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舍先生《我这一辈子》读后感~一

作者:胖爸爸与胖胖儿女

本书一共一十四个短篇故事,书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男有女,有人有物,各样式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是如此的生动有人性。谈的有妓女、有车夫、有巡警,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境遇,有的让人唏嘘不已、有的让人为之赞叹、有的让人啧啧称奇。每个人主人公都有善良的一面,老舍先生精炼的语言让每个人物都活了起来。

因为对背景的不理解,所以我借鉴了大量的书籍评价。

一、月牙儿

故事讲述了一对母女在旧社会为生存所迫沦为暗娼的故事。老舍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表现出动荡的大环境之下,一段糅杂着血与泪的女性生存史。小说以月牙儿的意向贯穿全篇,人的信念就像被黑云一点点吞噬光辉的月牙,在黑暗的社会中苦苦挣扎,最终遮蔽住心中黯淡的希望,彻底成为阴影的一部分。

小说最让我震憾的一段话是“我们娘儿俩就像两个没人管的狗,为我们的嘴,我们得受着一切的苦处,好像我们身上没有别的,只有一张嘴。为这张嘴,我们得把其余一切的东西都卖了。”在饥饿面前,自尊自爱的女儿出卖了身体,也是在这一刻,她理解了母亲,消解了曾经对母亲的恨。进退两难中的风尘堕落,是时代变革下被忽视的女性悲歌。

摘自《沁说》

二、我这一辈子

主人公幼年读过书,记性好,人聪明,善良,有本事,从年轻时心里就有个升腾,巴望自己能谋个官差,一辈子能体面的活着。但是生不逢时,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使他明白“原来差事不是给本事预备着的”。他一辈子都不能走出困境,不能摆脱悲剧命运的不公平对待。最后在自嘲中期待光明的到来。

这说明一个事实: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人,在暗无天日的时代里毫无用武之地,在黑暗里的升腾,只能是幻想,使心里的空儿更大。

摘自《阿果说情感》

三、不成问题的问题

“果子结得越多,农场也不知怎么越赔钱。”在我看来,结局显而易见,只是老舍不忍心说出口罢了。农场的农作物总有枯竭的时候,谎言总有拆穿的时候,而那时候,丁主任捞足了油水,没钱的工人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不过是经历一场美梦破碎、回归现实的人生苦旅吧。

摘自《金陵悦读》

四、断魂枪

一个武者,面对时代的巨变,能将自己的镖局改成客栈,这是“看透”。细细想,清醒的人更容易在不可抗争历史的情境中显出悲剧来,如果沙子龙还沉浸在江湖世界中,也许活得更加开心,就像那迷醉骑士文化的堂吉诃德,将现实与理想杂糅后,人反而在自己创造得世界中如鱼得水。

沙子龙清楚地知道历史的前进已经把江湖抛离,甚至他可能看见了拳脚在枪炮面前的无力,所以,他才要向这个世道作出最后的反抗,带着一身本事进棺材。我认为,“不传”不是执拗,反倒是他给自己做为一个武者最后的尊严,不能阻止的话,就自己承担全部悲情。

这也是“不传”要坚定地说两遍的缘故。一首诗,唱到情浓时,也是结束时。

摘自《墨萱荐书》

五、牺牲

毛先生是哈佛的博士,这位青年才俊毕业后回国在大学里当教授。然而这个有着闪光头衔的海归博士感觉生活并不如意,日子过得寂苦又忧郁。后来他终于如愿从上海找了个理想的女朋友,没想到他的幸福生活三个月就结束了,新婚太太居然不辞而别。毛博士越发苦闷怨愤,没过多久就疯了。

读完小说,感慨唏嘘之余,凝神思索博士的悲剧,其实全由他的病态心理造成。任何时代,像他这样,漠视心理成长的都不乏其人。而人一旦拒绝反思与成长,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时,只能做个苦哀哀的弱者。

摘自《晴果悟书》

六、柳屯的

人一旦成了欲望的奴隶,哪还顾及什么礼仪廉耻、伦理道德,父子可以反目,亲情可以沦丧,自由和尊严可以践踏,暴露出赤裸裸的人性,这是人类的悲哀,更是社会的退步。

“柳屯的”并非小家碧玉,温柔可人,却是一个长脸、黄发、弩眼,蛇蝎心肠,四十上下的老女人,她一面哄夏老头、夏老太开心,一面争夺家中的财产地位。最终露出了真面目,先把夏大嫂赶出家门,后又拽掉夏老头的胡子,把夏老头和夏老太撵走,又对夏廉非打即骂,最终鸟占鹊巢,在夏家手握生杀大权。

老话讲,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柳屯的”最终还是受到了报应,被关进了监狱。

摘自《凌云渡》

七、善人

本书表达了伪善的人,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摘自《悟空问答》

老舍先生《我这一辈子》读后感~一
老舍先生《我这一辈子》读后感~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