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風獵獵,何者為俠(一)

作者:有溫度的曆史君

市井煙火之地,寂靜荒野之林,無處不見劍影寒光,無處不在流傳快意恩仇的故事。俠文化深深植根于華夏兒女心中,影響着一代代中華兒女,我們不由得發問:究竟什麼人可以被稱作俠?

北風獵獵,何者為俠(一)

什麼才是“俠”呢

曾經的中華大地上,俠,無處不在。他們快意恩仇,善惡分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是他們最真實的诠釋,也為他們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要探求他們的起源,則要追溯到春秋戰國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随着井田制的逐漸瓦解,周以來的分封制遭到破壞,階級之間的流動性增強,士階層的分化也加快,文武分途,士階層中的武士依附于政客,成為政客達到目的的刺殺工具。

這些武士收到賞識和青睐後,也會為主人的指令慷慨赴死。正所謂,士為悅己者死。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這些人便是最初的“俠”。《史記》裡面專門有刺客遊俠列傳來記載這些俠客。相信許多朋友都有所了解。

俠的發展是在漢初,那時朝廷用黃老之道來治理國家,主張無為而治,讓群眾休養生息。由于朝廷無為,民間的糾紛,盜賊小偷一時間驟增,俠在這種背景下得到發展。

這時候不僅僅是先秦由士發展而來的俠,市井煙火之地亦産生了所謂的“布衣之俠”、“闾巷之俠”和“匹夫之俠”,他們憑借自身武藝,在鄉間鄰裡行正義之舉。成為了基層治理的一個重要力量,有效的緩解了基層沖突。

漢武帝親政後,一改漢初的無為而治,開始積極的治理國家。推恩令,廢封國;派大将,挫匈奴;罷百家,尊儒術。

基層的治理也越來越健全,俠客失去了可以存在的土壤。俠的影響力在不複之前,而且随着儒學成為官方主流思想,俠客也受到了批評。

班固就在《漢書》中談到:

立氣勢,作威福,結私交,以立于強世者","扼腕而遊俠者,以四豪為稱首。于是背公死黨之議成,守職奉上之義廢",于是乎遊俠"罪已不容于誅。

與司馬遷大為不同,班固對遊俠給出了完全負面的評價,這和兩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立場不同有關。

東漢以後,中國又進入了一個大分裂時代。沒有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央政府,導緻群雄逐鹿,風雲際會,魏晉時期的俠客行動就像先秦時期一樣頻繁,而且呈現出更加複雜的特點。

而且魏晉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個時代。自東晉以來,長江以北陷入了遊牧民族的鐵騎之下,形成了五胡亂華的混亂局面。這讓人民變得更加尚武,讓遊俠得以更加活躍。

時間來到隋唐,分久必合,中國又迎來了一個統一的時期,那麼這個時期的俠又呈現了什麼新的特點?讓我們下期在來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