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有人說,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治曆史,都是靠後人編制的,說白了曆史是為每一屆帝王服務的,編制的人站在那個朝代,他的傳播思想就傾向于誰。

而傳說不是,傳說就是口口相傳,一個傳得比一個神奇,這才是傳說的精髓。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蚌埠沒有海,但是,喜歡走遠路到處飛的八仙也想去蚌埠看看,凡是神仙走過的地方,在上千年前都會留下一些足迹和脈絡,後人就開始傳,一傳十,十傳百,一個砂子傳成一片沙漠,一塊土丘傳成一座山,蚌埠的張公山就是這樣傳下來的,原來就是一塊石頭加一片土丘,後來,随着日月星辰的脈絡走向,這座山現在的海拔是71米高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當年的在蓬萊的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宴會,酒足飯飽之後,低頭看到蚌埠有一塊閃亮的石頭晶瑩剔透,于是他就附身飛下天界,破例來了一次酒後蚌埠遊,張果老飛到這塊晶瑩剔透的石頭旁邊,發現是一塊寶石,趁人不意之時,别在腰間竟然偷走了,這麼一個大仙竟然做這樣的“下三濫的事情”張果老也自我感覺不好意思,于是,他用寶葫蘆從石塊的附近裡撒了一點水,就是現在的張公湖,這一滴水美的驚豔。而被張果老取走寶石的地方,日轉星移之後形成了一個土丘,就是被後人稱之為的“張公山”!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如此美好的傳說,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真正的張公山純系塗山山脈,塗山一帶曾是原始社會後期塗山氏居住的地方。塗山腳下的禹會村,傳說是當年治水英雄大禹會諸侯之地,作為行政村村名屬全國唯一,這裡至今流傳着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動人故事。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張公湖秋色

張公山是曆史文化名山塗山山脈的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曆史,據《懷遠縣志》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此山就叫張公山,山下一湖,名化陂湖,現更名為張公湖。相傳,明朝有個張姓戰将,解甲歸田,隐居山下,由于他德高望重,當地百姓尊稱張公,張公山是以得名。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這也是另一個傳說。無法考究,因為百姓的口語相傳已經代代而代代相傳。

據最近的曆史,清朝,張公山頂建有寺廟,每年還有一次初春廟會。該廟原名“寺山廟”,後改名“中嶽廟”,又改為“觀音廟”。由于廟的基礎南高北窪,廟門朝北,當地百姓又稱之為“倒座觀音廟”。民國27年(1938年)日軍侵占蚌埠後,寺山廟遭到徹底毀壞。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1973年,蚌埠市政府決定利用張公山與化陂湖的自然風景和優美環境,将此山辟為公園,1975年建園工程全面開工。1983年7月1日,張公山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從1986年以來,張公山公園各項基礎設施和景點建設日益完善。先後建成了湖濱餐廳、水榭長廊、園中園、望淮塔、兒童樂園、月季園、動物園等。

這一些記載可是真實有效的。

不管什麼傳說,最美的要數張公山的秋色,美得讓人窒息陶醉。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張公山雖然不高,不大,可以說是蚌埠的眼睛和心髒之處,這座山具備一座4A級品質的旅遊景區,有望淮塔,望淮塔顧名思義,站在塔上可以放眼一條淮河。這也是響當當的屬于蚌埠市标志性建築。塔高35.33米,七層八角,建築面積820平方米,塔名由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寫,登塔可鳥瞰珠城全貌,觀淮河兩岸風景。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山不高,有仙則靈。林蔭盤山小路适合市民晨練和晚跑,更有半山的書吧和茶社,增添了這座山休閑漫步的功能需求。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古淮河

我作為一名外地遊客,每年的秋天都要來張公山走一走,領略一下淮河古道的悠長。

一峰矗矗雲中起,樹杪離天不盈咫。

支曼逶迤何可窮,磅礴江南數千裡。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蚌埠遊還有當地的美食,安徽菜系也是深受人們喜歡的一桌美食,去蚌埠當地的朋友帶我體驗了老蚌埠的美食味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幾道菜: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特色的肉丸子,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轉身是秋,八仙之一張果老走過蚌埠後,說這裡的秋色讓他陶醉

這道菜我吃了以後也不知道菜名,非常尴尬,但是卻很懷念這道時令的蔬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