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營銷環境更加複雜,車企新品上市面臨全盤調整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戚耀琪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最新資料顯示,4月11-17日,乘用車零售18.7萬輛,同比下降39%,環比上周增長8%,較上月同期下降33%。今年的廠商新品上市節奏面臨全盤調整,不利于地方車展的開展效果,對4月的經銷商營銷傳播中的推廣環節帶來一定損失,正常燃油車銷售環境受阻。

市場營銷環境更加複雜,車企新品上市面臨全盤調整

零售遠沒有達到預期

今年4月第一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2.5萬輛,同比下降32%,相對今年3月第一周均值下降39%,由于3月最後一周的零售沖刺較猛,是以本周下降幅度較大也是正常特征。第二周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2.7萬輛,同比下降39%,表現嚴重相對不強,相對今年3月第二周均值下降33%,由于3月中旬疫情已經出現,本周環比下降幅度較小也是正常特征。

雖然3月乘用車車市生産和批發資料相對較好,但零售遠沒有達到預期。3月下旬以來國内疫情反複,消費需求轉弱,“三重壓力”增大。疫情封鎖限制供給、削弱需求,未來疫情封鎖的不确定性與外部壞境的複雜化對二季度乘用車市場産銷形成巨大的擾動。

據悉,3-4月推出新車仍是促進銷量的重要措施。今年的廠商新品上市節奏面臨全盤調整,不利于地方車展的開展效果,對4月的經銷商營銷傳播中的推廣環節帶來一定損失,正常燃油車銷售環境受阻。目前仍依賴流媒體保持客戶看車熱情,這對新能源車購車的便利性有一定利好。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各地分管措施的變化對物流效率造成一定影響,4月乘用車産銷面臨不确定狀态,汽車的營銷市場環境也會變得更加複雜。在充分的資訊下,消費者避險靜止的心态很嚴重。目前吉林、上海、山東、廣東、河北等地經銷商進店和成交都受到影響,是以乘用車零售損失較大。

汽車部件的次生災害損失巨大

研究分會認為,結合廠商批發與零售走勢看,廠商批發銷量下降幅度相對大于零售下降幅度,這也是相對正常的,畢竟上海和東北的車企在3月把庫存基本清理了出去,廠商有效庫存清零,産銷品種結構嚴重失衡,廠商批發偏低是正常的現象,但下降幅度的嚴重性還是超預期的。

曆年4月是新車上市釋出的黃金期,3-4月的重磅新品上市對拉動市場人氣和廠商銷量促進巨大。但是車企面臨複雜的市場營銷環境,産銷節奏相對被動。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各省生産資料,上海和吉林省各占全國生産的11%左右,且上海部分企業的生産滿負荷運轉,上海也是中國高端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核心中樞,是以4月上海、吉林等汽車産業核心地區的乘用車産銷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由于汽車産業鍊長,協同要求高,核心零部件生産和物流基地的停産輻射範圍更廣。汽車是最複雜精密的産業鍊體系,如果延續時間長,汽車部件的次生災害損失巨大。

由于全國各地都有疫情擴散的風險,吉林、上海、山東、廣東、河北等地經銷商進店和成交都受到影響,整車物流受到各地48小時核酸證明限制,運力損失也較大。上海部分企業開啟複工複産,這會對上海汽車産業重新開機,乃至全國汽車産業在疫情常态化下有序運轉提供很大支援意義。

研究分會認為,疫情下中低端燃油車需求下滑,原因是不買車了,而不是去買新能源車。由于傳統燃油車可以為社會做出巨大的稅收貢獻,是以建議在車市低迷時,給傳統燃油車階段性中央減稅或地方補貼,穩定車市經濟增長。

随着全球化的供應鍊面臨沖擊,國内需要更好的維護供應鍊的信心,需要創新體系的保障。汽車制造商所在的行業十分成熟,它們的生産制造是基于精密計劃和長期優化後的JIT生産方式, 這種模式很難應對過去一年中疫情帶來的各種不确定性。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供應延遲和晶片短缺的雙重危機,汽車行業需要迅速做出反應,但從供應商到客戶再到回收商,整個汽車價值鍊的資訊都十分割裂。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和科技公司需要聯合起來,設計一種新的工作方式。歐洲汽車行業共同推出資料交換生态系統,使各個組織能夠按照自己的條件共享資訊,同時保護隐私和保障安全。國内需要一個能與價值鍊上的夥伴展開合作的平台,一個開拓全新競争領域的平台。

據悉,目前世界晶片供給改善,但是高端需求低迷,汽車晶片的銷售額與利潤增長對上遊貢獻巨大。目前低端的汽車晶片是落後産能,反而成為晶片企業最大的增長。由于世界汽車企業的産業鍊囤積晶片,目前的汽車供給側控制帶來的高銷量高利潤是晶片企業最大的利潤源。未來汽車晶片價格和供給會明顯改善。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汪海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