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生、長生——金石礦物煉外丹,向天借來百千年

唐朝是中國曆史上外丹發展的鼎盛時期,唐朝的一共有21位皇帝,據說用煉制外丹的方式追求長生的皇帝就有15位,而在這些服用外丹的皇帝中,有6位是中毒而死,但即使是這樣,後世想要服用外丹長生的皇帝們仍然絡繹不絕,那麼, 他們憑什麼認為外丹能夠長生?

是皇帝們蠢嗎?就連漢武帝、唐太宗等人被稱為“千古一帝”,你說他們蠢,這怎麼也說不過去吧,可這兩人也迷戀外丹,你說他們身邊沒有高人?漢朝初年以黃老學說治國,唐朝追奉老子為祖先,你說他們身邊沒個高人隐士,這也說不過去吧?

長生、長生——金石礦物煉外丹,向天借來百千年

那麼,如果我們不帶有色眼鏡來看待長生這件事情,隻把他當做普通人對一件普通愛好的追求的話,一個人堅定不移的想要追求長生,隻有兩個可能,一個可能是:這件事情在理論上是可行的,說的通,并且從邏輯上讓人信服;另一個可能是:有人真的靠外丹長生,并且成功了。

《中國古代長生技術發展與實踐》是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班的畢業論文,看起來是在講中國古人對長生技術的發展和實踐,其核心是在講長生背後的原理和邏輯,時代一直在變,技術手段也在發展,唯一不變的是這個天地,這個人,這個天、地、人共同互動下的長身之理。

唐朝有個煉丹家叫做張果,也就是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其本人是個集内外丹大成的人,他在他的《太上九要心妙經》中講到:“内丹者真一之氣,外丹者五谷之氣。”認為外丹的本質是五谷之氣,也即我們前面講到的水谷之精氣,而黃帝問道廣成子,最初就是用水谷之精氣來煉外丹。

我得到過一些用水谷之精氣煉制的外丹(極陽醋)後,曾喝了十餘斤,每次一兩,并細心體會,發現這一兩極陽醋,大約相當于普通人靜坐一個小時的效果。

我曾向一些修行人請教過,他們告訴說:“普通人靜坐兩個小時,所吸收、運化的精氣(水谷之精氣),可以供應身體一天的消耗,如果想要精進或者治病,每天靜坐要在兩個小時以上。”

而在内丹術著作《鐘呂傳道集》中也提出過相似的觀點:晚年有元氣虧空者,要想煉丹,先要行十損一補之功,十年之損,一年補之,意為這十年裡消耗的精氣,要練功一年來補回來。

我們大概算一下吧,一年之功,可補十年之損,一天之功,可補十天之損,一天是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吸收運化的精氣當天消耗,還剩十一個時辰,可以補十天損耗的精氣,和上面修行人告訴我的說法基本上是一緻的。

我們前文說過,用水谷之精氣煉丹的原理,和脾胃産生水谷之精氣的原理是一緻的,我們也講過,假如我們把長生之人看作是完整的,普通人則是殘缺的、是以,從普通人到長生之人之間,從殘缺到完整之間,所需要的東西就是——補。用同源的水谷精氣來補足這個殘缺。

長生、長生——金石礦物煉外丹,向天借來百千年

古人說,積精全神,長生久視,積累精氣是長生的一個必要條件,而你靠自身積累精氣,時間夠不夠呢,就一個人活這麼幾十年,還沒修成呢,人已經先走了。

于是就有了外丹,第一,可以幫我們積累精氣,第二,省時間,效率高。軒轅黃帝最初便是用水谷之精氣來煉外丹,姜子牙也是,唐朝的八仙之一的張果老也是,他們都認為外丹是水谷之精氣。

但曆史記載,從漢朝到唐朝,外丹的形式似乎與我們講的外丹完全不同,這段曆史時期,人們更多的是用金石礦物來煉制外丹。

據司馬遷《史記·封禅書》記載,方士李少君曾向漢武帝建議一條服丹而長壽、由長壽而見到仙人,求到仙藥的“不死之道”。

"祠竈則緻物,緻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禅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隐。"于是天子始親祠竈,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諸藥齊為黃金矣。

東漢末年,煉外丹的活動日漸增多,出現了大批煉丹著作,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一書也在這個時期産生,更有道教張道陵得到九鼎丹法,曾在龍虎山煉丹,丹成而龍虎現,據考證,“九鼎丹法”是現存最古老的金丹煉制方法。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祖拓跋珪曾“置仙人博士,立仙坊”,專事燒煉金丹大藥。著名煉丹家陶弘景,曾為梁武帝蕭衍煉丹:“弘景既得神符秘訣,以為神丹可成,而苦無藥物。帝給黃金、朱沙、曾青、雄黃等。後合飛丹,色如霜雪,服之體輕。及帝服飛丹有驗,益敬重之”。

長生、長生——金石礦物煉外丹,向天借來百千年

古人用金石礦物來煉丹,目的是為了長生,我們前文講到,長生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固體、駐顔、住世。金石礦物煉制外丹以長生的原理是什麼?

