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巨匠丨巴金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

巴金、老舍为《百年巨匠·文学篇》拍摄的巨匠。

《百年巨匠·文学篇》第一季共拍摄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6位巨匠。《百年巨匠·文学篇》研讨会暨开机仪式于2014年12月14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艺术报等报道了开机仪式。

《百年巨匠——老舍》精彩片段:老舍代表作品之一《龙须沟》

巴金是1951年7月27日晚上在济南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的。

巴金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华东分团副团长,1951年7月26日中午近12点到达济南,随后将去沂蒙老根据地沂南县代表毛主席、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走访慰问老区人民。

经过一天半的对接、准备等,一切工作都有了头绪后,山东省人民政府(1949年3月30日,山东省政府委员会暨山东省参议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将山东省政府改称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27日傍晚举行欢迎巴金一行的招待会。省政府副主席郭子化等出席,对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单介绍了山东省的基本情况。巴金觉得这一切是自己以前不了解的,对自己很有意义,所以听得特别认真。整个欢迎招待会气氛热烈,大家情绪饱满,对即将前往革命老区充满期待。

晚饭后,省政府招待巴金他们来到山东省协商委员会(简称“协商会”,是1954年普选的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组织形式,也是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和山东省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政治协商机关,同时也是代行人民政协地方委员会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观看《龙须沟》。

《龙须沟》是著名作家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作品。老舍曾长期工作生活在济南,和著名的泉城有着不解之缘。1930年夏天,他从北京来到济南,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并兼任文学院教授,同时编辑出版刊物和进行创作,直至1934年夏去青岛任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8月,老舍又从青岛回到齐鲁大学任教并于是年11月日军占领济南前夕,只身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工作,他的夫人及子女困留济南,至1938年夏返回老家北京。老舍在济南前后达四五年之久,并在济南迎来他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老舍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济南写的,所以他亲切地称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济南的秋天》中,老舍用深情的笔触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1950年老舍写出三幕话剧《龙须沟》后,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导演是焦菊隐。也就是在这年春天,进入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主席进行了演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北京看的第一部话剧作品。1952年6月,在周恩来的建议下,中国第一个专业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成立,《龙须沟》由此成为北京人艺的奠基之作。

走近巨匠丨巴金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

北京人艺版《龙须沟》剧照

济南人民对老舍有着很深的感情,看到老舍《龙须沟》等话剧剧本后,也开始了排练。演出老舍话剧最积极、最有成效的是济南话剧团。济南话剧团是1950年10月经济南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批准成立的民办话剧演出团体。其成员多为解放前从事演戏活动的人,经当时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朱星南组织起来,主要成员有姜汉卿、袁绍才、杨宝河、邵力等。他们演出的主要剧目均为老舍编剧的作品,在济南地区产生很大影响的是老舍的《龙须沟》《方珍珠》等。很遗憾的是,这个剧团在1952年解散。

山东省人民政府招待巴金一行观看《龙须沟》也是很用心的。这一话剧是为配合时事和政策宣传而创作的,描写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是一曲新中国的颂歌。巴金与老舍在上世纪30年代结识,并成为长期的好朋友。“老舍同志在世的时候,我每次到北京开会,总要去看他。谈了一会儿,他照例说:‘我们出去吃个小馆吧。’他们夫妇便带我到东安市场里一家他们熟悉的饭馆,边吃边谈,愉快地过一两个钟头。”(《怀念老舍同志》,见巴金《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第1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7月版)在济南看到济南话剧团排演的《龙须沟》,巴金感到很亲切。看到剧中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人物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尤其是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以此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全剧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来表现生活的真实,显得颇有艺术特色。

走近巨匠丨巴金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

195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老舍与巴金

看了这个话剧,巴金感到自己的老友老舍“全国解放后……他是写作最勤奋的劳动模范,他是热烈歌颂新中国的最大的‘歌德派’……他是用艺术为政治服务最有成绩的作家”。(《怀念老舍同志》,见巴金《随想录》第二集《探索集》第1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7月版)巴金受到触动,随后在沂蒙山区,不久又到抗美援朝战场,通过走访和体验生活,也写出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作品,如散文《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短篇小说《团圆》(该小说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大欢乐的日子》、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等。

来源 | 老舍学苑

声明 | 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走近巨匠丨巴金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

2014年12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代表单宇红,《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共同为《百年巨匠·文学篇》开机揭幕,开机仪式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吴义勤馆长主持

走近巨匠丨巴金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

2014年12月14日,《百年巨匠·文学篇》开机仪式出席嘉宾合影

走近巨匠丨巴金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

莫言为《百年巨匠·文学篇》代言

走近巨匠丨巴金观看老舍话剧《龙须沟》

王蒙为《百年巨匠·文学篇》代言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陈寅恪的三重悲剧:最是文人不自由

《百年巨匠》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

97岁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为《百年巨匠》题字

关于我们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12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57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