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葉派最後一位詩人”鄭敏去世,生前曾在南京讀中學

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子揚)“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裡/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曾幾何時,“九葉派”詩歌橫空出世,影響了無數的文學青年。而今,當年那批意氣風發的詩人四散凋零,逐漸遠去……

2022年1月3日7時,“九葉派最後一位詩人”、詩歌評論家、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鄭敏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九葉派最後一位詩人”鄭敏去世,生前曾在南京讀中學

鄭敏先生原本姓王,曾在南京讀中學

很多人并不知道,鄭敏其實原本姓王。她是福建閩侯人,王家在福州曾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她的祖父王又典是當地很有名氣的詞人。她的親生父親曾經留學法國和比利時,專攻數學。她的親生母親念過私塾,非常喜歡詩詞。

鄭敏生前回憶,自己小的時候,被父母過繼給了自己的姨媽,而後自然随了姨夫、也即後來養父的姓,改姓鄭。她曾經開玩笑說,自己能夠長壽,或許與小時候的家庭環境有密切的關系。

年幼時,鄭敏體弱多病,養父經常讓她參加體育活動。有段時間,她随養父母到河南六合溝煤礦工作生活,養父每天帶着她去爬山,還鼓勵她去學習遊泳,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培養了她堅強的意志品質。

等到年紀稍長,鄭敏全家遷往南京。天生聰慧的她沒來得及讀完六年級,就直接考入江蘇省立南京女子中學上國中。南京的求學生涯對她文學生涯的影響很大,在這裡她接觸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從夏洛蒂·勃朗特、尼采,到李煜、李清照,她無書不讀。直至抗日戰争的戰火燒到南京前,她才和全家人離開這座古都。

入學西南聯大,受馮至影響走上詩歌道路

提起鄭敏,就不能不提她在西南聯大讀書的經曆,在那裡,她曾得到了衆多大方之家的教誨。鄭敏曾如數家珍地回憶:聞一多看來就很奇特,一邊叼着煙鬥,一邊講課;卞之琳的詩人氣質非常濃郁,口音也非常重;沈從文字斟句酌,講課非常之慢……

對鄭敏影響最大的,當屬著名詩人、學者馮至。彼時,鄭敏被配置設定到馮至的德文班,也開始接觸到他的《十四行詩集》。她講述,自己在讀完《十四行詩集》後,簡直就是迷上了馮至的詩,覺得他的詩中滲透了哲學氣息。這對鄭敏後來走上寫詩道路,并寫以“哲學為近鄰”的詩産生了重要影響。

鄭敏說,大學三年級時,一次課後,她将自己一本窄窄的、抄有詩作的紙本在教室外遞給馮至先生,請他指教。第二天,馮至站在微風中,一手扶着手杖,一手将詩稿小冊遞還給鄭敏,用特有的、和藹而真誠的聲音說:“這裡面有詩,可以寫下去,但這卻是一條充滿坎坷的道路。”

鄭敏聽了以後,久久不能平靜,直到馮至走遠。她說,也許就是在那一刻,注定了她和詩歌的不解之緣。

南京詩人敬佩鄭敏的“精神純度”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鄭敏去世後,社交網絡上充滿了哀悼之聲。很多人分享自己關于鄭敏、關于“九葉派”的回憶。九葉詩派,是指20世紀中國的一個現代詩流派,代表人物有辛笛、陳敬容、唐祈、穆旦、鄭敏等,他們在新詩寫作中追求現實與藝術、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平衡美,影響深遠。

“我在高中的時候就讀到了鄭敏先生的詩,文字非常美妙,而且有着開闊的曆史叙述和人生建構,至今記憶猶新。”南京詩人屏子告訴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九葉派的詩集非常暢銷。

“那時候有一版九葉派的詩集,幾乎成了我們全班同學的枕邊書。我當時還摘抄過鄭敏先生的《金黃的稻束》,至今還保留着。那都是難以磨滅的青春回憶。”屏子說,得知鄭敏先生過世的消息真的太悲傷了,她對自己的文字産生過非常重要的影響。

詩人、小說家、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黃梵告訴記者,得知鄭敏先生去世的消息,自己正在外地,第一時間感到很意外很震驚,也很悲痛。“我十分敬重鄭敏先生,這敬重既是對鄭敏先生的詩藝,也是為她清流一般的品格。”

他回憶,自己與鄭敏先生曾有一面之緣。“記得是十年前,我和唐曉渡、西川等朋友一起去她家拜訪她老人家,她當時92歲,聊天全程她言語不算多,卻展現出靈活的思維,對人與事明察秋毫,她竭力保持的精神純度令我欽佩。”

“她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喜歡獨處的詩人,屬于她自己的精神世界,卻并非不谙世事,隻是不願置身其中,她身上真是散發着清流的氣息和風範。”黃梵說。

(受訪對象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