《抱樸子内篇·金丹》講到:“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于外物以自堅固,有如脂之養火而不可滅,銅青塗腳,入水不腐,此是借銅之勁以捍其肉也。”

認為服用金石煉制的外丹能長生的原理是“假求外物以自堅固”,服用外丹來使身體堅固,達到長生的目的。

《通幽訣》中也認為:“藥能固形,外丹也”認為外丹可以使得身體堅固,進而達到長生的目的。連《周易參同契》中也說:“巨勝尚延年,還丹可入口。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術士伏食之,壽命得長久。”

那麼, 古人從黃金、玉石中推論可以假借外丹以身體堅固,進而達到長生的說法到底可不可信?金石煉制的外丹可以長生,草木的外丹可以嗎?我們前面說過的用水谷之精氣煉制的外丹可以嗎?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便不得不回答古人看待這個世界的邏輯。是的,邏輯!

我們前文講到,水谷之精氣煉制外丹的原理,是“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而這一思想最早的來源,其實是出自伏羲。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地上長的草木,為什麼這個植物有刺,那個植物沒有,為什麼這株植物開花了,那株的葉子卻落了,地上鳥獸的爪印,有大有小,為什麼它們不一樣,是什麼在影響着它們?我身上的部位和遠處的東西一點都不一樣,為什麼可以遠處諸身,近取諸物?萬物之間的本質是什麼?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在卦台山上,伏羲觀天悟道,創立八卦,回答了上面的問題,但八卦背後,還隐藏着兩個思想,一個是“道”,用現在的白話來講叫做規律,認為萬物雖然不同,但背後隐藏着的道是一緻的。而另一個思想叫做“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

長生、長生——金石礦物煉外丹,向天借來百千年

伏羲悟道是觀察的鳥獸的足迹、花紋,用當時的話來講就叫做“理”,和“道”其實是一個意思,後人在造字的時候沿用了這一觀念:理,形聲字。最早見于《說文》小篆,理,篆文左半邊(王,玉)+右半邊(裡,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義為在作坊将山上挖來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通俗點來講,理的本義,便是加工玉石,使之成器。在這裡,更多的人則把加工玉石當成了理的本義,認為是要順着玉石的紋路加工玉石,卻忽略了“使之成器”這句話。

南山空同老師則講過普通物品和器之間的差異:

道德經》中有雲“樸散則為器。”、意為将璞玉(物),進行打磨再造,使其成為能代表(感應)天地規律(規則),便可以當成器“。

《易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狹義來了解,便是,能反應陰陽二氣互動等無形之的普遍規律的,我們可稱之為“道”,但能通過有形可感可質的物品來表現這些陰陽變化互動規律的,則可以稱為“器”。

是以上,狹義上的“器”,是可以反應和讓人與“道”互動的。

而“理”這個字,則成為了道與器之間的橋梁,是以,《學經》中有言:“長于治玉者,必重于理也。”你真的以為這是在講順着玉石的紋路雕琢嗎,人家是在講制器好不好,人家是在講治玉成器,成為“道”的呈現載體好不好!

第二個重視“理”這一觀念的是周公,《周禮》中:“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周朝是一個對祭祀物品有要求的朝代,周公更是把“尊道”“貴德”“明理”放在同一位置,當成周朝的普世思想。

而在後世,“理”這個字,在應用上慢慢不被人所了解,人們更多的從哲學觀念上解釋“理”這個字,用如今的話來說,叫做“邏輯”。受到伏羲的影響,中國古人的“邏輯”和現代人似乎完全不一樣。在現代人的眼中,人們的邏輯是從A到B到C,而中國古人則認為,A可以直接到C的,并不需要經過B這一步驟,如《莊子》:“天地一指,萬物一馬”,認為天地就像人的一個手指頭,萬物都可以從一匹馬上來展現,其背後的“道”、“理”是一緻的。

《老子》的話則直接講出他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管子》中也講過同樣的話:“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即使終日在山林裡與村民、鳥獸打交道,你突然請他去治國,去朝堂與官員、皇帝打交道,他能不能做好這件事?他肯定可以,對他來說,與村民、鳥獸打交道,和與官員、皇帝打交道,雖然表面形式看起來不一樣,但背後的“道”和“理”是一樣的,同樣的“道”和“理”,無非是換了個外殼而已。是以,庖丁終日解牛,卻能以此向文蕙君談論養生治國之道;伊尹是個廚子,卻用做菜的道理來治國,成為商朝的宰相;宋朝宰相趙普,可以用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個人掌握了世間的“道”,明白了世間的“理”,萬物紛纭,換個形式又能怎麼樣呢?

