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风猎猎,何者为侠(一)

作者:有温度的历史君

市井烟火之地,寂静荒野之林,无处不见剑影寒光,无处不在流传快意恩仇的故事。侠文化深深植根于华夏儿女心中,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不由得发问:究竟什么人可以被称作侠?

北风猎猎,何者为侠(一)

什么才是“侠”呢

曾经的中华大地上,侠,无处不在。他们快意恩仇,善恶分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他们最真实的诠释,也为他们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要探求他们的起源,则要追溯到春秋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随着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周以来的分封制遭到破坏,阶级之间的流动性增强,士阶层的分化也加快,文武分途,士阶层中的武士依附于政客,成为政客达到目的的刺杀工具。

这些武士收到赏识和青睐后,也会为主人的命令慷慨赴死。正所谓,士为悦己者死。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这些人便是最初的“侠”。《史记》里面专门有刺客游侠列传来记载这些侠客。相信许多朋友都有所了解。

侠的发展是在汉初,那时朝廷用黄老之道来治理国家,主张无为而治,让民众休养生息。由于朝廷无为,民间的纠纷,盗贼小偷一时间骤增,侠在这种背景下得到发展。

这时候不仅仅是先秦由士发展而来的侠,市井烟火之地亦产生了所谓的“布衣之侠”、“闾巷之侠”和“匹夫之侠”,他们凭借自身武艺,在乡间邻里行正义之举。成为了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力量,有效的缓解了基层矛盾。

汉武帝亲政后,一改汉初的无为而治,开始积极的治理国家。推恩令,废封国;派大将,挫匈奴;罢百家,尊儒术。

基层的治理也越来越健全,侠客失去了可以存在的土壤。侠的影响力在不复之前,而且随着儒学成为官方主流思想,侠客也受到了批评。

班固就在《汉书》中谈到:

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于强世者","扼腕而游侠者,以四豪为称首。于是背公死党之议成,守职奉上之义废",于是乎游侠"罪已不容于诛。

与司马迁大为不同,班固对游侠给出了完全负面的评价,这和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立场不同有关。

东汉以后,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大分裂时代。没有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政府,导致群雄逐鹿,风云际会,魏晋时期的侠客行动就像先秦时期一样频繁,而且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点。

而且魏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时代。自东晋以来,长江以北陷入了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形成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这让人民变得更加尚武,让游侠得以更加活跃。

时间来到隋唐,分久必合,中国又迎来了一个统一的时期,那么这个时期的侠又呈现了什么新的特点?让我们下期在来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