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創造了明朝抗倭的首次大捷,不亞于戚繼光俞大猷

自明代建國之初,沿海地區的倭寇問題便時時刻刻地困擾着明王朝,直到嘉靖後期,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先後平定了江浙、福建、廣東等地的倭寇,才使得倭寇之患有所平息。但在戚繼光等人之前,就有一個人給予了倭寇痛擊,此人就是明初大将劉江。

此人創造了明朝抗倭的首次大捷,不亞于戚繼光俞大猷

劉江原名叫做劉榮,劉江是他父親的名字,他是頂着父親的名字前去參戰的,頗有點替父從征的意味在裡面。

他早年間是在魏國公徐達的麾下,後來又轉到了燕王府去任職,很快就受到了朱棣的賞識。在靖難之役中,他跟着朱棣一起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此人創造了明朝抗倭的首次大捷,不亞于戚繼光俞大猷

但也曾經違抗指令而畏縮不前,惹得朱棣大怒,差點要将其斬首,也正因為如此他所獲的封賞才比較少,隻是獲得了一個都督佥事而已。

緊接着,又作為一個遊擊将軍,跟随朱棣北征蒙元,随後負責鎮守遼東。然而卻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讓一群倭寇偷襲了明軍的營寨,氣得朱棣有差點想将其斬首,但很快又寬恕了他。

此人創造了明朝抗倭的首次大捷,不亞于戚繼光俞大猷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之後,劉江開始着手進行遼東的海防建設,他審度形勢,于旅順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頭等地修建烽台七座,派兵駐守,嚴陣以待。

望海埚地處金州腹地,地勢平緩高曠,背後屹立着一座小黑山,西南方又有一座大和尚山,登臨其上,能夠将沿海諸島,盡收眼底。

而望海埚的下方是一條金皮大道,在當時是沿海通向内地的唯一道路。

此人創造了明朝抗倭的首次大捷,不亞于戚繼光俞大猷

在永樂十七年六月十四号這一天的,有哨兵發現東南方向有火光出現,劉江預料到倭寇即将來犯,當即做出部署。

第二天,一夥1500多人的倭寇登岸,成一字形魚貫而入,直撲望海埚。然而劉江早就做好了完全之策,等到倭寇入堡之時,裡面空無一人。

此人創造了明朝抗倭的首次大捷,不亞于戚繼光俞大猷

倭寇起疑,将欲退出,結果就在此時炮火齊鳴,明軍伏兵盡出。劉江将其三面圍住獨留,西北口有缺口,倭寇見狀紛紛喪失戰意,一個拼命地往缺口上跑,殊不知劉江早就派人截去了他們的退路。

此次大捷倭寇死的死,降的降,沒有一個被成功放走。而這一戰,也是明初對倭寇作戰所獲得最大的一次勝利,在此後300多年,倭寇不敢再犯遼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