長生、長生——金石礦物煉外丹,向天借來百千年

是以,我們前文講到外丹,講到水谷之精氣的外丹,講到草木外丹,講到金石礦物煉成的外丹,重要的不是外在表現形式到底是什麼,而在于這個各種形式的外丹裡面到底蘊含了什麼,在于它們能不能起到長生的作用。

那麼, 用金石煉就的外丹和五谷煉就的外丹有什麼不同嗎?除了形式不同之外,其實他們背後蘊含着的,都是後天精氣。

煉丹所用的礦物,一般為五金八石頭:五金:指金、銀、銅、鐵、錫;八石:一般指朱砂、雄黃、雲母、空青、硫黃、戎鹽、硝石、雌黃等八種礦物。《太清石壁記》載:“五石者,是五星之精,丹砂,太陽熒惑之精。磁石,太陰辰星之精。曾青,少陽太歲之精。雄黃,厚土鎮星之精,譽石,少陰太白之精”認為煉丹所用的礦物裡邊蘊含着的是天上星辰的精氣。

并且,古人煉外丹所采取的礦物,也并不是随意取得,既然我們用的是礦物中的精氣,那麼,沒有精氣的普通礦物自然也就不得以使用了。

如《雲笈七箋》中記載:“光明砂者,受太陽清通澄朗正真之精氣,降結而紅光耀耀,名曰光明砂;白馬牙砂者,受太陰平和明徹柔順之精氣,降結而白光燦燦,如雲母色者,名曰白馬牙砂;紫靈砂者,中受山澤之靈氣,結而成砂,而色紅紫,名曰紫靈砂。如溪土雜類之砂,俱受濁滞不真之氣,結而成砂,即混沌無精光也,故不中入至藥所用。”

認為沒有精氣的礦物,是不能夠用來煉制外丹的。

古人煉外丹常用的丹砂裡面有一味叫做朱砂的礦物,清代醫學家徐靈胎對此頗有研究,他說朱砂是“得天地五行之精以成其質,人身不外陰陽五行,采其精氣,以補真元,則神靈通而形質固矣!”認為朱砂裡面蘊含着天地五行之精氣,人服用這種礦物,可以吸收其精氣,達到堅固形體的作用。

但是,這些煉制外丹的礦物是有毒的呀,一個使用不當,輕則傷身,重則緻命,難道古人不知道這些?為什麼他們放着安全的水谷之精氣不用,偏要用這些有着劇烈毒性的金石礦物呢?

長生、長生——金石礦物煉外丹,向天借來百千年

我們前面講過,一兩水谷之精氣煉成的極陽醋,喝了之後所增加的精氣,相當于我們打坐一小時所吸收、運化的精氣,到長生久視,需要的精氣又得失多少?

是以,古人使用金石煉制外丹的一個原理,就是節省時間,五谷一年生長一茬甚至幾茬,裡面所蘊含的精氣是在是不夠多,而金石礦物,一直在大地山川之中,接受地氣和天地的滋養,它每在這個地方待一年,經受一輪天地之氣的滋養,第二年,第三年,年年如此,反複就是,直到它被人挖出來,煉成外丹,裡面所蘊含的精氣又怎麼是歲歲枯榮的五谷所蘊含的精氣能比的。

《通幽訣》則對此論述的十分詳細:““精化為砂,色禀南方丙丁火,外陽而内陰,主男,日之陽魂。日月之華氣照耀天地,太陽、太陰、沖和之氣交騰受氣一千八十年,結精氣丹砂。”

你把一粒小麥的種子種到土壤中,它生根發芽,結出麥穗,是受到天地之氣,也就是後天精氣的滋養得以長成。同樣,你可以把一塊礦石當成一粒種子,當它在合适的地點,合适的時間開始受到天地之氣(後天精氣)的滋養,過來百、千年之後被人取出煉制外丹的時候,和你種下的那一粒小麥,又有什麼差別呢?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相同的後天精氣,隻不過,一個隻生長了一年,另一個生長了百、千年。

是以,要想長生,積累精氣是第一要素,自身産生的精氣不夠,古人又想到了煉制外丹的方法,五谷煉制的外丹精氣太少,又開始追求用金石礦物的精氣煉制外丹。

說來說去,不都是在追求後天精氣嗎?那麼,我們似乎忘了一件事情, 什麼是後天精氣,又為什麼可以讓人長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