老舍話劇《龍須溝》

195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老舍與巴金

看了這個話劇,巴金感到自己的老友老舍“全國解放後……他是寫作最勤奮的勞動模範,他是熱烈歌頌新中國的最大的‘歌德派’……他是用藝術為政治服務最有成績的作家”。(《懷念老舍同志》,見巴金《随想錄》第二集《探索集》第1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7月版)巴金受到觸動,随後在沂蒙山區,不久又到抗美援朝戰場,通過走訪和體驗生活,也寫出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作品,如散文《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短篇小說《團圓》(該小說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編為電影《英雄兒女》)、散文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大歡樂的日子》、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等。

來源 | 老舍學苑

聲明 | 文章和圖檔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号已标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即作處理。

走近巨匠丨巴金觀看老舍話劇《龍須溝》

2014年12月14日,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中國民生銀行社會責任管理委員會代表單宇紅,《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百年巨匠·文學篇》總導演肖同慶共同為《百年巨匠·文學篇》開機揭幕,開機儀式由中國現代文學館吳義勤館長主持

走近巨匠丨巴金觀看老舍話劇《龍須溝》

2014年12月14日,《百年巨匠·文學篇》開機儀式出席嘉賓合影

走近巨匠丨巴金觀看老舍話劇《龍須溝》

莫言為《百年巨匠·文學篇》代言

走近巨匠丨巴金觀看老舍話劇《龍須溝》

王蒙為《百年巨匠·文學篇》代言

監制 | 厚軒

美術編輯 | 神奇海螺

陳寅恪的三重悲劇:最是文人不自由

《百年巨匠》入選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

97歲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為《百年巨匠》題字

關于我們

大型文化項目《百年巨匠》是中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為中華文明作出突出貢獻的大師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百年巨匠(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關聯合攝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連續兩年入選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是國家廣電總局“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項目、慶祝建黨100周年重點紀錄片、“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和紀錄片重點項目(2018),還是中央電視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也是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新發展基金、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區文化藝術創作扶持專項基金的資助項目。已獲得12項紀錄片大獎。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師的拍攝已全部完成,分為美術篇、書法篇、平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師的拍攝已于2018年啟動,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國學篇、建築篇、中醫篇、戲曲篇、電影篇,計劃陸續完成,屆時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紀錄片、“百位大師特展”、“百部圖書出版”獻禮。

拍攝完成的《百年巨匠》紀錄片,陸續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省級衛視、海外電視台等國内外157家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屢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百年巨匠(國際版)》啟用8種語言向全球播出。

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據CSM全國測量儀統計結果,《百年巨匠》累計觸達閱聽人共102億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已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财政部作為“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習讀本,發放到全國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為文化領域最高端的現象級品牌之一,并以其獨特優勢搭建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诠釋和展示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