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代建国之初,沿海地区的倭寇问题便时时刻刻地困扰着明王朝,直到嘉靖后期,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先后平定了江浙、福建、广东等地的倭寇,才使得倭寇之患有所平息。但在戚继光等人之前,就有一个人给予了倭寇痛击,此人就是明初大将刘江。

刘江原名叫做刘荣,刘江是他父亲的名字,他是顶着父亲的名字前去参战的,颇有点替父从征的意味在里面。
他早年间是在魏国公徐达的麾下,后来又转到了燕王府去任职,很快就受到了朱棣的赏识。在靖难之役中,他跟着朱棣一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但也曾经违抗命令而畏缩不前,惹得朱棣大怒,差点要将其斩首,也正因为如此他所获的封赏才比较少,只是获得了一个都督佥事而已。
紧接着,又作为一个游击将军,跟随朱棣北征蒙元,随后负责镇守辽东。然而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让一群倭寇偷袭了明军的营寨,气得朱棣有差点想将其斩首,但很快又宽恕了他。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之后,刘江开始着手进行辽东的海防建设,他审度形势,于旅顺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头等地修建烽台七座,派兵驻守,严阵以待。
望海埚地处金州腹地,地势平缓高旷,背后屹立着一座小黑山,西南方又有一座大和尚山,登临其上,能够将沿海诸岛,尽收眼底。
而望海埚的下方是一条金皮大道,在当时是沿海通向内地的唯一道路。
在永乐十七年六月十四号这一天的,有哨兵发现东南方向有火光出现,刘江预料到倭寇即将来犯,当即做出部署。
第二天,一伙1500多人的倭寇登岸,成一字形鱼贯而入,直扑望海埚。然而刘江早就做好了完全之策,等到倭寇入堡之时,里面空无一人。
倭寇起疑,将欲退出,结果就在此时炮火齐鸣,明军伏兵尽出。刘江将其三面围住独留,西北口有缺口,倭寇见状纷纷丧失战意,一个拼命地往缺口上跑,殊不知刘江早就派人截去了他们的退路。
此次大捷倭寇死的死,降的降,没有一个被成功放走。而这一战,也是明初对倭寇作战所获得最大的一次胜利,在此后300多年,倭寇不敢再犯辽东。