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沈周的伯父,沈周的成就有一部分受他的影響,但其畫傳世極少

作者:會當玲絕頂

早在元代,吳門(即蘇州)便已成為文人畫創作的重要中心,再加之此地物産豐富、文化繁榮、經濟發達,形成了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士紳階層,同時也出現了相當數量的書畫作品的購買者和贊助人。在吳門最為活躍的畫家群體莫過于以沈周為首的“吳門畫派”。沈周是“吳門畫派”的開創者,而在他之前已有王绂、杜瓊、姚绶、劉珏等人活躍于蘇州,其中沈周的父親沈恒吉和伯父沈貞吉亦為“吳門畫派”的先行者,沈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這二人的影響。雖然沈恒吉和沈貞吉的書畫作品在創作性上鮮有突破,但也為後來“吳門畫派”的産生和發展打下了十分重要的基礎。

沈家一脈在經濟、政治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地位。劉珏的《完庵集》和張醜的《清河書畫舫》皆記載:“(沈良琛)精鑒賞書畫,遊心藝苑,與王蒙友善。”沈良琛為沈周曾祖父,由此可見沈家與書畫淵源頗深,且與元代名家交往至深。沈周的祖父沈澄雖未有留世畫作,但在劉珏《清白軒圖》上有其題畫詩,此可能為沈澄唯一的傳世真迹。沈澄的長子為沈貞吉,次子為沈恒吉。沈恒吉傳世作品較少,但後世對其作品評價頗高,“畫山水師杜瓊,勁骨老思溢出,絕類黃鶴山樵(王蒙)一派,兩沈并列神品,壽俱大耋”(清徐沁語);而沈貞吉傳世作品則較多,善畫人物、畜獸、山水。其中現藏于蘇州博物館的沈貞吉《秋林觀瀑圖》(見下圖)便為研究其藝術成就提供了重要依據。

他是沈周的伯父,沈周的成就有一部分受他的影響,但其畫傳世極少

沈貞吉的《秋林觀瀑圖》為紙本設色,縱143厘米、橫61厘米,表現的是初秋之景。從畫面右上方題識可知,此作作于“洪熙元年(1425)秋八月望後二日”,時年沈貞吉26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此作為“高遠”構圖,畫面中間被雲霧一分為遠景峰巒出沒,筆力沉雄,山頭苔點細密,在煙雲中顯得神秘、險峻。飛瀑自山頂傾瀉而下,彰顯出極強的氣勢。近景古樹茂盛,兩個老者立于山間仰首瞻望高山瀑布,似在談論眼前偉大的自然之景。畫中山石以披麻皴繪成,施以淡墨渲染,人物着淡色。山頂石塊多礬頭,樹木被描繪得繁密茂盛,雲霧顯得朦胧晦暗。此畫亦有近代鑒藏家吳湖帆的題跋:“明沈西莊《秋林觀瀑圖》真迹。西莊名貞吉又号南齋,長洲人,與弟恒吉皆以文名齊稱一時,生建文二年庚辰,殁于成化末季,年登大耋。山水宗法吳仲圭。其侄石田為明代畫苑領袖,蓋得之家學,自西莊上溯仲圭也。”從吳湖帆的題跋可知,“元四家”中的吳鎮對沈貞吉與之後的“吳門畫派”影響頗深。吳鎮的作品具有蒼茫、淋漓雄厚的風格,此風格源于董源,突顯出了文人山水畫的特性。從沈貞吉的《秋林觀瀑圖》中可以看出,他很好地繼承了這一山水畫風格,用筆墨展現出渾厚、蒼茫、幽靜的自然意趣。

沈貞吉在畫史上的名氣雖不及其侄沈周,但因為受到深厚的家學底蘊的熏陶,再加之後來博采衆長,故也自成一家。可以說,他為之後在明代畫壇上占據重要地位的“吳門畫派”的産生和發展帶來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從《秋林觀瀑圖》可以看出,他繼承了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王蒙、吳鎮等水墨淺绛一系畫家的筆墨,再加之将南宋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的勁健之筆融會貫通後運用在作品之中,使畫面剛柔并濟,彰顯出自己的繪畫風格,同時也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閑意趣表達得含蓄得體,發展了文人水墨的表現技法以及傳統山水畫的意蘊和格調。

——摘自《中國書畫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