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405期 親情與愛情何者更重要?《熙德》一書是這麼評判的

作者:跟芳芳學文學
第405期 親情與愛情何者更重要?《熙德》一書是這麼評判的

圖檔

提到法國,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詞語是浪漫、柔情、夢幻、紳士。在法國古典主義文學作品中,男女主角往往在酒席、宴會、教堂、畫廊等場景下相遇,由于彼此懷疑或是互相信任而生發出一段段或纏綿悱恻、或驚心動魄的奇聞異事。

法國作家高乃依的代表劇作《熙德》,講述了一對男女之間難舍難分、坎坷曲折的愛情故事。《熙德》的故事情節直接取材于西班牙劇作家吉倫▪卡斯特羅的劇本《熙德的青年時代》。

主人公唐▪羅狄克,是西班牙卡斯第王國戰功顯赫的老臣唐▪狄哀格之子,與居功自傲的當世英雄唐▪高邁斯伯爵之女施曼娜相愛。

國王決定為太子選擇一位老師,最終狄哀格被任命為太子的師傅。高邁斯由于嫉妒,在口角中打了狄哀格一記耳光。狄哀格十分憤怒,想讓兒子替自己報仇,以挽回顔面。羅狄克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之後,決定放棄自己的愛情。他挺身而出,在決鬥中殺死了施曼娜的父親。

面對殺死父親的羅狄克,施曼娜糾結萬分。本着對于家族的責任感,施曼娜請求國王嚴懲殺父兇手,以報殺父之仇。正當沖突激化之時,外族摩爾人入侵卡斯第王國。羅狄克沖鋒陷陣、身先士卒,拼盡全力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成為了人人仰慕的民族英雄。

被俘的摩爾人國王,膽怯而又尊敬地稱唐▪羅狄克為“熙德”,對羅狄克敬畏有加。當羅狄克凱旋後,國王耐心開導、從中調停,羅狄克與施曼娜兩人終于解開心結,放下恩怨,成為一對心心相印的戀人。

羅狄克與施曼娜,既互相獨立,又彼此依靠。在他們的父輩之間沒有發生沖突時,2人之間的感情比較平穩,而且也沒有産生較大的分歧。當父輩之間産生沖突時,2人就不單單隻是站在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而是要為維護整個家族的安甯、穩定而貢獻一份力量。男主人公羅狄克聽從父親狄哀格的指令,狠心殺死女主人公的父親,表現了個人情感在父權制統治下的單薄與無力,以及一個人的愛情往往牽涉到整個家族的利益這一事實。

小家的幸福與穩固程度,往往與大家的榮譽與地位息息相關。如果說羅狄克與施曼娜兩個人,想要攜手同行并建構的是小家庭的幸福,那麼羅狄克與衆将士并肩作戰、奮勇殺敵所要保衛的就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家庭所組成的國家的榮譽與安全。

當“小家庭”與“大家庭”之間發生沖突時,羅狄克英勇出戰,這一舉動表明了他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展現了一位公民對于維護國家尊嚴、保衛國家領土完整的高度責任感。這種自覺自願的獻身精神,最終受到了國王的肯定與嘉獎,也受到了廣大黎民百姓的贊揚與追捧,可見個人幸福地擷取、理想的實作,是與心系百姓、關注社會不可分割的。

其實,除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個人幸福與國家幸福外,《熙德》還展現了多種沖突與沖突。親情和愛情之間的沖突、父輩與子輩的沖突、諒解與寬恕之間的沖突、感情與理性的沖突,都在考驗着主人公。

聽憑感情的波浪翻湧,而不用理智對其加以限制和規制是盲目和沖動的。當由靓麗的外表、優雅的體态、溫軟的言語、深情的眼神所造就的甜美之夢飄散以後,因一時沖動陷入感情的人們難免心灰意冷、意氣消沉。

而經由理性思考、審慎選擇之後才投入其中,則更容易步調統一實作精神和靈魂的共振,同時也證明了智慧的豐盈。在經曆了重重考驗之後,羅狄克與施曼娜都認清了自己内心的需要,終于沖破了來自家族、外界的種種束縛,有情人終成眷屬。

《熙德》所揭示的,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它涉及個人的榮譽、尊嚴、責任、使命、進取與忠誠,也涵蓋群體的包容、溫暖、謙遜、諒解、容納與體貼。正如“熙德”的原意是“大人、君王”一樣,每個能夠确定自己人生方向的人,都是真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