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子兵法:何者为兵?

作者:九闲堂

孙子言兵。兵者,不详之器也。君子不得已而为之。

孙子兵法:何者为兵?

兵家之事,易体系中在师卦处体现,仅仅也只是一卦,在讼之后比之前。讼说的是争执,争执大了就是争斗,争斗再按不住,就成了战争。征战起,则兵师兴。兴师,动众,为的是什么?将对方征服?非也!师的目的是比,讼表明争执,比表明亲近,师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彼此亲近。所以兵家之事其最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彼此的亲近。因而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然离这个目的更近,也就成为兵家的上上之选。

因此,师本身就是不详的,师的一切方式手段也都是不详的,所以师行之事以丧礼居之,以示不详,以示君子寄情以不得已。在这个大前提下,才有了兵家的诡道,才有了兵书的尔虞我诈。

兵行者,诡道也。这表明孙子非常清楚兵家的位置。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表明孙子非常明白兵行者的最终目的。在这个大前提下,所有的用兵,所有的杀戮,都是为了不再用兵,都是为了不再杀戮,都是为了那最终的彼此的亲近。

孙子兵法:何者为兵?

基于此,我们通读孙子七篇,才明白对于一部兵书来讲,孙子是距离兵者最近的一位。师是为了不师,是为了比。兵者最终的目的不是消灭敌人,而是消灭自己,消灭兵者这个概念,消灭兵者这个行为。所以,孙子之说,处处以不战为目的,能不战则不战。不战而胜的意义和价值永远大于战而胜的意义和价值。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实力上,在势力上,乃至在影响力上,超越对方。如此一来,对方远远地心里一盘算,咦!幸亏咱俩关系好!不好也要修好,这就是不战而胜。而且胜并不是目的,师的目的是比,彼此亲近,没有争执,更没有相互争斗的想法,天下和睦一家,这样岂不是更好!

以上是兵者之大前提,看不到这个大前提,妄为言兵。

而世界有人,有人就会发展,发展就会有不同的意见,意见不同就会起争执,争执大了就会起争斗,争斗再大了,就变成了战争。战争是野蛮的,是不文明阶段的不文明行为。而当前我并不认为我们这一群人已经完全地脱离了野蛮。所以当争斗不得不起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对外用兵。在一个野蛮的时代干了些野蛮的事情并没有逆合于自然的规律。你无法同一个野蛮人理论,除非用你的棒槌。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音同他们交流,比如你手中的棒槌!

孙子兵法:何者为兵?

但我们要有超越时代的目光,在野蛮的时代固然可以姑且做点野蛮的事情。但是难道我们不是要超越这个野蛮的时代么?难道我们不该引领着众人跨过这个该死的野蛮的时代么?

谁引领这种超越,谁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执牛耳者。体系的力量,趋势的潮流,绝不会仅仅只停留在讼师比这一小段上,同人大有,无妄大畜,那里的景色十倍百倍于此。与时代同行,或者走在时代的前列,总之停滞就要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立此为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