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作者:上觀新聞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地點: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4樓傳記圖書館(虹口區公平路18-8号嘉昱大廈一層)

嘉賓:衛茂平張新穎張定浩

嘉賓介紹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衛茂平

1954年生于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授、博導,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德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1989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德國文學博士學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學術著作曾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以及“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張新穎

1967年生人,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學術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沈從文的後半生》《沈從文的前半生》,詩集《在詞語中間》等。曾獲第四屆華國文學傳媒大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第十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張定浩

1970年代生于安徽,現任職于《上海文化》雜志,寫詩和文章。著有文論随筆集《愛欲與哀矜》《取瑟而歌:如何了解新詩》《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孟子讀法》,詩集《我喜愛一切不徹底的事物》等。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馮至譯文全集

[德]歌德 [德]海涅 [奧地利]裡爾克等著

馮至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馮至先生譯文全集首次出版

數種譯作絕版重制

一套遍覽德語經典作品

珍貴圖檔首次結集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馮至先生是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一生著述廣博,兼有多重身份。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作為詩人,他被魯迅先生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作為學者,他對杜甫的研究卓有成就,一生緻力于外國文學的教學、研究和推廣,為中國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日耳曼學者。

馮至的第三個身份是翻譯家,他從事翻譯工作近 60年,“外來的養分”與他的整個創作和研究所學生涯密不可分、互相激發,更傾注着他的熱情和生命,與他的人生際遇相映照。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馮至譯文全集》見證了馮至一生的翻譯成果,囊括詩歌、書信、小說、年譜、散文等多種體裁,種類豐富完整。馮至目光如炬,其選取的均為德國文學、哲學領域的經典之作,并以親切自然的口吻适應原作深刻而質樸的思想。

全集卷一收錄了馮至翻譯的歌德、荷爾德林、海涅、尼采、格奧爾格、裡爾克、布萊希特等詩人的作品。馮至以詩人之筆譯詩,對節奏、韻律、情緒、氛圍的掌控都恰到好處,堪稱典範。

卷二收錄《審美教育書簡》和《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前者是1793—1794年間席勒寫給丹麥奧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後者是裡爾克在三十歲左右時寫給一個青年詩人的書簡,揭示了審美、信仰、寂寞、愛、悲哀等論題的深奧本質。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卷三為歌德長篇小說《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這本書是德國“修養小說”最光輝的代表,展現出個人在内心求索與外界遭遇之間所演化而出的壯闊曆程。

卷四收錄馮至翻譯的《歌德年譜》《哈爾茨山遊記》《遠方的歌聲》及,包括短篇小說、凡·高書信、克爾凱郭爾随感等。

馮至與“外來的養分”

馮至一生努力繼承和推進新文化先驅們開展的介紹西方文學精華、促進新文學發展的工作,同時自己吸收“外來的養分”,用以豐富提高自己的創作,其創作、譯作與學術研究互相交融,密不可分。馮至的譯文讓幾代青年看到了深邃悠遠的文學風景,也對中國現代詩歌和德國文學研究産生了深遠影響。

資料:文景

編輯:徐相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